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它包括固定在基礎上的下軌道、驅動裝置,設于下軌道上能在下軌道設定距離間移動的移動架,立于移動架上的由轉向機構控制器轉向的轉向立柱,設置在轉向立柱上的升降支架,偏置在升降支架上的停車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架通過一牽引組件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驅動裝置固設在下軌道外端的位置,驅動移動架在下軌道上移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牽引與定位由不同構件組成,改進后的技術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利于牽引移動架,使移動架移動到進車或出車位置后再復位到停車位置的過程中避免打滑、動作明確、能及時準確定位,且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時,動力部件相對較少,有利于減少動力損失,提高傳動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停放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在同一平面的上下層分別停放 小型車輛的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
技術介紹
ZL200410026901. 4號專利公開了一種無避讓型停車臺,其上的移動機構包括設置 在移動底座上的移動電機,通過傳動件與移動電機連接的設置在移動底座上的移動滾輪。 通過移動電機的驅動,該移動滾輪在下軌道上轉動,進而帶動移動底座移動,實現利用可升 級的停車臺存取小型車輛。該裝置提高了停車容納率,使原本停放一輛小型車輛的地方能 停放兩輛小型車輛。但是,這種將電機固定在移動底座上的結構,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第一, 移動電機通過傳動件將動力傳送到移動滾輪上、再通過移動滾輪在下軌道上的滾動帶動移 動底座移動,傳動件與移動滾輪之間存在動力損耗、移動滾輪與軌道之間也存在動力損耗, 傳動效率相對較低;第二,移動底座的動力來源于移動滾輪與軌道的摩擦力,而移動滾輪與 軌道均為金屬配合,兩者之間容易打滑,摩擦力與移動底座動力不匹配,不利于移動底座順 利平滑移動,也難以及時控制移動距離,容易出現移動過頭或移動不到位的現象,進而影響 停車、取車;第三、移動電機設置在移動底座上,由于移動底座在移動的過程中會晃動,移動 電機在晃動的支撐物上工作,容易損壞,不利于將動力通過傳動件傳輸到移動滾輪上,另一 方面移動電機工作時自身會晃動,這些疊加的晃動力,不利于軌道及移動底座工作的牢固 可靠性,反復長期使用后更易影響安全性。第四,移動滾輪即要提供移動摩擦力,又要保證 移動底座在軌道上定向直線運行,加工時裝配及使用要求高,易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可靠移動 的升降停車裝置,將動力與導向分離出來,改變動力由滾輪與軌道之間的摩擦力提供的結 構,驅動裝置固定在不可移動的位置,并通過牽引組件控制移動架的位移,避免在晃動的支 撐位上工作,利用牽引組件以勻速控制移動架的位移,動作明確、能及時準確定位,提高使 用安全性。而且,驅動裝置不再固定在移動座上,而是固定在確定的不動的位置上。本技術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 包括固定在基礎上的下軌道、驅動裝置,設于下軌道上能在下軌道設定距離間移動的移動 架,立于移動架上的由轉向機構控制器轉向的轉向立柱,設置在轉向立柱上的升降支架,偏 置在升降支架上的停車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架通過一牽引組件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 驅動裝置固設在下軌道外端的位置,驅動移動架在下軌道上移動。該“外端的位置”相對中 間(段)位置而言(但不排除下軌道以內的區域),可以是軌道外端左右兩側的區域。由于驅 動裝置不再固定在移動座上,而是固設在確定的位置,所以,能夠提供可靠的牽引力,有利 于提高移動架及下軌道工作的牢固可靠性、提高驅動裝置的使用壽命,并利用牽引組件推 或拉拽移動架,避免打滑、動作明確、能及時準確定位,避免移動過頭或移動不到位現象的出現,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時,由原來的多級移動改為一級移動,有利于減少動力損失,提高 傳動效率。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措施驅動 裝置為氣缸或者為電機(包括電機減速機)。通常情況下牽引組件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能夠 緩慢驅動移動架移動,緩慢移動具有移動穩定性好,移動、定位誤差小,耗能低等優點。具體 來說所述驅動裝置為氣缸,所述的牽引組件為氣缸驅動的剛性傳動組件(如絲桿、鋼管 等),所述的傳動組件分別與驅動裝置和移動架相連;或者,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所述的牽引組件包括一組主動輪和從動輪以及由主 動輪和從動輪帶動的環狀柔性傳動組件(如鋼絲繩、鏈條等),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分別設 置在移動架位移區間的兩端,所述柔性傳動組件具有與移動架相連的固接部;當主動輪和 從動輪間距較長時,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中間(段)位置設置承重托架,用于支撐軟性傳動件;或者,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所述的牽引組件為電機驅動的絲桿組件,所述的絲桿 組件分別與驅動裝置和移動架相連。如果移動架直接承置在下軌道上,在移動過程中具有較大的摩擦力,為了降低摩 擦力,所述移動架上設有橫置于所述下軌道上表面的承重輪。避免移動架與下軌道直接接 觸,移動架移動的過程中,承重輪在下軌道上滾動,可大大降低摩擦力,提高傳動效力。由于 停車臺上停放車輛時,立柱上具有極大的下壓力,通常采用設置兩個或更多承重輪的方式, 使多個承置輪共同分擔壓力,使承重能順利滾動,達到減少摩擦力的目的。通常情況下,立 柱設置在移動架的前端,那么承重輪則設置在移動架的前段靠近立柱設置的位置。所述下軌道的上表面兩側呈弧形棱,所述承重輪的兩側分別設有帶弧形棱的防脫 凸緣,所述的下軌道位于所述防脫凸緣之間的凹槽中。防脫凸緣的設置是為了防止承重輪 跑偏。呈弧形棱,有利于避免兩者接觸的部位為直角棱而產生的切割力,有利于提高使用可 靠性。由于停車臺需90度旋轉,則一定只能在停車臺的一側設置立柱,那么停放有車輛 的停車臺上被施加了較重的壓力,存在杠桿效應,為了使立柱兩側受力平衡、減少杠桿效應 對力的放大而引起破壞作用還包括設置在轉向立柱的頂端且水平放置的上側面支撐輪, 所述上側面支撐輪的輪面抵觸在一上軌道的一側壁上;所述移動架上還設有水平放置的下 側面支撐輪,所述下側面支撐輪的輪面抵觸在下軌道的一側壁上,使所述下側面支撐輪與 上側面支撐輪呈左右相向設置,即下側面支撐輪和上側面支撐輪分布在立柱兩側,且均為 水平放置,均使輪面抵觸軌道側壁。分別通過下側面支撐輪抵靠下軌道側壁和上側面支撐 輪抵靠上軌道側壁均衡停車臺作用于立柱兩側力,避免側翻。所述下軌道為“工”字形軌道,所述移動架呈長條狀,其前端立置轉向立柱、后端設 有至少兩個防翹滾輪,所述防翹滾輪分別設置在下軌道凹槽內。通常情況下,立柱設置在移 動架的前端,通過設置嵌入在下軌道凹槽中的防翹滾輪的方式,使防翹滾輪與“工”字形的 下軌道之間的作用力的方向為豎直方向,平衡了立柱上豎向的作用力,從而達到防止立柱 向前倒的目的。所述防翹滾輪的縱向截面為半包圍結構,其形狀與下軌道的凹槽相匹配。防翹滾 輪的表面通常為橡膠面,具有緩沖效果,并且可與下軌道凹槽的各個面形成抵觸關系,在停車或取車的過程中,停車臺難免會晃動,此時,通過防翹滾輪與下軌道中相應面的抵觸,可 以達到緩沖的效果,平穩晃動。在所述移動架的位移后端和位移前端分別設有后限位組件和前限位組件。通常情 況下,會根據常規運動情況設定移動電機和推拉件的運行情況,達到安全使用的目的。但 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難免出現意外情況,為了使用安全,設定了后限位組件和前限位組 件,當后限位組件或前限位組件工作時,能夠及時讓移動電機停下工作,避免移動架沖出下 軌道而引起意外危險事件的出現。所述后限位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下軌道上的后限位擋塊和設置在所述上軌道上 的后接近開關,所述后限位擋塊設置在所述下軌道的側面凹槽內;所述前限位組件包括設 置在所述下軌道上的前限位擋塊和設置在所述上軌道上的前接近開關,所述移動架前端設 有位于下軌道凹槽中的止擋輪。后限位擋塊和前限位擋塊分別用于對移動架的緩沖,后接 近開關和前接近開關用于檢測移動架的位置,當移動架位于極限位置時及時發送命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包括固定在基礎上的下軌道(1)、驅動裝置(7),設于下軌道(1)上能在下軌道設定距離間移動的移動架(2),立于移動架(2)上的由轉向機構控制器轉向的轉向立柱(3),設置在轉向立柱(3)上的升降支架(4),偏置在升降支架(4)上的停車臺(5),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架(2)通過一牽引組件與驅動裝置(7)連接,所述驅動裝置(7)固設在下軌道(1)外端的位置,驅動移動架(2)在下軌道(1)上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1.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包括固定在基礎上的下軌道(I)、驅動裝置(7),設于下軌道(I)上能在下軌道設定距離間移動的移動架(2),立于移動架(2)上的由轉向機構控制器轉向的轉向立柱(3),設置在轉向立柱(3)上的升降支架(4),偏置在升降支架(4)上的停車臺(5),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架(2)通過一牽引組件與驅動裝置(7)連接,所述驅動裝置(7)固設在下軌道(I)外端的位置,驅動移動架(2)在下軌道(I)上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7)為氣缸,所述的牽引組件為氣缸驅動的剛性傳動組件,所述的傳動組件分別與驅動裝置和移動架相連; 或者,所述驅動裝置(7)為電機,所述的牽引組件包括一組主動輪(9)和從動輪(10)以及由主動輪和從動輪(10)帶動的環狀柔性傳動組件,所述主動輪(9 )和從動輪(10)分別設置在移動架(2)位移區間的兩端,所述柔性傳動組件具有與移動架相連的固接部; 或者,所述驅動裝置(7)為電機,所述的牽引組件為電機驅動的絲桿組件,所述的絲桿組件分別與驅動裝置和移動架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動架(2 )上設有橫置于所述下軌道(I)上表面的承重輪(1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軌道(I)的上表面兩側呈弧形棱,所述承重輪(11)的兩側分別設有帶弧形棱的防脫凸緣(110),所述的下軌道位于所述防脫凸緣(110)之間的凹槽中。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靠移動的升降停車裝置,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國華,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文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