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工程機械、快速回油控制系統與方法,所述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包括:主閥、執行元件、快速回油閥、油箱、泵;所述執行元件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通過第一油路、第二油路與所述主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主閥與所述泵連接;所述油箱與所述第二油路上設置有第四油路,所述第四油路上設置有快速回油閥。因此,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將斗桿油缸部分液壓油引出主閥外部直接回流至油箱,能夠降低由于液壓油經過主閥內部的損失,從而降低能耗。并且,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構造簡單,便于安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挖掘機工作過程中,其斗桿油缸回油量較大,液壓油經過主閥內部油路油箱,在主閥內流通時產生能量損失,增加了系統的熱能產生,使挖掘機的整體能耗增加??梢?,目前的這種回油方式,不僅產生大量熱能,使系統能量消耗大,而且,由于回油阻力大,致使系統壓力損失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通過將斗桿油缸部分液壓油引出主閥外部直接回流至油箱,降低由于液壓油經過主閥內部的損失。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快速回油控制系統,所述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包括主閥、執行元件、快速回油閥、油箱和泵;所述執行元件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通過第一油路、第二油路與所述主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主閥與所述泵連接;所述油箱與所述第二油路上設置有第四油路,所述第四油路上設置有快速回油閥。進一步地,上述系統中,所述快速回油閥為流量控制閥或換向閥。進一步地,上述系統中,所述執行元件為油缸,所述油缸包括有桿腔和無桿腔。進一步地,上述系統中,所述快速回油閥為液控閥,所述主閥為液控閥。進一步地,上述系統中,所述有桿腔的進油控制先導與所述主閥、及設置在所述第二油路上的快速回油閥的控制先導連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種快速回油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在油箱與油缸的回油油路之間,開設快速回油油路;在所述快速回油油路上,設置快速回油閥,使所述油缸腔內的油經過所述回油油路上的主閥和所述快速回油油路上的快速回油閥,回流至油箱。進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主閥上設置的有桿腔進油控制先導連接至所述快速回油閥的控制先導,控制所述快速回油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提出一種工程機械,所述工程機械設置有上述任一種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其中,所述工程機械為挖掘機。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勢本專利技術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及方法,通過將斗桿油缸部分液壓油引出主閥外部直接回流至油箱,能夠降低由于液壓油經過主閥內部的損失,從而降低能耗。并且,本專利技術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構造簡單,便于安裝。附圖說明構成本專利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實施例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 主閥11有桿腔的進油控制先導12無桿腔的進油控制先導2 油缸21 斗桿3 快速回油閥4 油箱LI第一油路L2第二油路L3第三油路L4第四油路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專利技術的基本思想在于設計一種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及方法,在主閥外部增加快速回油閥,將斗桿油缸部分液壓油引出主閥外部直接油箱。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各優選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其示出本實施例提出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實施例的結構,所述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包括主閥1、執行元件、快速回油閥3、油箱4、泵。其中,所述執行元件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通過第一油路L1、第二油路L2與所述主閥I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主閥I通過第三油路L3與所述油箱4連接,第三油路L3用于回油,主閥I在中位時,閥內泄露油回油箱。在所述油箱4與所述第二油路L2之間設置第四油路L4。所述第四油路L4上設置有快速回油閥3。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執行元件可為油缸2,如斗桿油缸。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快速回油閥3為流量控制閥或換向閥。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執行元件為油缸2,所述油缸2包括有桿腔和無桿腔。優選的是,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快速回油閥3為液控閥,所述主閥I為液控閥。所述有桿腔的進油控制先導11,連接于所述主閥I 一端。所述無桿腔的進油控制先導12,連接于所述主閥I的另一端。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有桿腔的進油控制先導11與所述主閥1、及設置在所述第二油路L2上的快速回油閥3的控制先導連接。在第二油路L2上設置快速回油路目的是提高斗桿21的卸載速度和降低壓力損失??蛇x地,在所述油箱4與所述第一油路LI之間設置第四油路L4;所述第四油路L4上設置有快速回油閥3。所述無桿腔的進油控制先導11與所述主閥1、及設置在所述第一油路LI上的快速回油閥3的控制先導連接。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快速回油閥3可為電磁閥、液控閥、機械控制閥中任一種。當所述快速回油閥3為電磁閥時,其采用電控的控制方式,通過電流大小來調節電磁閥開口的大小。因此,本實施例通過將斗桿油缸部分液壓油引出主閥外部直接回流至油箱,能夠降低由于液壓油經過主閥內部的損失,從而降低能耗。并且,本實施例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構造簡單,便于安裝。以上說明的是,本專利技術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實施例,下面對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快速回油控制方法作進一步說明,該快速回油控制方法包括SlOl :在油缸的回油油路上,開設快速回油油路;S102:在所述快速回油油路上,設置快速回油閥,使所述油缸腔內的油經過所述回油油路上的主閥和所述快速回油油路上的快速回油閥,回流至油箱。這樣,當油缸2有桿腔進油時,無桿腔回油,在此狀態下,將有桿腔進油控制先導連接到快速回油閥3控制先導,使油缸2無桿腔油經過主閥I和快速回油閥3兩部分同時回流至油箱4。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述的油缸2可為斗桿油缸。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主閥上設置的有桿腔進油控制先導連接至所述快速回油閥的控制先導,控制所述快速回油閥。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快速回油閥3可為電磁閥、或液控閥、或機械控制閥。因此,本實施例通過將斗桿油缸部分液壓油引出主閥外部直接回流至油箱,能夠降低由于液壓油經過主閥內部的損失,從而降低能耗。并且,本實施例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構造簡單,便于安裝。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例如挖掘機,該工程機械設有上述任一種快速回油控制系統,由于上述任一種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設有該快速回油控制系統的工程機械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其具體實施過程與上述實施例類似,茲不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閥(1)、執行元件、快速回油閥(3)、油箱(4)和泵;所述執行元件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通過第一油路(L1)、第二油路(L2)與所述主閥(1)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主閥(1)與所述泵連接;所述油箱(4)與所述第二油路(L2)上設置有第四油路(L4),所述第四油路(L4)上設置有快速回油閥(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閥(I)、執行元件、快速回油閥(3)、油箱(4)和泵;所述執行元件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通過第一油路(LI)、第二油路(L2)與所述主閥(I) 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主閥(I)與所述泵連接;所述油箱(4)與所述第二油路(L2)上設置有第四油路(L4),所述第四油路(L4)上設置有快速回油閥(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回油閥(3)為流量控制閥或換向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執行元件為油缸(2),所述油缸(2)包括有桿腔和無桿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回油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回油閥(3)為液控閥,所述主閥(I)為液控閥。5.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保生,胡孝新,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