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盈量的曲柄剪曲柄頭連接塊裝配相位控制方法,步驟包括:步驟1:制作工裝;步驟2:在連接板上,按照上曲柄頭連接塊外端面上與壓蓋把合用的四個螺釘孔的相同位置分度尺寸劃出與之一一對應的四個光孔B;步驟3:通過四個螺釘將工裝與上曲柄頭連接塊把合連接為一個組裝體;步驟4:在工裝和上曲柄頭連接塊上同時加工出孔A,然后在孔A中裝入銷釘;裝角銑頭銑工裝上橫板的加工面;步驟5:先將下曲柄頭連接塊裝配好,然后裝配上曲柄頭連接塊,使得工裝上橫板的Ra3.2um加工面與下剪刃面能夠緊貼滑動;步驟6:拆掉工裝,裝配好其余各部件,即成。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方法,相位控制精確,安裝一次成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機械設備制造
,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鋼廠使用較多的一種曲柄剪,結構簡圖如圖1、圖2所示,由于其上、下上曲柄頭連接塊之間有嚴格的相位要求,而其與傳動軸上襯套之間盈量要求也很高,所以在裝配時遇到的問題是如何一次性準確控制其上、下曲柄頭連接塊之間相位關系,一旦裝配時相位控制不好,誤差較大的話,重新返工拆裝的話,在保證其他零件不被損壞的情況下,曲柄頭連接塊將很難拆卸,從而造成剪刃不能重合,無法正常使用。安裝技術要求中,對上曲柄頭連接塊6、下曲柄頭連接塊7之間有嚴格的相位要求,而其與傳動軸9上襯套8之間盈量最大達到O. 7mm。因此,為了嚴格控制相位,必須將單一的上下曲柄頭連接塊裝配聯系起來,但是僅憑人眼觀察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必須借助合適的工裝來實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解決了現有技術安裝成功率低,一旦裝配時相位控制不好,返工時費時費力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驟具體實施步驟1:制作工裝,在連接板的下端固定連接橫板;步驟2 :在連接板上,按照上曲柄頭連接塊外端面上與壓蓋把合用的四個螺釘孔的相同位置分度尺寸劃出與之一一對應的四個孔B的加工線,在鉆床上加工出四個孔B的光孔;步驟3 :通過四個螺釘將工裝上的四個孔B與上曲柄頭連接塊外端面上的四個螺釘孔把合緊定,使得工裝與上曲柄頭連接塊固定連接為一個組裝體;步驟4:將組裝體上的上曲柄頭連接塊內端面向下放置在銑床工作臺上,將工裝懸空處墊實、壓牢,按已精加工完成的上曲柄頭連接塊的已加工面找正控制在O. 03mm以內4.1)在工裝和上曲柄頭連接塊上同時加工出孔A,然后在孔A中裝入銷釘;4. 2)找正上曲柄頭連接塊偏心連線允許偏差O. 02mm以內,裝角銑頭銑工裝上橫板的加工面,該加工面精度為Ra3. 2um,要求該加工面與上曲柄頭連接塊的偏心連線重合,允許偏差O. 03mm以內;步驟5 :整體裝配時,先將連桿三、連桿四、下曲柄頭連接塊和剪刃按圖紙要求裝配并調整好位置;然后裝配上曲柄頭連接塊與工裝構成的組裝件,使得工裝上橫板的Ra3. 2um加工面與下剪刃面能夠緊貼滑動;步驟6 :拆掉工裝,裝配好與上曲柄頭連接塊連接的上剪刃、連桿二、連桿一部件,即成。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所用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相位控制精確,保證了一次安裝成功,避免了由于上下曲柄頭連接塊的裝配相位誤差而造成剪刃不能重合,無法使用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方法中的曲柄剪的正面安裝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截面的安裝結構示意 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方法中的工裝12的正面結構示意圖(焊縫未顯示);圖4是圖3中的工裝12左側視向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方法中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與工裝12組裝后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方法中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與工裝12組裝后放置在工作臺上的側視圖。圖中,1.連桿一,2.連桿二,3.連桿三,4.連桿四,5.剪刃,6.上曲柄頭連接塊,7.下曲柄頭連接塊,8.內襯套,9.傳動軸,10.外襯套,11.螺釘,12.工裝,13.銷釘,14.連接板,15.橫板,16.壓蓋。另外,φ A為孔A的直徑,φ B為孔B的直徑,點O為該五個孔共同圓周的圓心。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所示,是現有鋼廠經常使用的一種曲柄剪結構簡圖,包括上曲柄頭連接塊6和下曲柄頭連接塊7,其中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與上剪刃連接,下曲柄頭連接塊7與下剪刃連接,上剪刃與下剪刃一起構成剪刃5 ;上曲柄頭連接塊6依次與連桿二 2、連桿一 I傳動連接,下曲柄頭連接塊7依次與連桿四4、連桿三3傳動連接;上曲柄頭連接塊6外側通過外襯套10與連桿二 2套裝連接,上曲柄頭連接塊6的內端面軸心孔通過內襯套8與傳動軸9套裝連接,外襯套10外側裝有壓蓋16用來壓緊外襯套10,壓蓋16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用四個螺釘連接(圖2中的螺釘未顯示),下曲柄頭連接塊7的連接結構及方式與上曲柄頭連接塊相同,僅是上下對應位置的方向不同。如圖3、圖4所示,是本專利技術方法所使用的工裝12結構,工裝12包括作為主體的連接板14,連接板14的上段豎直中心線上,以點O為圓心設置有一圓周線,在該圓周線上設置有一個孔A和四個孔B,孔A位于圓周線的正上方位置(或圖3中的頂端位置),四個孔B分別位于該圓周線的兩條正交的45°斜線方向位置上,孔A的直徑為φ Α,孔B的直徑為Φ B連接板14下段橫向固定連接有橫板15,橫板15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內端面的同一側設置有加工面,該加工面工藝精度為Ra3. 2um。本專利技術的大盈量的曲柄剪曲柄頭連接塊裝配相位控制方法,裝配時先按圖1所示將下部曲柄頭連接塊7與剪刃5等部件按圖1裝配并調整好位置,下曲柄頭連接塊7的偏心連線及下剪刃面處于豎直位置;在裝配上曲柄頭連接塊6時,先將上曲柄頭連接塊6與工裝12連接好,使工裝12上的Ra3. 2um加工面與下剪刃面緊貼滑動,然后再組裝其余各部件,從而有效控制上下曲柄頭連接塊相位關系要求,從而將由不可控制的人眼觀察改為非常直觀的實體接觸,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相位誤差而造成的剪刃不能重合,導致無法工作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利用上述的工裝12,按照以下步驟具體實施步驟1:參照圖3、圖4,制作工裝12,連接板14與橫板15之間的焊縫圖中予以省略(均未顯示),橫板15的加工面留量為(此處留量不宜過大,否則加工完后內應力過大容易產生變形);步驟2 :參照圖3,在連接板14上,按照上曲柄頭連接塊6外端面上與壓蓋16把合用的四個螺釘孔的相同位置分度尺寸劃出與之一一對應的四個孔B的加工線,在鉆床上加工出四個孔B的光孔;步驟3 :參照圖5,通過四個螺釘11 (M16型號)將工裝12上的四個孔B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外端面上的四個螺釘孔把合緊定,使得工裝12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固定連接為一體(稱為一個組裝體);步驟4 :參照圖6,將組裝體上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內端面向下放置在銑床工作臺上(優選數控龍門五米銑床),將工裝12懸空處墊實、壓牢,按已精加工完成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的已加工面找正控制在O. 03mm以內4.1)參照圖3,在工裝12和上曲柄頭連接塊6上同時加工出(鉆鉸)孔A,孔A的直徑為φ Α,然后在孔A中裝入銷釘13,以其達到將工裝12和上曲柄頭連接塊6兩者之間實現精確定位,并且不會因為后序銑床加工中刀具產生的亢力而使工裝12和上曲柄頭連接塊6之間產生相對的位移;4. 2)參照圖5,找正上曲柄頭連接塊6偏心連線允許偏差O. 02mm以內,裝角銑頭 銑工裝12上橫板15的加工面,該加工面精度為Ra3. 2um,要求該加工面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的偏心連線重合,允許偏差O. 03mm以內;步驟5 :整體裝配時,參照圖1,先將連桿三3、連桿四4、下曲柄頭連接塊7和剪刃5按圖紙要求裝配并調整好位置,然后裝配上曲柄頭連接塊6 (此時上曲柄頭連接塊6與工裝12為一個組裝件),使得工裝12上橫板15的Ra3. 2um加工面與下剪刃面能夠緊貼滑動;步驟6 :拆掉工裝12,參照圖1、圖2,裝配好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連接的上剪刃、連桿二 2、連桿一 I部件,即成。上述的步驟中關鍵工序及操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I)工裝12上的橫板15的留量不宜過大,否則加工后內應力過大容易變形,也就失去了精確控制相位的意義。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盈量的曲柄剪曲柄頭連接塊裝配相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驟具體實施:步驟1:制作工裝(12),在連接板(14)的下端固定連接橫板(15);步驟2:在連接板(14)上,按照上曲柄頭連接塊(6)外端面上與壓蓋(16)把合用的四個螺釘孔的相同位置分度尺寸劃出與之一一對應的四個孔B的加工線,在鉆床上加工出四個孔B的光孔;步驟3:通過四個螺釘(11)將工裝(12)上的四個孔B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外端面上的四個螺釘孔把合緊定,使得工裝(12)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固定連接為一個組裝體;步驟4:將組裝體上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內端面向下放置在銑床工作臺上,將工裝(12)懸空處墊實、壓牢,按已精加工完成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的已加工面找正控制在0.03mm以內:4.1)在工裝(12)和上曲柄頭連接塊(6)上同時加工出孔A,然后在孔A中裝入銷釘(13);4.2)找正上曲柄頭連接塊(6)偏心連線允許偏差0.02mm以內,裝角銑頭銑工裝(12)上橫板(15)的加工面,該加工面精度為Ra3.2um,要求該加工面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的偏心連線重合,允許偏差0.03mm以內;步驟5:整體裝配時,先將連桿三(3)、連桿四(4)、下曲柄頭連接塊(7)和剪刃(5)按圖紙要求裝配并調整好位置;然后裝配上曲柄頭連接塊(6)與工裝(12)構成的組裝件,使得工裝(12)上橫板(15)的Ra3.2um加工面與下剪刃面能夠緊貼滑動;步驟6:拆掉工裝(12),裝配好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連接的上剪刃、連桿二(2)、連桿一(1)部件,即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盈量的曲柄剪曲柄頭連接塊裝配相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驟具體實施步驟1:制作工裝(12),在連接板(14)的下端固定連接橫板(15);步驟2 :在連接板(14)上,按照上曲柄頭連接塊(6)外端面上與壓蓋(16)把合用的四個螺釘孔的相同位置分度尺寸劃出與之一一對應的四個孔B的加工線,在鉆床上加工出四個孔B的光孔;步驟3 :通過四個螺釘(11)將工裝(12)上的四個孔B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外端面上的四個螺釘孔把合緊定,使得工裝(12)與上曲柄頭連接塊(6)固定連接為一個組裝體;步驟4:將組裝體上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內端面向下放置在銑床工作臺上,將工裝(12)懸空處墊實、壓牢,按已精加工完成的上曲柄頭連接塊(6)的已加工面找正控制在O.03mm 以內4.1)在工裝(12)和上曲柄頭連接塊(6)上同時加工出孔A,然后在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樊立,慕婧,劉曉剛,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陜壓重工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