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涉及生命科學與農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的實驗室用裝置。它包括透明育種盒、育種板、透明育種盒蓋、水循環器,透明育種盒內部設有支撐的固定栓,在育種板上設置有四個固定孔,固定栓通過固定孔將育種板固定到透明育種盒中,育種板還開有96個育種孔,每個孔上部呈圓柱體狀開口,下端呈尖錐形開口,透明育種盒上設置有透明育種盒蓋,透明育種盒外連接有水循環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大豆種子的發芽和水培一體化工作;結合大豆幼苗的生長特性進行防護,將減少培養幼苗的倒伏等損失;設計裝置標準和規格與其它科研儀器進行統一,方便試驗設計的對接和整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
本技術涉及生命科學與農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的實驗室用裝置。
技術介紹
大豆廣泛種植于世界各地,富含植物蛋白和油脂,是世界主要的糧食和油料作物, 其科研育種相關研究較多。其中,大豆種子的發芽實驗和育苗培養是大豆相關科學研究的基礎和主要內容,如大豆發芽試驗、逆境脅迫試驗或者激素處理試驗等。在常規的大都研究中,通常采用培養皿和濾紙進行大豆發芽檢測,由于培養皿和濾紙不具備培養功能,研究人員經常會將發芽后的大豆幼苗轉移到其他機制上進行,最后轉入水培裝置。整個培養過程中,操作比較繁瑣,費時費力。此外,在轉移培養過程中,容易對大豆造成損傷,造成大豆植株間的人為誤差加大,不利于后續試驗內容的調查。同時,考慮到大豆幼苗的特點直立、易倒伏,在實驗室培養時通常都會加入一些固定處理,幫助大豆幼苗直立,這些操作都會給實驗操作帶來不便,降低大豆科研的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本技術主要實現了大豆種子的發芽和水培一體化工作;同時,結合大豆幼苗的生長特性進行防護,將減少培養幼苗的倒伏等損失;最后,設計裝置標準和規格與其它科研儀器進行統一,方便試驗 設計的對接和整合。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它包括透明育種盒1、育種板2、透明育種盒蓋3、水循環器4,透明育種盒I內部設有支撐的固定栓5,在育種板2上設置有四個固定孔8,固定栓5通過固定孔8將育種板2 固定到透明育種盒I中,育種板2還開有96個育種孔6,每個孔上部呈圓柱體狀開口 9,下端呈尖錐形開口 10,透明育種盒I上設置有透明育種盒蓋3,透明育種盒I外連接有水循環器4。育種板2上開有96個育種孔6,育種孔6上部呈圓柱體狀開口 9,育種孔6下端呈尖錐形開口 10,96個育種孔6呈12X8的形式縱橫排列。透明育種盒I的盒壁設置有換水孔7,透明育種盒I與水循環器4通過換水孔7相連接。透明育種盒設有有如下三種規格透明育種盒大小容納I個育種板2,內含有4個固定栓8 ;或者,透明育種盒容納4個育種板2,內含有16個固定栓8 ;或者,透明育種盒容納16個育種板2,內含有64個固定栓8。本技術的優點不需要進行幼苗轉移等操作,能夠大大提高幼苗培養的質量; 可以有效降低大豆幼苗培養過程中的倒伏問題,顯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結構簡單,設計科學,方便大豆科研中的實驗設計,且易于實現規模化和連續化操作;除了可以用于大豆種子的發芽和水培外,還可以用于其它類似種子植物的發芽和水培檢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是育種板的俯視圖;圖3是育種孔的剖視圖;圖4是透明育種盒(規格為A)的俯視圖;圖5是透明育種盒(規格為B)的俯視圖圖6是透明育種盒(規格為C)的俯視圖圖中符號說明透明育種盒(A型)1 ;育種板2 ;透明育種蓋3 ;水循環器4 ;固定栓 5 ;育種孔6 ;換水孔7 ;固定孔8 ;圓柱體狀開P 9 ;尖維形開P 10 ;透明育種盒(B型)11 ;透明育種盒(C型)12。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技術做詳細的說明。實施例一如圖1-4所示,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包括透明育種盒1、育種板2、透明育種盒 蓋3、水循環器4,透明育種盒I內部設有支撐的固定栓5,在育種板2上設置有四個固定孔8,固定栓5通過固定孔8將育種板2固定到透明育種盒I中,透明育種盒I上設置有透明育種盒蓋3,透明育種盒I外連接有水循環器4。育種板2上開有96個育種孔6,其上部呈圓柱體狀開口 9,下端呈尖錐形開口 10, 呈12X8的形式排列。透明育種盒I的盒壁設置有換水孔7,透明育種盒I與水循環器4通過換水孔7相連接。透明育種盒I大小容納I個育種板2,內含有4個固定栓8。在進行大豆種子萌發和水培時,用柔軟的紙將單粒大豆種子包裹好,放入到育種板2的育種孔6中,然后向透明育種盒I中加入水或者營養液進行培養,蓋上透明育種盒蓋 3進行種子萌發。待種子萌發后,幼苗長到一定高度,去掉透明育種盒蓋3進行幼苗水培。 培養過程中,水循環器4由換水孔7對透明育種盒I的液體進行循環,維持營養液新鮮。大豆種子萌發時,根部會通過育種孔6的下端尖錐形開口 10伸入到營養液中。當大豆幼苗成長到一定高度后,育種孔6的圓柱體狀開口 9會對大豆幼苗進行支撐,降低大豆幼苗的倒伏危咅。在該實施方式中,每次可以完成96顆大 種子的發牙和單株的水培試驗。實施例二 如圖1、圖2、圖3、圖5所示,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 包括透明育種盒11、育種板2、透明育種盒蓋3、水循環器4,透明育種盒11內部設有支撐的固定栓5,在育種板2上設置有四個固定孔8,固定栓5通過固定孔8將育種板2固定到透明育種盒11中,透明育種盒11上設置有透明育種盒蓋3,透明育種盒11外連接有水循環器 4。育種板2上開有96個育種孔6,其上部呈圓柱體狀開口 9,下端呈尖錐形開口 10, 呈12X8的形式排列。透明育種盒11的盒壁設置有換水孔7,透明育種盒11與水循環器4通過換水孔7相連接。透明育種盒11容納4個育種板2,內含有16個固定栓8。在進行大豆種子萌發和水培時,用柔軟的紙將單粒大豆種子包裹好,放入到育種板2的育種孔6中,然后向透明育種盒11中加入水或者營養液進行培養,蓋上透明育種盒蓋3進行種子萌發。待種子萌發后,幼苗長到一定高度,去掉透明育種盒蓋3進行幼苗水培。培養過程中,水循環器4由換水孔7對透明育種盒11的液體進行循環,維持營養液新鮮。大豆種子萌發時,根部會通過育種孔6的下端尖錐形開口 10伸入到營養液中。當大豆幼苗成長到一定高度后,育種孔6的圓柱體狀開口 9會對大豆幼苗進行支撐,降低大豆幼苗的倒伏危害。在該實施方式中,每次可以完成384顆大豆種子的發芽和單株的水培試驗。實施例三如圖1、圖2、圖3、圖6所示,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 包括透明育種盒12、育種板2、透明育種盒蓋3、水循環器4,透明育種盒12內部設有支撐的固定栓5,在育種板2上設置有四個固定孔8,固定栓5通過固定孔8將育種板2固定到透明育種盒12中,透明育種盒12上設置有透明育種盒蓋3,透明育種盒12外連接有水循環器 4。育種板2上開有96個育種孔6,其上部呈圓柱體狀開口 9,下端呈尖錐形開口 10, 呈12X8的形式排列。透明育種盒12的盒壁設置有換水孔7,透明育種盒12與水循環器4通過換水孔7 相連接。透明育種盒12容納16個育種板2,內含有64個固定栓8。在進行大豆種子萌發和水培時,用柔軟的紙將單粒大豆種子包裹好,放入到育種板2的育種孔6中,然后向透明育種盒12中加入水或者營養液進行培養,蓋上透明育種盒蓋3進行種子萌發。待種子萌發后,幼苗長到一定高度,去掉透明育種盒蓋3進行幼苗水培。培 養過程中,水循環器4由換水孔7對透明育種盒12的液體進行循環,維持營養液新鮮。大豆種子萌發時,根部會通過育種孔6的下端尖錐形開口 10伸入到營養液中。當大豆幼苗成長到一定高度后,育種孔6的圓柱體狀開口 9會對大豆幼苗進行支撐,降低大豆幼苗的倒伏危害。在該實施方式中,每次可以完成1536顆大豆種子的發芽和單株的水培試驗。最后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育種盒(1)、育種板(2)、透明育種盒蓋(3)、水循環器(4),透明育種盒(1)內部設有支撐的固定栓(5),在育種板(2)上設置有四個固定孔(8),固定栓(5)通過固定孔(8)將育種板(2)固定到透明育種盒(1)中,透明育種盒(1)上設置有透明育種盒蓋(3),透明育種盒(1)外連接有水循環器(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育種盒(I)、育種板(2)、透明育種盒蓋(3)、水循環器(4),透明育種盒(I)內部設有支撐的固定栓(5),在育種板(2)上設置有四個固定孔(8),固定栓(5)通過固定孔(8)將育種板(2)固定到透明育種盒(I)中,透明育種盒(I)上設置有透明育種盒蓋(3),透明育種盒(I)外連接有水循環器(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室用大豆種子發芽和水培裝置,其特征在于,育種板(2)上開有96個育種孔(6),育種孔(6)上部呈圓柱體狀開口(9),育種孔(6)下端呈尖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束永俊,郭長虹,于典思,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師范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