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a)落料:將未加工的整塊板材通過落料模加工預先切除成形后的多余廢料;b)拉深:將步驟a)所得產品通過拉深模加工形成鼓包部位,所述拉深模為無壓邊拉深模;c)成形:將步驟b)所得產品通過成形模加工形成弧度部位和翻邊部位。上述工藝與現有技術相比,翻邊部位不存在折痕,從而有效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翻邊部位的折痕對加工件機械強度的影響;此外,大幅降低了拉深作業中材料的延展幅度,即實現了鼓包部位材料厚度不會明顯低于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平均厚度的目的,從而提高了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機械強度,提高了汽車托臂組件的加工品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冷沖壓模具加工
,具體涉及一種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
技術介紹
類似圖4所示的汽車托臂組件,其結構主要包括鼓包部位、弧度部位、翻邊部位,所述鼓包部位位于所述弧度部位的一端中部,所述翻邊部位位于所述弧度部位兩側,所述弧度部位左右或前后方向具有向上彎曲的弧度。在現有技術中,上述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依次包括如下主要步驟a)、拉深將未加工的整塊板材通過拉深模加工形成 鼓包部位、弧度部位和部分翻邊部位;b)、切邊通過切邊模將未經拉深的水平的多余廢料切除;c)、翻邊將切邊后剩余的水平部位的板材通過翻邊模加工形成完整的翻邊部位。上述工藝存在的不足是首先,為了使切邊工序能夠開展實現,翻邊部位無法一次成形,只能通過拉深先形成部分翻邊部位,完成切邊工序后再將通過翻邊工序完成剩余翻邊部位的成形,該工藝不可避免地造成汽車托臂組件在翻邊部位形成折痕,因此對于汽車托臂組件的機械強度會有明顯影響,而機械強度是該零件的重要品質屬性;其次,由于鼓包部位的拉深幅度較大,造成了鼓包部位材料厚度明顯低于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平均厚度,導致鼓包部位成為汽車托臂組件機械強度的瓶頸,極大地限制了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品質的提聞和改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能夠有效地避免圖4所示的汽車托臂組件翻邊部位在成形加工中產生折痕,并且可以顯著地降低鼓包部位的拉深幅度,從而使鼓包部位材料厚度不會明顯低于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平均厚度,以提高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機械強度,即顯著地提高汽車托臂組件的加工品質。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落料將未加工的整塊板材通過落料模加工預先切除成形后的多余廢料; b)、拉深將步驟a)所得產品通過拉深模加工形成鼓包部位,所述拉深模為無壓邊拉深豐旲; C)、成形將步驟b)所得產品通過成形模加工形成弧度部位和翻邊部位。上述工藝采用第一步的落料工序代替了現有技術中拉深后再進行切邊的工序,與現有技術相比,翻邊部位不存在折痕,從而有效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翻邊部位的折痕對加工件機械強度的影響;此外,通過先落料可以設置工藝缺口或工藝孔,再結合無壓邊拉深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加工過程中的流動性,從而大幅降低了拉深作業中材料的延展幅度,即實現了鼓包部位材料厚度不會明顯低于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平均厚度的目的,從而提高了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機械強度,提高了汽車托臂組件的加工品質。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化,上述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中,所述步驟a)的落料模和所述步驟b)的拉深模均為對稱設置的一模兩件,兩件之間設置有連接;且所述步驟b)和所述步驟c)之間還包括分切步驟。所述對稱結構的落料模和拉深模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一次完成兩件產品的加工,同時有助于保證加工件均勻受力,從而提高模具的加工性能和加工件的品質。分切步驟的目的在于將連接在一起的兩件產品分離并修邊,以便于后續翻邊作業的開展。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優化,上述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中,所述步驟b)的拉深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凹模、凸模、壓料板,所述凹模固設于所述上模座,所述凸模固設于所述下模座,所述壓料板位于所述凸模四周且活動設置于下模座;所述壓料板上表面設置有多個臺階,所述臺階的高度為一個料厚。所述結構能夠使加工材料具有充分的流動性,以降低延展幅度,同時有助于控制加工材料在受力時的形變方向,從而防止加工件在拉深作業過程中褶皺或走形。再進一步地優化,上述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中,所述步驟b)的拉深工序中,所述鼓包部位與未加工的內側翻邊部位之間設置有過渡弧。加工件的所述鼓包部位與未加工的內側翻邊部位在拉深步驟中,無弧度過渡會使局部延展幅度過大,導致成形翻邊工序中多余的材料產生褶皺,通過增設所述過渡弧工藝結構能夠有效地克服上述問題。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能夠有效地提高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機械強度,即提高汽車托臂組件的加工品質。附圖說明圖1,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步驟a)所得產品結構示意 圖2,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步驟b)所得產品結構示意 圖3,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分切步驟所得產品結構示意 圖4,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步驟c)所得產品結構示意 圖5,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拉深模結構示意 圖6,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拉深模壓料板結構示意圖。I為鼓包部位,2為弧度部位,3為翻邊部位,4為過渡弧,5為未加工的鼓包部位,6為未加工的內側翻邊部位,7為未加工的外側翻邊部位,8為上模座,9為下模座,10為凹模,11為凸模,12為壓料板,13為臺階。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加深對本專利技術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如圖1一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落料將未加工的整塊板材通過落料模加工預先切除成形后的多余廢料;制成如圖1所示結構的含有未加工的鼓包部位5、未加工的內側翻邊部位6、未加工的外側翻邊部位7的平面半成品。b)、拉深將圖1所示結構的平面半成品通過拉深模加工形成鼓包部位1,所述拉深模為無壓邊拉深模;制成如圖2所示結構的含有鼓包部位I的半成品。所述拉深模結構如圖5所示,包括上模座8、下模座9、凹模10、凸模11、壓料板12,所述凹模10固設于所述上模座8,所述凸模11固設于所述下模座9,所述壓料板12位于所述凸模11四周且活動設置于下模座9 ;所述壓料板12上表面設置有多個臺階13,所述臺階13的高度為一個料厚。工作時,所述凹模10下行首先與壓料板12壓合,對加工板材進行固定,使板材的未加工部位具有一定的水平流動性且能夠防止板材的未加工部位在垂直方向發生形變;然后所述凹模10與壓料板12 —同下行,凸模11與凹模10逐漸壓合,使板材拉深成形,完成鼓包部位I的加工作業。在本步驟中,所述鼓包部位I與未加工的內側翻邊部位6之間設置有過渡弧4。C)、分切將圖2所示結構的含有鼓包部位的半成品分切制成如圖3所示結構的產品;同時根據需要可以在該步驟中對未加工的板材平面部位進行沖孔作業。d)、成形將圖3所示結構的產品通過成形模加工形成弧度部位2和翻邊部位3 ;制成如圖4所示結構的汽車托臂組件成品。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其優點在于加工件的翻邊部位3不存在折痕,且鼓包部位I的材料厚度不會明顯低于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平均厚度,從而提高了汽車托臂組件的整體機械強度,提高了汽車托臂組件的加工品質。且通過進一步地改進,還克服了加工件在拉深作業過程中板材未加工部位褶皺或走形的問題,以及所述鼓包部位I與未加工的內側翻邊部位6在拉深、翻邊時多余的材料產生褶皺的問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落料:將未加工的整塊板材通過落料模加工預先切除成形后的多余廢料;b)、拉深:將步驟a)所得產品通過拉深模加工形成鼓包部位(1),所述拉深模為無壓邊拉深模;c)、成形:將步驟b)所得產品通過成形模加工形成弧度部位(2)和翻邊部位(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落料將未加工的整塊板材通過落料模加工預先切除成形后的多余廢料;b)、拉深將步驟a)所得產品通過拉深模加工形成鼓包部位(I ),所述拉深模為無壓邊拉深模;c)、成形將步驟b)所得產品通過成形模加工形成弧度部位(2 )和翻邊部位(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托臂組件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的落料模和所述步驟b)的拉深模均為對稱設置的一模兩件,兩件之間設置有連接;且所述步驟b)和所述步驟c)之間還包括分切步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晨,肖永亭,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開瑞金屬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