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植物種植技術,即東北紅豆杉試管內一步成苗方法。其步驟如下:(1)取東北紅豆杉野生實生苗主干上的新發主莖,切割成段作為外植體備用;(2)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培養基成分和含量:培養基+吲哚乙酸IAA(0.03~0.04mg·L-1)+萘乙酸NAA(0.02~0.03mg·L-1)+激動素KT(0.11~0.12mg·L-1)+赤霉素GA3(2.60~2.80mg·L-1);添加瓊脂粉8.0g·L-1,添加蔗糖20.0g·L-1,調節pH值至5.6,嫩莖段在光照周期6h·d-1、光照強度700lx和溫度20±2℃條件下培養。本發明專利技術為進一步人工規?;敝澈驮耘鄸|北紅豆杉提供優質種苗。煉苗移栽成活率可達到95.2%以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植物種植技術,即東北紅豆杉試管內一步成苗方法。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東北紅豆杉ij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又稱紫杉、赤板松,紅豆杉科紅豆杉屬常綠喬木,該種在長白山區數量稀少,分布區域十分狹窄,僅在吉林省石湖自然保護區內有較大的種群面積,其他區域僅有零星分布。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定為易危種(VU)。在《吉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一文中被定為省級一類重點保護植物。東北紅豆杉不僅是材用植物,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其莖、枝、葉和根可入藥,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堿、雙萜類化合物。有抗癌功能,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療心臟病的效用。此外種子還可以榨油等。也可作東北及華北地區的綠化及造林樹種。東北紅豆杉通常以插條扦插或種子繁殖為主,但其果實成熟后,種子中的種胚處于心形胚后期或子葉胚初期階段,種子播種后當年不萌發,加之種皮堅硬,種胚成熟后很難破殼發芽,2 3年后僅極少數萌發;所以,插條扦插繁殖不僅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極低,而且導致野生資源受到滅絕性威脅。因此,大規模人工栽培、開發和利用受到極大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東北紅豆杉試管內高效、一步成苗的東北紅豆杉試管內一步成苗方法。 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其步驟如下 (1)取東北紅豆杉野生實生苗主干上的新發主莖,切割成段作為外植體備用; (2)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培養基成分和含量培養基+吲哚乙酸IAA(O.03 O. 04 mg · L O + 蔡乙酸 NAA(O. 02 O. 03 mg · L O + 激動素 KT (O. 11 O. 12 mg · L O +赤霉素 GA3 (2. 60 2. 80 mg .171);培養基:110. O mg *L_1 (NH4) 2S04, 560. O mg ^L-1KNO3,40. 5mg · L-1CaCl2 · 2H20,1. 20 mg · L-1MgSO4 · 7H20,95. 0 mg · L-1KH2PO4,1. 00 mg · L-1ZnSO4 · 7H20,0.2 mg · L-1KLO. 4 mg · [1H3BO3 ;4. 64 mg · L-1FeSO4 · 7H20,6. 22 mg · L-1Na2 · EDTA · 2H20 ;3. 70 mg · L 1MnSO4 · 4H20 ;0. 3 mg · L 1 煙酸,0. 5 mg · L 1 鹽酸批口多醇(VB6),1. 50 mg · L 1 甘氨酸;添加瓊脂粉8.0 g ·Ι^,添加蔗糖20. O g 調節pH值至5. 6,嫩莖段在光照周期6h · Cf1、光照強度700 Ix和溫度20 ±2°C條件下培養。在步驟(2)之后將種苗植株栽植到腐熟草炭土、腐爛松針和珍珠巖基質中,混合比例3: 2:1,溫度控制在20±2°C,保持相對濕度在70%,自然光照8 h · Cf1。 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1、本專利技術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采用東北紅豆杉野生實生苗主干上的新發莖尖為材料,在試管內調控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以達到莖節增殖的一步快繁目標,解決了種子繁殖困難和扦插繁殖生根率低、移栽成活率及野生資源受滅絕性威脅等問題。本專利技術為進一步人工規?;敝澈驮耘鄸|北紅豆杉提供優質種苗。2、當種苗擴繁到一定數量后,進行煉苗移栽,小植株成活率可達到95. 2%以上。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具體實施例方式I材料與方法 1.1材料及處理 7月上旬,采取東北紅豆杉野生實生苗主干上的新發主莖(2. O 3. O cm),并將主莖剪成段(長度為O. 5 cm)后,摘去嫩針葉及短小葉柄,用70%乙醇(體積分數)涮洗40 S,移至飽和次氯酸鈉溶液中浸泡10 min,無菌水沖洗5次,無菌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去除被乙醇和次氯酸鈉毒傷的組織后切割成段作為外植體備用。1. 2東北紅豆杉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植株快速再生體系建立和栽培 培養基成分和含量110. O mg · I^1(NH4)2SO4JeO. O mg · L-1KNO3,40. 5mg · L-1CaCl2 · 2H 20,1. 20 mg · L-1MgSO4 · 7H20,95. 0 mg · L-1KH2PO4,1. 00 mg · L-1ZnSO4 · 7H20,0. 2 mg · L-1KLO. 4 mg · [1H3BO3 ;4. 64 mg · L-1FeSO4 · 7H20,6. 22 mg · L-1Na2 · EDTA · 2H20 ;3. 70 mg .L-1MnSO4 ·4Η20 ;0. 3 mg *L_1 煙酸,0. 5 mg *L_1 鹽酸卩比卩多醇(VB6),1. 50 mg *L_1 甘氨酸。培養基中附加吲哚乙酸IAA (O. 07 O. 12 mg .171)、萘乙酸NAA (O. 05 O. 10 mg .171)、激動素 KT (O. 03 O. 08 mg · L-1)和赤霉素 GA3 (1. 30 2. 40 mg · L—1),瓊脂粉 8. O g · L-1,添加蔗糖20. O g · L—1,調節pH值至5. 6,嫩莖段在光照周期6 h · cf1、光照強度700 Ix和溫度(20±2) °C條件下培養。為提高東北紅豆杉嫩莖段生根的速度及生根率和腋芽萌發生長速度,通過均勻設計法設計實驗,選用U12 (124)均勻表,每個處理接種10個嫩莖段,重復3次,篩選確定影響東北紅豆杉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的吲哚乙酸、萘乙酸、激動素和赤霉素最佳濃度配比。莖段培養45 d統計生根率和長度,以均出現莖段生根和腋芽萌發生長的苗為準。生根率=(生根的莖段數/接種的莖段總數)X 100%,生長率=(苗總長度-O. 5) /苗總長度X 100%,莖段腋芽長度為I個培養周期過程中,莖段腋芽萌發生長后的腋芽長度(不包括原莖段長度)。莖段生根后腋芽萌發生長至2. 00 cm,腋芽發出10 12片針葉時,在無菌條件下打開培養瓶,將莖段留2葉剪下苗干,并將苗干切割成I 2葉I段(O. 5 cm左右),再次將小莖段轉接到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培養基中,計算出每個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的每瓶增殖倍數和周期。當種苗擴繁到需要數量后,且小植株長至1. 50 cm時,將小植株從培養瓶中取出,放在殺毒礬溶液(濃度為2 mg · L-1)中洗凈根上的瓊脂,將小植株栽植到經殺毒礬(100倍液)消毒過的腐熟草炭土、腐爛松針和珍珠巖(3: 2:1)的基質中,覆蓋塑料薄膜(透性好)進行保溫保濕,溫度控制在(20±2) °C,保持相對濕度在70%,自然光照8 h · Cf1,溫度升高時,適當通風換氣。2結果與分析 2.1吲哚乙酸、萘乙酸、激動素和赤霉素對東北紅豆杉莖段生根的影響 數據(表I)經均勻設計軟件分析處理后可得回歸方程為7=111 - 275^ - 33ΖΤ2 +288為,顯著性水平a = ο. 05,復相關系數TP= O. 9795,剩余標準差S=1.8800,檢驗值=63. 05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東北紅豆杉試管內一步成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1)取東北紅豆杉野生實生苗主干上的新發主莖,切割成段作為外植體備用;(2)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培養基成分和含量:培養基+吲哚乙酸IAA?0.03~0.04?mg·L?1+萘乙酸NAA??0.02~0.03?mg·L?1+激動素KT??0.11~0.12?mg·L?1+赤霉素GA3??2.60~2.80?mg·L?1;培養基:110.0?mg·L?1(NH4)2SO4,560.0?mg·L?1KNO3,40.5?mg·L?1CaCl2·2H2O,1.20?mg·L?1MgSO4·7H2O,95.0?mg·L?1KH2PO4,1.00?mg·L?1ZnSO4·7H2O,0.2?mg·L?1KI,0.4?mg·L?1H3BO3;4.64?mg·L?1FeSO4·7H2O,6.22?mg·L?1Na2·EDTA·2H2O;3.70?mg·L?1MnSO4·4H2O;0.3?mg·L?1煙酸,0.5?mg·L?1鹽酸吡哆醇(VB6),1.50?mg·L?1甘氨酸;添加瓊脂粉8.0?g·L?1,添加蔗糖20.0?g·L?1,調節pH值至5.6,嫩莖段在光照周期6?h·d?1、光照強度700?lx和溫度20±2℃條件下培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東北紅豆杉試管內一步成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1)取東北紅豆杉野生實生苗主干上的新發主莖,切割成段作為外植體備用;(2)莖段生根同時腋芽萌發生長培養基成分和含量培養基+吲哚乙酸IAAO. 03 O.04 mg *L 1 +蔡乙酸 NAA O. 02 O. 03 mg *L 1 + 激動素 KT O. 11 O. 12 mg *L 1 +赤霉素 GA3 2. 60 2. 80 mg · L-1 ;培養基:110.0 mg · L-1 (NH4) 2S04, 560. O mg · L-1KNO3,40. 5 mg · L-1CaCl2 · 2H20,1. 20 mg · L-1MgSO4 · 7H20,95. 0 mg · L-1KH2PO4,1. 00 mg · L-1ZnSO4 · 7H20,0.2 mg · L-...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俊義,顧地周,顧川岳,姜云天,楊麗娟,郭志欣,梁宇,潘雨,張學士,
申請(專利權)人:通化師范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