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能夠容易而且可靠地進行容器主體的密閉的栓體。一種開閉在容器主體(10)上形成的開口部(10a)的栓體(20),其構成為具有在上述容器主體(10)的外表面側安裝、與開口部(10a)連通的外連通孔(21a)的外基體部件(21);和在外基體部件(21)的外表面側通過轉動軸(23)轉動自如地安裝的外覆蓋部件(22),在外基體部件(21)以及外覆蓋部件(22)的各相對的面上,形成N極以及S極交替并排排列的條紋狀的多極磁化圖案,通過外覆蓋部件(22)的轉動,在多極磁化圖案彼此在平面上看成為平行的狀態下,外覆蓋部件(22)被吸附在外基體部件(21)上,覆蓋外連通孔(21a)。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能夠在容器主體內注入或者吸引氣體和液體等流體并且維持密閉狀態的栓體以及具有該栓體的密閉容器。
技術介紹
歷來已知在吸引容器主體內的空氣、或者向容器主體內導入空氣后能夠維持容器主體的密閉狀態的栓體,例如在防水罩或者空氣夾條(air gibs)等中使用。作為這種栓體,例如已知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的結構。如圖4所示,栓體50具有固定在容器主體51的內表面的第一板部件52、設置在第一板部件52的容器固定面的相反側的第二板部件53、固定在容器主體51的外表面的第三板部件54,在第一板部件52以及第三板部件54上分別形成與容器主體51的貫通孔51a —致的貫通孔。第一板部件52以及第二板部件53通過橡膠磁體形成,在邊緣部通過連結部件55連結。該栓體50,通過以從第二板部件53將貫通孔51a封閉的狀態(用點劃線表示的狀態),將筒狀的注入器具60插入貫通孔51a內,注入器具60的尖端按壓第二板部件53,如圖示使第二板部件53從第一板部件52離開,將貫通孔51a開放。這樣,能夠通過注入器具60對容器主體51進行流體的注入或者吸引。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98567號公報上述現有的栓體50,當在流體的注入或者吸引結束后拔出注入器具60時,因為第二板部件53構成為通過磁力被吸引到第一板部件52,所以根據第二板部件53的變形和離開的程度有可能不能立即密閉,在提高密閉性這一點上有改進的余地。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能夠容易而且可靠地進行容器主體的密閉的栓體。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栓體,其是將形成在容器主體的開口部開閉的栓體,其構成為包括安裝在上述容器主體的外表面側、具有與上述開口部連通的外連通孔的外基體部件;和通過轉動軸轉動自如地安裝在上述外基體部件的外表面側的外覆蓋部件,在上述外基體部件和上述外覆蓋部件的各相對的面上,形成有N極和S極交替排列的條紋狀的多極磁化圖案,通過上述外覆蓋部件的轉動,在上述多極磁化圖案彼此在平面上看成為平行的狀態下,上述外覆蓋部件被吸附在上述外基體部件上,覆蓋上述外連通孔。優選在該栓體中,上述外基體部件以及外覆蓋部件由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平面上看為長方形狀的平板狀部件構成,優選上述轉動軸和上述連通孔在上述外基體部件的長方向上鄰接配置。另外,優選還具有安裝在上述容器主體的內表面側、具有與上述開口部連通的內連通孔的內基體部件;和通過磁力吸附在上述內基體部件的內表面側、覆蓋上述內連通孔的內覆蓋部件,上述內覆蓋部件,經由上述內連通孔被從外部按壓,以從上述內基體部件的內表面離開來開放上述內連通孔的方式被支承。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提供能夠容易而且可靠地進行容器主體的密閉的栓體。附圖說明圖1是具有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栓體的密閉容器的平面圖。圖2是圖1表示的栓體的截面圖。圖3是圖1表示的栓體的放大平面圖。圖4是現有的栓體的截面圖。符號說明I 密閉容器10 容器主體IOa 開口部20 栓體21 外基體部件21a 外連通孔22 外覆蓋部件23 轉動軸24 內基體部件24a 內連通孔25 內覆蓋部件26 結合部件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圖1是具有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栓體的密閉容器的平面圖。圖1表示的密閉容器I通過在容器主體10上安裝栓體20構成。容器主體10是形成為袋狀的合成樹脂制的防水罩,在通過嵌合吸盤(未圖示)關閉收納物品的下部收納口后,把該部分折返一、兩次,通過夾片12夾持,由此能夠將下部收納口密閉。另外,在容器主體10形成有用于吸引內部空氣的開口部,在該開口部安裝有栓體20。容器主體10不一定限定于本實施方式,可以根據目的采用適當的結構,只要具有用于吸引或者注入氣體或者液體等的流體的開口部,就可以在該開口部上使用本專利技術的栓體。如圖2的截面圖所示,栓體20具有通過全面粘接等固定在具有開口部IOa的容器主體10的外表面IOb的外基體部件21、和設置在外基體部件21的外面側的外覆蓋部件22。外基體部件21和外覆蓋部件22是具有大致相同大小的、平面上看長方形狀的平板狀部件,沿外基體部件21的外表面(在貫通圖2的紙面的方向上)外覆蓋部件22以自由轉動的方式通過鉚釘或者栓銷等的轉動軸23自由轉動地結合。在外基體部件21形成有與容器主體10的開口部IOa連通的外連通孔21a。外連通孔21a通過外覆蓋部件22覆蓋,通過外覆蓋部件22的轉動能夠露出。外連通孔21a和轉動軸23沿外基體部件21的長邊方向鄰接配置(參照圖3(a))。外基體部件21以及外覆蓋部件22例如由橡膠磁體(gum magnet)等形成,優選具有能夠得到高的氣密性的各向異性磁體。在外基體部件21以及外覆蓋部件22的各相對的面上,如圖3所示形成多極磁化圖案。外基體部件21的磁化圖案,通過沿外基體部件21的長邊方向延伸的帶狀的N極區域21η以及S極區域21s,以沿外基體部件21的短邊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為平行條紋狀。N極區域21η以及S極區域21s的寬度不特別限定,例如是數mm左右。外覆蓋部件22的多極磁化圖案也和外基體部件21的多極磁化圖案同樣,沿外覆蓋部件22的長邊方向延伸的帶狀的N極區域22η和S極區域22s,以沿外覆蓋部件22的短邊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為平行條紋狀。外覆蓋部件22的多極磁化圖案形成為,當外覆蓋部件22轉動、與外基體部件21在平面上看重合時,N極區域22η與外基體部件21的S極區域21s —致,S極區域22s與外基體部件21的N極區域21η —致。如圖3(a)所示,在外覆蓋部件22轉動、外基體部件21的外連通孔21a露出的狀態下,因為外基體部件21以及外覆蓋部件22的各多極磁化圖案在平面上看不平行而是互相交叉(在圖3(a)中,多極磁化圖案彼此垂直交叉),所以在外基體部件21與外覆蓋部件22之間,同極區域間(N極區域21n、22n之間或者S極區域21s、22s之間)的斥力、與異極區域間(N極區域21η與S極區域22s之間或者S極區域21s與N極區域22η之間的吸附力)的吸附力以大致相等的大小作用。因此,在該狀態下,因為在外覆蓋部件22上不作用來自外基體部件21的吸附力,所以不用擔心外覆蓋部件22意外地關閉外基體部件21。另外,在拔出注入器具后,當使外覆蓋部件22在箭頭所示方向上轉動時,外基體部件21和外覆蓋部件22的多極磁化圖案彼此在平面上看平行接近。另外,如圖3(b)所示,當異極區域間的重合比同極區域間的重合充分大時,在外覆蓋部件22上作用通過來自外基體部件21的磁力使多極磁化圖案彼此成為平行那樣的轉動力,外覆蓋部件22被全面吸附于外基體部件21。這樣,本實施方式的栓體20,在將外連通孔21a開放的狀態下,在外基體部件21與外覆蓋部件22之間不作用 吸附力,不用擔心外覆蓋部件22妨礙吸引操作或者注入操作。然后,通過將外覆蓋部件22轉動到連通孔21a的關閉位置附近,由于從外基體部件21對外覆蓋部件22作用的吸附力急劇升高,所以能夠容易而且可靠地關閉連通孔21a。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外基體部件21和外覆蓋部件22由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在平面上看長方形狀的平板狀部件形成,外連通孔21a與轉動軸23沿外基體部件21的長邊方向鄰接配置,所以能夠容易地得到外連通孔21a開放時外基體部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栓體,其對形成于容器主體的開口部進行開閉,該栓體的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所述容器主體的外表面一側、具有與所述開口部連通的外連通孔的外基體部件;和以經由轉動軸能夠自由轉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外基體部件的外表面一側的外覆蓋部件,在所述外基體部件和所述外覆蓋部件各自的相對的面上,形成有N極和S極交替排列的條紋狀的多極磁化圖案,在通過所述外覆蓋部件的轉動,所述多極磁化圖案在俯視圖中彼此平行的狀態下,所述外覆蓋部件被所述外基體部件吸附,將所述外連通孔覆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栓體,其對形成于容器主體的開口部進行開閉,該栓體的特征在于,包括 安裝在所述容器主體的外表面一側、具有與所述開口部連通的外連通孔的外基體部件;和 以經由轉動軸能夠自由轉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外基體部件的外表面一側的外覆蓋部件, 在所述外基體部件和所述外覆蓋部件各自的相對的面上,形成有N極和S極交替排列的條紋狀的多極磁化圖案, 在通過所述外覆蓋部件的轉動,所述多極磁化圖案在俯視圖中彼此平行的狀態下,所述外覆蓋部件被所述外基體部件吸附,將所述外連通孔覆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栓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基體部件和所述外覆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木下茂,
申請(專利權)人:木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