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電器設備自動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包括溫度采樣電路、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電路,其中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控制電路并聯于220V交流電源中,所述溫度采樣電路與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相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作用是:既可使電風扇、空調機等電器設備隨溫度變化自動變檔調速和開停機,又同時實現多路監測控制,在無人操作下也能同樣實現隨溫度自動調速和開機、停機,即滿足人體舒適要求,又大量節約電能,是一具有廣泛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儀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器設備自動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
技術介紹
在盛夏,不論單位辦公、機房,還是家用空調、風扇等調溫器具,都是耗電大件,幾乎占據了用電量的一半。現有空調和風扇,不論已購使用還是生產待售產品,基本都是采用人工開關機方式。其中電風扇普遍為機械結構,不論在什么檔位開啟,只要無人調整,都會按原風速長時間運轉;空調機則在設置溫度上反復啟動,尋找設置點,不論外界溫度下降,有無必要開動,都不會自動停機。哪怕保持在設置溫度運行,也需要用電量在幾十上百瓦。事實上在夜間,上、下半夜溫差較大,當下半夜以及常有的雷雨天氣到來,會使溫度大幅降低,該時酣睡的人們往往不會起來關機,由此使得電能無謂損耗,更有甚者還將被造成感冒,特別是小孩,常因此送醫院,損身又耗錢,極不劃算。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設想,若能使風扇和空調隨溫度變化而自動調檔與開停機,不是可以解決上訴問題嗎?為此,我們開展了 “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的研制,其功能既可使電風扇、空調機等隨溫度變化自動變檔調速和開停機,又同時實現多路監測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解決了目前的電器設備不能自動起停和自動調節功率的問題。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包括溫度采樣電路、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電路,其中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控制電路并聯于220V交流電源中,所述溫度采樣電路與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相連接; 所述溫度采樣電路包括繼電器J1、負溫型熱敏電阻Rt、線性電阻R1、線性電阻R2、晶體管BG2、晶體管BGl和非門,所述繼電器J1、負溫型熱敏電阻Rt、線性電阻Rl和線性電阻R2依次串聯,所述線性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與晶體管BGl和晶體管BG2的集電極相連,繼電器Jl的另一端和晶體管BG2的發射極相連,晶體管BGl的發射極和晶體管BG2的基極相連,晶體管BGl的基極和非門的輸出端相連,非門的輸入端連接在線性電阻Rl和線性電阻R2之間;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的正級連接在負溫型熱敏電阻Rt和繼電器Jl之間,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的負級連接在線性電阻R2和晶體管BG1、BG2的集電極并接的一端;所述調節電路包括繼電器Jl的常開接點J1-1、電阻R14、電容Cl、雙向二極管D1、可控硅SCR和插座Zl ;所述電阻R14和常開接點Jl-1串聯;所述雙向二極管Dl和電容Cl并聯后,一端和可控硅SCR控制端連接,另一端和常開接點Jl-1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電阻R14的另一端和可控硅SCR陽極與交流電源火線端相連;所述插座Zl的一端接可控硅SCR的陰極,插座Zl的另一端接交流電源的零線。為使本專利技術起到更好的技術效果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本專利技術還包括起停電路,所述起停電路主要是由插座Z2和繼電器J4的常開接點J4-1相互串聯在交流電源上構成,所述繼電器J4為溫度采樣電路中的繼電器。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包括變壓器B、整流二極管D2-5、濾波電容C2和穩壓集成塊WY,所述變壓器B連接在整流二極管D2-5的兩輸入端,整流二極管D2-5的兩輸出端和溫度采樣電路相連接,所述濾波電容C2和穩壓集成塊WY均與整流二極管D2-5的兩輸出端并聯。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本專利技術還包括至少一個溫度采樣副電路和至少一個調節副電路,所述至少一個溫度采樣副電路和至少一個調節副電路中的繼電器和常開接點一一匹配。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交流電源接入端串聯有保險BX和總開關K2,并且并聯有由降壓電阻R13和發光二極管Fgl串聯而成的工作提示電路。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穩壓集成塊WY處還連接有由降壓電阻R17和發光二級管Fg2串聯而成的直流電源工作提示電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使電風扇、空調機等電器設備隨溫度變化自動變檔調速和開停機,又同時實現多路監測控制,在無人操作下也能同樣實現隨溫度自動調速和開機、停機,即滿足人體舒適要求,又大量節約電能,是一具有廣泛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儀器。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一個實施例的電路連接圖。圖中BG1-2即為 BGl 和 BG2,BG3_4 即為 BG3 和 BG4,BG5_6 即為 BG5 和 BG6,BG7_8即為 BG7 和 BG8, BG9-10 即為 BG9 和 BG10, BG11-12 即為 BGll 和 BG12。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根據本專利技術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的一個實施例一種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包括溫度采樣電路、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電路,其中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控制電路并聯于220V交流電源中,所述溫度采樣電路與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相連接; 所述溫度采樣電路包括繼電器J1、負溫型熱敏電阻Rt、線性電阻R1、線性電阻R2、晶體管BG2、晶體管BGl和非門,所述繼電器J1、負溫型熱敏電阻Rt、線性電阻Rl和線性電阻R2依次串聯,所述線性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與晶體管BGl和晶體管BG2的集電極相連,繼電器Jl的另一端和晶體管BG2的發射極相連,晶體管BGl的發射極和晶體管BG2的基極相連,晶體管BGl的基極和非門的輸出端相連,非門的輸入端連接在線性電阻Rl和線性電阻R2之間;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的正級連接在負溫型熱敏電阻Rt和繼電器Jl之間,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的負級連接在線性電阻R2和晶體管BG1、BG2的集電極并接的一端; 所述調節電路包括繼電器Jl的常開接點J1-1、電阻R14、電容Cl、雙向二極管D1、可控硅SCR和插座Zl ;所述電阻R14和常開接點Jl-1串聯;所述雙向二極管Dl和電容Cl并聯后,一端和可控硅SCR控制端連接,另一端和常開接點Jl-1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電阻R14的另一端和可控硅SCR陽極與交流電源火線端相連;所述插座Zl的一端接可控硅SCR的陰極,插座Zl的另一端接交流電源的零線。根據本專利技術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的一個實施例,本專利技術還包括起停電路,所述起停電路主要是由插座Z2和繼電器J4的常開接點J4-1相互串聯在交流電源上構成,所述繼電器J4為溫度采樣電路中的繼電器。根據本專利技術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的另一個實施例,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包括變壓器B、整流二極管D2-5、濾波電容C2和穩壓集成塊WY,所述變壓器B連接在整流二極管D2-5的兩輸入端,整流二極管D2-5的兩輸出端和溫度采樣電路相連接,所述濾波電容C2和穩壓集成塊WY均與整流二極管D2-5的兩輸出端并聯。根據本專利技術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的另一個實施例,本專利技術還包括至少一個溫度采樣副電路和至少一個調節副電路,所述至少一個溫度采樣副電路和至少一個調節副電路中的繼電器和常開接點一一匹配。根據本專利技術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的另一個實施例,交流電源接入端串聯有保險BX和總開關K2,并且并聯有由降壓電阻R13和發光二極管Fgl串聯而成的工作提示電路。根據本專利技術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的另一個實施例,穩壓集成塊WY處還連接有由降壓電阻R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溫度采樣電路、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電路,其中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控制電路并聯于220V交流電源中,所述溫度采樣電路與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相連接;所述溫度采樣電路包括繼電器J1、負溫型熱敏電阻Rt、線性電阻R1、線性電阻R2、晶體管BG2、晶體管BG1和非門,所述繼電器J1、負溫型熱敏電阻Rt、線性電阻R1和線性電阻R2依次串聯,所述線性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與晶體管BG1和晶體管BG2的集電極相連,繼電器J1的另一端和晶體管BG2的發射極相連,晶體管BG1的發射極和晶體管BG2的基極相連,晶體管BG1的基極和非門的輸出端相連,非門的輸入端連接在線性電阻R1和線性電阻R2之間;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的正級連接在負溫型熱敏電阻Rt和繼電器J1之間,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的負級連接在線性電阻R2和晶體管BG1、BG2的集電極并接的一端;所述調節電路包括繼電器J1的常開接點J1?1、電阻R14、電容C1、雙向二極管D1、可控硅SCR和插座Z1;所述電阻R14和常開接點J1?1串聯;所述雙向二極管D1和電容C1并聯后,一端和可控硅SCR控制端連接,另一端和常開接點J1?1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電阻R14的另一端和可控硅SCR陽極與交流電源火線端相連;所述插座Z1的一端接可控硅SCR的陰極,插座Z1的另一端接交流電源的零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溫用電器自動調節控制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溫度采樣電路、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電路,其中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和調節控制電路并聯于220V交流電源中,所述溫度采樣電路與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相連接;所述溫度采樣電路包括繼電器J1、負溫型熱敏電阻Rt、線性電阻R1、線性電阻R2、晶體管BG2、晶體管BGl和非門,所述繼電器J1、負溫型熱敏電阻Rt、線性電阻Rl和線性電阻 R2依次串聯,所述線性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與晶體管BGl和晶體管BG2的集電極相連,繼電器Jl的另一端和晶體管BG2的發射極相連,晶體管BGl的發射極和晶體管BG2的基極相連,晶體管BGl的基極和非門的輸出端相連,非門的輸入端連接在線性電阻Rl和線性電阻 R2之間;所述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的正級連接在負溫型熱敏電阻Rt和繼電器Jl之間,交直流降壓轉換電路的負級連接在線性電阻R2和晶體管BG1、BG2的集電極并接的一端;所述調節電路包括繼電器Jl的常開接點J1-1、電阻R14、電容Cl、雙向二極管D1、可控硅SCR和插座Zl ;所述電阻R14和常開接點Jl-1串聯;所述雙向二極管Dl和電容Cl并聯后,一端和可控硅SCR控制端連接,另一端和常開接點Jl-1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電阻R14的另一端和可控硅SCR陽極與交流電源火線端相連;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賀主文,賈劍剛,陳林,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省電力公司內江電業局,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