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綜合油膜軸承試驗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8607132 閱讀: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7:54
    一種綜合油膜軸承試驗裝置,屬于油膜軸承技術領域,其構造是由左至右依次排列有左軸承、中軸承、右軸承,軸承孔內安裝有通過聯軸器與電機聯接的軸。所述左軸承的油路是軸承座上下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和靜壓入油孔,左右兩端軸孔內開設有油槽,油槽底部與回油孔連通,在其襯套的垂直中線上部開設有動壓入油孔及動壓油腔,下部開設有靜壓入油孔及靜壓油腔,在左右端蓋軸孔內表面上開設有油槽與回油孔相通;中軸承的油路是軸承座前后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左右兩端軸孔內開設有油槽,油槽底部與回油孔相通,在其襯套徑向中心線的前后端部開設有動壓入油孔及動壓油腔,在左右端蓋軸孔內表面上開設有油槽與回油孔相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油膜軸承
    ,具體涉及ー種綜合油膜軸承試驗裝置
    技術介紹
    油膜軸承是以油膜軸承油為潤滑介質、以流體潤滑原理為機理、以轉軸自身動カ將潤滑油帶入楔形間隙形成壓カ油膜承受外載的滑動軸承。油膜軸承在運轉中避免了金屬件之間的摩擦和磨損,摩擦阻力小、運轉效率高,在精度安裝高的重大機械設備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因其對油路結構的設計要求極高,常會因油路設計不良造成供油不足,使金屬件直接接觸產生摩擦和磨損,以致產生燒傷。因此,有必要對油膜軸承試驗裝置的油路結構設計加以改進與研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ー種新型的綜合油膜軸承試驗裝置,其油路結構可有效地克服供油不暢的缺陷,適合于開展對各種不同エ況的油膜軸承潤滑理論、試驗測試及延長壽命等技術研究及廣品企業(yè)標準的制定。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其構造特征是如圖1所示,由左至右依次排列有左側靜-動壓油膜軸承1、簡稱左軸承、中間試驗動壓油膜軸承I1、簡稱中軸承、右側靜-動壓止推油膜軸承II1、簡稱右軸承,在軸承孔內安裝有軸IV,通過聯軸器V與直流電機VI相聯接,左、右軸承1、111安裝在試驗臺機座上,中軸承II懸掛在軸IV上。所述左軸承I的構造是在其軸承座I的軸孔內安裝有由軸承鋼套和巴氏合金澆鑄層組成的軸承襯套2,在軸承座I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左右端蓋3、4 ;軸承座I的油路結構是如圖2、3所示,在其垂直中心線的上下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9和靜壓入油孔10,在其左右兩端部的軸孔內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16、16’,左右油槽的底端分別與左右回油孔17、17’連通,在軸承座I的頂部開設有吊耳螺紋孔15,底部開設有靜壓入油ロ18、自定位裝置加工槽12、自定位裝置定位孔13及通孔14,在前后端面開設有螺紋孔11 ;軸承襯套2的油路結構是如圖4所示,在垂直中心線的上部開設有動壓入油孔19及動壓油腔20,下部開設有靜壓入油孔21及靜壓油腔22 ;左右端蓋3、4的油路結構是如圖5所示,在端蓋的軸孔內表面上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23、24分別與左右回油孔26、25相連通。所述中軸承II的構造是在其軸承座5的軸孔內安裝有由軸承鋼套和巴氏合金澆鑄層組成的軸承襯套6,在軸承座5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左右端蓋7、8 ;軸承座5的油路結構是如圖6、7所示,在水平中心線的左右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27、27’,在其左右兩端部的軸孔內分別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30、30’,左右油槽的底端與左右回油孔32、32’及回油孔29、29’連通,軸承座5頂部開設有傳感器引線加工槽31,在軸承座5的后端面開設有與前端面一祥的回油孔及端蓋螺紋孔28;軸承襯套(6)的油路結構是如圖8所示,在徑向水平中心線的前后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33、33’及動壓油腔34、34’ ;左右端蓋7、8的油路結構是如圖9所示,在端蓋的軸孔內表面上分別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35、36和連接左右油槽的通孔38及右回油孔37相連通。所述右軸承III的構造參見申請專利號為201220359619. 8的專利申請。本技術優(yōu)點及積極效果是①左、右軸承1、111均設有靜壓油路結構,該特征能保證軸IV在啟動、制動和軸速較低吋,能夠形成必要的潤滑油膜承受外載,以保證軸IV在轉動時不會發(fā)生金屬件的摩擦。②可根據不同受載、不同轉速以及所需油膜軸承油的流量來控制各個回油孔的開啟,能有效控制潤滑油回油的順暢,不至于產生溢油現象。因此本技術通過對軸承系統(tǒng)油路結構的設計,有效改善了因油路設計不良、供油不暢而造成軸承燒傷與磨損失效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布置簡圖;圖2為左軸承軸承座主視半剖視圖;圖3為圖2中左視A—A截面首I]視圖;圖4為左軸承軸承襯套剖視圖;圖5為左軸承的左端蓋剖視圖;圖6為中軸承軸承座主視半剖視圖;圖7為圖6的左視全剖視圖;圖8為中軸承軸承襯套剖視圖;圖9為中軸承的左端蓋剖視圖;圖中標號1-左軸承,I1-中軸承,II1-右軸承,IV -軸,V -聯軸器,V1-直流電機,1、5_軸承座,2、6_軸承襯套,3、4、7、8_左右端蓋,9、19、27、27’、33_動壓入油孔,10、21-靜壓入油孔,11、28_端蓋螺紋孔,12-自定位裝置加工槽,13-自定位裝置定位孔,14-通孔,15-吊耳螺紋孔,16,16'、30、30’ -左右油槽,17,17'、32、32’、26、25_左右回油孔,18-靜壓入油ロ,20、34_動壓油腔,22-靜壓油腔,23、24、30、30’、35、36_左右油槽,37-右回油孔,29,29'-回油孔,31-傳感器引線加工槽,38-連接左右油槽的通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左軸承1、右軸承III為支承軸承,并由定位銷固定在試驗平臺上,中軸承II是用于性能測試的加載對象,懸掛在軸IV上,易于安裝、對中,還可實現偏心率測量。如圖2、3、4、5所示,左軸承I的靜壓油路是高壓泵供給靜壓油,將靜壓油通過左軸承I上的靜壓入油ロ 18打入左靜壓入油孔10,再經過靜壓入油孔21,進入靜壓油腔22,在承載區(qū)建立起靜壓承載油膜,以承受外載;動壓油路是動壓油通過左軸承I上的動壓入油孔9流經動壓入油孔19,進入動壓油腔20,依靠軸IV的自身旋轉,將潤滑油帶入楔形間隙形成穩(wěn)定的流體動壓潤滑;回油結構是潤滑油通過左軸承I上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16、16’和左右回油孔17、17’流回油箱,用于潤滑油的循環(huán)利用,端部的潤滑油通過端蓋上的左右油槽23、24及左右回油孔26、25流回油箱,有密封的作用,同時有效避免了潤滑油的端瀉;在左軸承I上的左右端蓋3、4與軸承座I的裝配過程中,使用密封圈來實現軸向調節(jié)。如圖6、7、8、9所示,中軸承II的動壓油路是動壓油通過中軸承II上的動壓入油孔27,27'流經動壓入油孔33,進入動壓油腔34,依靠軸IV的自身旋轉,將潤滑油帶入楔形間隙內,并在軸承座5上部形成穩(wěn)定的流體動壓潤滑油膜,軸承襯套6內表面裝有壓力、膜厚及溫度傳感器,可對油膜軸承動壓油膜的性能進行測試與研究;回油結構是潤滑油通過中軸承II上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30、30’及左右回油孔32、32’和回油孔29、29’流回油箱,用于潤滑油的循環(huán)利用,端部的潤滑油通過端蓋上的左右油槽35、36和通孔38及右回油孔37流回油箱;在中軸承II上的左右端蓋7、8與軸承座5的裝配過程中,使用密封圈來實現軸向調節(ji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綜合油膜軸承試驗裝置,其特征是由左至右依次排列有左側靜?動壓油膜軸承(Ⅰ)、簡稱左軸承、中間試驗動壓油膜軸承(Ⅱ)、簡稱中軸承、右側靜?動壓止推油膜軸承(Ⅲ)、簡稱右軸承,在軸承孔內安裝有軸(Ⅳ),通過聯軸器(Ⅴ)與直流電機(Ⅵ)相聯接,左、右軸承(Ⅰ、Ⅲ)安裝在試驗臺機座上,中軸承(Ⅱ)懸掛在軸(Ⅳ)上;所述的左側靜?動壓油膜軸承(Ⅰ)構造是在其軸承座(1)的軸孔內安裝有由軸承鋼套和巴氏合金澆鑄層組成的軸承襯套(2),在軸承座(1)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左右端蓋(3、4);軸承座(1)的油路結構是在其垂直中心線的上下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9)和靜壓入油孔(10),在其左右兩端部的軸孔內分別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16、16“),左右油槽的底端分別與左右回油孔(17、17“)連通,在軸承座(1)的頂部開設有吊耳螺紋孔(15),底部開設有靜壓入油口(18)、自定位裝置加工槽(12)、自定位裝置定位孔(13)及通孔(14),在前后端面開設有螺紋孔(11);軸承襯套(2)的油路結構是在垂直中心線的上部開設有動壓入油孔(19)及動壓油腔(20),下部開設有靜壓入油孔(21)及靜壓油腔(22);左右端蓋(3、4)的油路結構是在端蓋的軸孔內表面上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23、24)分別與左右回油孔(26、25)相連通;所述的中間試驗動壓油膜軸承(Ⅱ)構造是在其軸承座(5)的軸孔內安裝有由軸承鋼套和巴氏合金澆鑄層組成的軸承襯套(6),在軸承座(5)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左右端蓋(7、8);軸承座(5)的油路結構是在水平中心線的左右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27、27“),在其左右兩端部的軸孔內分別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30、30“),左右油槽的底端與左右回油孔(32、32“)及回油孔(29、29“)連通,軸承座(5)頂部開設有傳感器引線加工槽(31),在軸承座(5)的后端面開設有與前端面一樣的回油孔及端蓋螺紋孔(28);軸承襯套(6)的油路結構是在徑向水平中心線的前后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33、33“)及動壓油腔(34、34“);左右端蓋(7、8)的油路結構是在端蓋的軸孔內表面上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35、36)和連接左右油槽的通孔(38)及右回油孔(37)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綜合油膜軸承試驗裝置,其特征是由左至右依次排列有左側靜-動壓油膜軸承(I )、簡稱左軸承、中間試驗動壓油膜軸承(II )、簡稱中軸承、右側靜-動壓止推油膜軸承(III)、簡稱右軸承,在軸承孔內安裝有軸(IV ),通過聯軸器(V )與直流電機(VI)相聯接,左、右軸承(1、111)安裝在試驗臺機座上,中軸承(II )懸掛在軸(IV )上; 所述的左側靜-動壓油膜軸承(I )構造是在其軸承座(I)的軸孔內安裝有由軸承鋼套和巴氏合金澆鑄層組成的軸承襯套(2),在軸承座(I)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左右端蓋(3、4);軸承座(I)的油路結構是在其垂直中心線的上下頂點處分別開設有動壓入油孔(9)和靜壓入油孔(10),在其左右兩端部的軸孔內分別開設有環(huán)形的左右油槽(16、16’),左右油槽的底端分別與左右回油孔(17、17’)連通,在軸承座(I)的頂部開設有吊耳螺紋孔(15),底部開設有靜壓入油口(18)、自定位裝置加工槽(12)、自定位裝置定位孔(13)及通孔(14),在前后端面開設有螺紋孔(11);軸承襯套(2)的油路結構是在垂直中心線的上部開設有動壓入油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建梅王堯黃慶學趙春江康建峰
    申請(專利權)人:太原科技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无码|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无码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