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反應釜,包括釜體,其特征在于:釜體頭部兩端分別設有進水管,每個進水管與噴水裝置連接,噴水裝置下端釜體兩側分別設有進料口,釜體的下端設有傳熱管,傳熱管的進水管A置于釜體的外壁上,傳熱管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蓄水池連接,蓄水池通過管道與進水管連接,釜體中間頂端連接有轉動軸,轉動軸上設有攪拌葉片,釜體的頂端設有與轉動軸連接的電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yōu)點是:傳熱管呈螺旋狀分部在釜體內,熱水可以通過進水管A進入到釜體內,對釜體內的溫度進行加熱,加快了反應時間,而水可以從出水口流到蓄水池中,再從蓄水池中流到噴水裝置的進水管中,達到對釜體進行清洗的作用,一舉兩得。(*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
本技術涉及一種反應釜,尤其涉及一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
技術介紹
目前很多的化工生產往往都離不開反應釜,因此反應釜成為了化工生產的常用設 備,在反應中,反應釜中的溫度會影響反應的時間,溫度越高反應的時間越快,但是當反應 釜中的溫度過高時,化學反應中就會衍生出新的化學物質,降低了化學反應后得到的物質 的純度,給人們的操作帶來了困難。因此,急需一種改進的技術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這一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包括釜體,所述釜體頂部兩側分別設有固體進料管和 液體進料管,所述固體進料管上端設有蓋子,下端設有引流板,所述液體進料管的下端設有 噴頭,所述釜體的中上部設有熱循環(huán)管,所述釜體的一側外壁上設有熱循環(huán)管的進水口 A, 所述熱循環(huán)管的出水口 A置于釜體外壁的另一端,所述出水口 A連接制冷裝置,所述制冷裝 置的另一端與冷循環(huán)裝置連接,所述冷循環(huán)裝置與制冷裝置通過進水口 B連接,所述冷循 環(huán)裝置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 B,所述釜體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固體進料管的數目為I個,所述液體進料管的數目為2-4個。所述釜體為陶瓷制成。本技術的優(yōu)點是釜體中上部分的熱循環(huán)管能升高釜體中的溫度,加快化學 物質反應的時間,而下部分的冷循環(huán)裝置能及時對反應后的化學物質進行降溫,從而避免 了新的物質的產生,給實際操作帶來了方便。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釜體,2、固體進料管,3、液體進料管,4、蓋子,5、引流板,6、噴頭,7、熱循環(huán) 管,8、進水口 A,9、出水口 A,10、制冷裝置,11、冷循環(huán)裝置,12、進水口 B,13、出水口 B,14、出料口。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一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I頂部兩側 分別設有一個固體進料管2和兩個液體進料管3,固體進料管I上端設有蓋子4,下端設有引流板5,液體進料管3的下端設有噴頭6,釜體I的中上部設有熱循環(huán)管7,釜體I的一側 外壁上設有熱循環(huán)管7的進水口 A8,熱循環(huán)管7的出水口 A9置于釜體外壁的另一端,出水 口 A9連接制冷裝置10,制冷裝置10的另一端與冷循環(huán)裝置11連接,冷循環(huán)裝置11與制冷 裝置10通過進水口 B12連接,冷循環(huán)裝置11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 B13,釜體I的底部設有 出料口 14,釜體為陶瓷制成。釜體I中上部分的熱循環(huán)管7能升高釜體I中的溫度,加快化 學物質反應的時間,而下部分的冷循環(huán)裝置11能及時對反應后的化學物質進行降溫,從而 避免了新的物質的產生,給實際操作帶來了方便。實施例2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一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I頂部兩側 分別設有一個固體進料管2和三個液體進料管3,固體進料管I上端設有蓋子4,下端設有 引流板5,液體進料管3的下端設有噴頭6,釜體I的中上部設有熱循環(huán)管7,釜體I的一側 外壁上設有熱循環(huán)管7的進水口 A8,熱循環(huán)管7的出水口 A9置于釜體外壁的另一端,出水 口 A9連接制冷裝置10,制冷裝置10的另一端與冷循環(huán)裝置11連接,冷循環(huán)裝置11與制冷 裝置10通過進水口 B12連接,冷循環(huán)裝置11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 B13,釜體I的底部設有 出料口 14,釜體為陶瓷制成。釜體I中上部分的熱循環(huán)管7能升高釜體I中的溫度,加快化 學物質反應的時間,而下部分的冷循環(huán)裝置11能及時對反應后的化學物質進行降溫,從而 避免了新的物質的產生,給實際操作帶來了方便。實施例3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一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I頂部兩側 分別設有一個固體進料管2和四個液體進料管3,固體進料管I上端設有蓋子4,下端設有 引流板5,液體進料管3的下端設有噴頭6,釜體I的中上部設有熱循環(huán)管7,釜體I的一側 外壁上設有熱循環(huán)管7的進水口 A8,熱循環(huán)管7的出水口 A9置于釜體外壁的另一端,出水 口 A9連接制冷裝置10,制冷裝置10的另一端與冷循環(huán)裝置11連接,冷循環(huán)裝置11與制冷 裝置10通過進水口 B12連接,冷循環(huán)裝置11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 B13,釜體I的底部設有 出料口 14,釜體為陶瓷制成。釜體I中上部分的熱循環(huán)管7能升高釜體I中的溫度,加快化 學物質反應的時間,而下部分的冷循環(huán)裝置11能及時對反應后的化學物質進行降溫,從而 避免了新的物質的產生,給實際操作帶來了方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包括釜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釜體頂部兩側分別設有固體進料管和液體進料管,所述固體進料管上端設有蓋子,下端設有引流板,所述液體進料管的下端設有噴頭,所述釜體的中上部設有熱循環(huán)管,所述釜體的一側外壁上設有熱循環(huán)管的進水口A,所述熱循環(huán)管的出水口A置于釜體外壁的另一端,所述出水口A連接制冷裝置,所述制冷裝置的另一端與冷循環(huán)裝置連接,所述冷循環(huán)裝置與制冷裝置通過進水口B連接,所述冷循環(huán)裝置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B,所述釜體的底部設有出料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迅速降溫的反應釜,包括釜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釜體頂部兩側分別設有固體進料管和液體進料管,所述固體進料管上端設有蓋子,下端設有引流板,所述液體進料管的下端設有噴頭,所述釜體的中上部設有熱循環(huán)管,所述釜體的一側外壁上設有熱循環(huán)管的進水口 A,所述熱循環(huán)管的出水口 A置于釜體外壁的另一端,所述出水口 A連接制冷裝置, 所述制冷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范花燕,
申請(專利權)人:范花燕,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