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用一對可圍繞其平行兩軸線轉動的電極滾輪擠壓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的同時在所述重疊邊緣部連續焊接該兩板狀工件的滾焊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傳送步驟,即使用多組以厚度方向夾緊所述兩板狀工件的引導滾輪朝所述電極滾輪方向傳送所述兩板狀工件;引導步驟,即引導以所述傳送步驟的所述方向傳送的所述兩板狀工件,從而使所述邊緣部以一定重疊量互相重疊而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該重疊邊緣部;以及焊接步驟,即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而連續焊接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的所述兩板狀工件的所述邊緣部。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焊工藝,其中,所述引導步驟包括在該對電極滾輪上游設置一引導件,該引導件包括一對與所述電極滾輪的軸線垂直的方向平行的引導面,從而引導所述兩板狀工件而使所述兩板狀工件的所述重疊邊緣部的端面與該對引導面滑動接觸。(*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滾焊(縫焊)工藝和滾焊設備,該工藝和設備疊置兩塊板狀工件的邊緣后在用一對電極滾輪擠壓或擠壓而壓薄夾在其中的該兩塊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的同時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過焊接電流,從而把這兩塊板狀工件連續焊接在一起。
技術介紹
可用滾焊實現高速焊接,此時,用一對電極滾輪擠壓或擠壓而壓薄夾在其中的兩塊板狀工件的重疊的邊緣部的同時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過焊接電流即可在該邊緣部把這兩塊板狀工件連續焊接在一起。由于滾焊適合于大量生產,因此被廣泛用于鋼板、汽車等等生產線中。在這類滾焊中,該對電極滾輪作用到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上的一力在該邊緣部處產生一膨脹力。為了防止該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分離,必需把該兩板狀工件緊固在一起。在壓薄滾焊中更是需要把兩塊板狀工件緊固在一起,此時,在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而壓薄重疊邊緣部的同時連續焊接兩塊板狀工件,從而會在壓薄的邊緣部處在分開方向上產生一很大的膨脹力。因此在現有技術中,如圖10所示,用一夾緊裝置122的上、下夾緊件120把兩塊板狀工件12H、12M緊固在一起。在上、下夾緊件120相對一對電極滾輪20U、20S移動的同時該兩塊板狀工件12H、12M在其重疊邊緣部被連續焊接在一起。這種現有滾焊設備的例子可見JP-A-59-223179和JP-A-61-52994。但在上述現有滾焊設備中,在相對移動夾緊裝置122與電極滾輪20U、20S而完成滾焊后必須把上、下夾緊件120或該對電極滾輪20U、20S與焊好的板狀工件12H、12M分開后移到原位。因此,該滾焊設備由于需用一傳送裝置相對移動該夾緊裝置和電極而顯得復雜或龐大。由于電極滾輪20U、20S需恢復到原位,因此,一個缺點是,由于需要中斷工作以便調節電極,因此該滾焊設備的生產效率下降。本專利技術即是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滾焊工藝和滾焊設備,從而無需相對移動夾緊裝置和電極而可連續焊接,且體積減小、生產效率提高。專利技術公開上述目的可由本專利技術原理實現,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滾焊工藝,它一邊用一對可圍繞其兩平行軸線轉動的電極滾輪擠壓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一邊在該重疊邊緣處把該兩板狀工件連續焊接在一起,它包括(a)移動步驟,即使用多對沿工件厚度方向夾緊兩板狀工件的引導滾輪在向著電極滾輪的方向上傳送該兩板狀工件;(b)引導步驟,即引導在該移動步驟中以該方向傳送的兩板狀工件而使兩邊緣部以一定重疊量互相重疊而由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該重疊邊緣部;以及(c)焊接步驟,即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而連續焊接由該對電極滾輪擠壓的兩板狀工件的邊緣部。在該工藝中,轉動多對引導滾輪而沿與上述電極滾輪的軸線垂直的方向傳送由這些引導滾輪夾緊的兩板狀工件。在該傳送步驟中,進行引導步驟而引導兩板狀工件而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以一定重疊量互相重疊的邊緣部。在焊接步驟,受該對電極滾輪擠壓的兩板狀工件的邊緣部用加于該對電極滾輪之間的焊接電流連續焊接。因此按照本專利技術工藝,該滾焊設備較之使用夾緊裝置一邊以上下夾緊件夾緊工件、一邊把板狀工件移向該對電極滾輪的現有滾焊設有結構簡單、體積減小,本專利技術滾焊設備無需使用現有設備中的夾緊裝置而在從焊好的板狀工件上拆下上、下夾緊件后將之移回原位。此外,本專利技術工藝不會因移動電極滾輪而造成滾焊效率下降,從而較之來回相對上、下夾緊件移動電極滾輪的現有設備滾焊的效率提高。該引導步驟最好包括在該對電極滾輪的上游固定設備一引導件,該引導件包括一對與垂直于電極滾輪軸線的方向平行的引導面,從而引導兩板狀工件而使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的端面與該對引導面滑動接觸,從而以簡單結構即可提高該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的定位精度。該引導步驟最好還包括在該引導件的相反兩邊設置至少兩對引導滾輪而沿厚度方向夾緊該兩板狀工件,從而產生力,該力的分力的作用方向在兩板狀工件的傳送過程中朝向引導件的引導面,從而使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的端面與該引導面發生滑動接觸。在這種情況下,該至少兩對引導滾輪一邊以傳送方向傳送板狀工件,一邊使兩板狀工件壓靠到該引導件的引導面上,這種結構較之使用引導板使板狀工件壓靠引導件的引導面的結構可有利地減少滑動部分的數量。該焊接步驟最好一邊用一對設置成可圍繞其平行兩軸線轉動且互相壓靠的電極滾輪擠壓而壓薄該邊緣部,一邊焊接該兩板狀工件。這一結構無需對板狀工件的邊緣部進行倒角或其它初步處理。在所謂的“壓薄滾焊”中,通常需用一很大的夾緊裝置抵消由該對電極滾輪壓薄兩板狀工件而產生的很大膨脹力。在這方面,本專利技術優于該現有工藝。本滾焊工藝最好在焊接步驟中還包括擠壓步驟,即用分別設置在該對電極滾輪兩邊的兩對夾持滾輪沿厚度方向以一定擠壓力擠壓兩板狀工件,從而使兩對夾持滾輪產生摩擦力而抵消在兩板狀工件在焊接步驟中的膨脹力,從而防止該兩板狀工件互相分離。在這種情況下,可防止兩板狀工件的邊緣部互相分離,從而有效地提高焊接部的精度。本滾焊工藝最好還包括一壓平步驟,即壓平板狀工件上位于電極滾輪軸向上電極滾輪與夾持滾輪之間易發生翹起變形的部分。這一結構可防止板狀工件的邊緣部因板狀工件發生翹起變形而相互分離,從而有效防止兩板狀工件中因而難于生成焊點從而焊接強度下降。本滾焊工藝最好還包括一電極驅動步驟,從而轉動電極滾輪而以傳送方向把一驅動力傳給板狀工件,在這種情況下,傳送板狀工件的驅動力從電極滾輪傳給板狀工件而限制該對板狀工件的會使板狀工件互相分離的膨脹力。從而,該結構可有效防止在兩板狀工件中難于生成焊點。本滾焊工藝最好還包括一冷卻劑供應步驟,從而把冷卻流體供應到板狀工件的受電極滾輪擠壓的部分而冷卻板狀工件因受電極滾輪的滾焊而發熱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冷卻流體的供應可有效減小該對板狀工件由在電極滾輪間通以電流而在板狀工件中生成的焊點處的發熱而造成的膨脹力。從而,該結構可有效防止在兩電極滾輪之間的兩板狀工件中難于生成焊點。本專利技術上述工藝可用一滾焊設備實施,該設備一邊用一對設置成可圍繞其平行兩軸線轉動的電極滾輪擠壓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一邊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而在其重疊邊緣部連續焊接兩板狀工件,該設備包括(a)一對設置成可分別圍繞其平行兩軸線轉動且互相壓靠的電極滾輪;(b)多對沿工件厚度方向設置在兩板狀工件兩邊,可圍繞其大致與電極滾輪的軸線平行的軸線轉動的引導滾輪;(c)以預定轉動方向轉動該多對引導滾輪中的至少一部分從而一邊用這些引導滾輪夾緊兩板狀工件一邊以一方向傳送該兩板狀工件的一驅動裝置;以及(d)一引導由該驅動裝置以該方向傳送的兩板狀工件的引導裝置,從而使邊緣部以一定重疊量互相重疊而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該重疊邊緣部。在該設備中,用該驅動裝置轉動這些夾持滾輪而以與上述電極滾輪的軸線垂直的方向傳送由該多對夾持滾輪夾緊的兩板狀工件。在該兩板狀工件的傳送過程中,這些工件受該引導裝置的引導從而以一定重疊量互相重疊的邊緣部受該對電極滾輪的擠壓。按照這一結構,用加于該對電極滾輪之間的焊接電流連續焊接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的兩板狀工件的邊緣部。因此,本滾焊設備較之使用一夾緊裝置把由上、下夾緊件夾持的工件移向該對電極滾輪的現有設備結構簡單、體積減小。本設備無需使用現有設備中所使用的那種夾緊裝置在上、下夾緊件從焊好的板狀工件上拆下后將之移回原位,而且,本設備不會因電極滾輪的移動而降低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福島敏博,丹澤雅樹,近藤展英,戶田宗敬,夏見文章,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