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包括調節裝置及升降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雙邊并排設置的軸承座,軸承座中間設置有垂直固定的連接桿,連接桿兩邊分別排布有偏心輪,所述偏心輪與所述軸承座之間通過設置偏心輪固定板實現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架、驅動裝置及控制裝置,升降架由設置在兩邊的倒桿及兩邊絲桿垂直排布后與所述頂板固定組裝而成;升降架中間還包括一傳感器,控制裝置分別包括編碼器、聯軸器及減速器。實現高精度量值測試,自由設定彈簧的壓縮形式,并動態顯示彈簧振動過程中力的變化曲線,機械結構在一定的精度范圍內自由可調;升降裝置上升或下降平穩,操作方便,滿足多類別不同規格彈簧疲勞度度測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彈簧檢測
,尤其涉及一種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
技術介紹
傳統的彈簧疲勞試驗機是由電機、減速機連接凸輪帶動連桿做往復運動,實現對彈簧的壓縮運動。主要應用于各種螺旋彈簧低頻率的疲勞性能試驗。多用在生產汽車懸架彈簧、摩托車減振彈簧測試方面。傳統測試裝置測試范圍死板不可調,顯示精度極低,且無法產生固定周期內的量值變化曲線,往往造成測試數據失真,影響測試精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實現高精度量值測試,自由設定彈簧的壓縮形式,并動態顯示彈簧振動過程中力的變化曲線,機械結構在一定的精度范圍內自由可調。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包括調節裝置及升降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雙邊并排設置的軸承座,軸承座中間設置有垂直固定的連接桿,連接桿兩邊分別排布有偏心輪,所述偏心輪與所述軸承座之間通過設置偏心輪固定板實現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架、驅動裝置及控制裝置,且所述升降架頂端包括一頂板,所述驅動裝置及控制裝置設置在頂板上;所述升降架由設置在兩邊的倒桿及兩邊絲桿垂直排布后與所述頂板固定組裝而成;所述升降架中間還包括一傳感器板,所述傳感器板上設置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通過設置的傳感器連接件固定在所述傳感器板上;所述控制裝置分別包括編碼器、聯軸器及減速器。特別的,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多個偏心輪配件及偏心輪調節螺桿將所述偏心輪固定連接并裝配在所述軸承座上的連接桿兩側。特別的,所述調節裝置設置有連接桿配件將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在所述軸承座中間位置。特別的,所述軸承座上組件連接通過設置橫向軸承實現裝配連接。特別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且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編碼器、聯軸器及減速器分別通過設置在所述頂板一側的底板配件固定在所述頂板上。特別的,所述絲桿上端與所述頂板連接處還設置有絲桿同步輪及絲桿保護罩,通過絲桿螺母將所述絲桿與頂板連接處固定連接。特別的,所述編碼器還包括一實現編碼器固定的編碼器固定件。特別的,所述聯軸器還包括一固定連接所述聯軸器的聯軸器連接桿。特別的,所述減速器還包括實現減速器固定及連接的減速器底板及減速器支撐桿。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的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實現高精度量值測試,自由設定彈簧的壓縮形式,并動態顯示彈簧振動過程中力的變化曲線,機械結構在一定的精度范圍內自由可調;升降裝置上升或下降平穩,操作方便,滿足多類別不同規格彈簧疲勞度度測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升降裝置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調試裝置結構圖。其中I驅動裝置,2頂板,3絲桿同步輪,4絲桿保護罩底板,5軸承座,6連接桿,7偏心輪,8偏心輪固定板,9升降架,10倒桿,11絲桿,12傳感器板,13傳感器,14傳感器連接件,15編碼器,16聯軸器,17減速器,18偏心輪配件,19調節螺桿,20連接桿配件,21底板配件,22編碼器固件,23聯軸器連接桿,24減速器底板,25減速器支撐桿。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包括調節裝置及升降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雙邊并排設置的軸承座5,軸承座5中間設置有垂直固定的連接桿6,連接桿6兩邊分別排布有偏心輪7,所述偏心輪7與所述軸承座5之間通過設置偏心輪固定板8實現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架9、驅動裝置I及控制裝置,且所述升降架9頂端包括一頂板2,所述驅動裝置I及控制裝置設置在頂板2上;所述升降架9由設置在兩邊的倒桿10及兩邊絲桿11垂直排布后與所述頂板2固定組裝而成;所述升降架9中間還包括一傳感器板12,所述傳感器板12上設置有傳感器13,所述傳感器13通過設置的傳感器連接件14固定在所述傳感器板12上;所述控制裝置分別包括編碼器15、聯軸器16及減速器17。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多個偏心輪配件18及偏心輪調節螺桿19將所述偏心輪7固定連接并裝配在所述軸承座5上的連接桿6兩側。所述調節裝置設置有連接桿配件20將所述連接桿6固定連接在所述軸承座5中間位置。所述軸承座5上組件連接通過設置橫向軸承實現裝配連接。所述驅動裝置I包括驅動電機,且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編碼器、聯軸器及減速器分別通過設置在所述頂板2 —側的底板配件21固定在所述頂板2上。所述絲桿11上端與所述頂板2連接處還設置有絲桿11同步輪3及絲桿11保護罩底板固定的絲桿11保護罩,通過絲桿螺母將所述絲桿11與頂板2連接處固定連接。所述編碼器15還包括一實現編碼器固定的編碼器固定件22。所述聯軸器16還包括一固定連接所述聯軸器的聯軸器連接桿23。所述減速器17還包括實現減速器17固定及連接的減速器底板24及減速器支撐桿25。本實施例中,主要技術原理如下(I)使用規格及環境控制操作在室溫10°C _35°C范圍內,相對濕度不大于80%,在穩固的基礎或工作臺上,并保證工作環境無震動,周圍無腐蝕性介質干擾,電源電壓的波動范圍不應超過額定電壓的±10% ;頻率的波動不應超過額定頻率的2%。(2)結構設計調節裝置設計設置雙邊并排設置的軸承座5,軸承座5中間設置有垂直固定的連接桿6,連接桿6兩邊分別排布有偏心輪7,偏心輪7與軸承座5之間通過設置偏心輪7固定板8實現固定連接。升降裝置設計升降裝置由升降架9、驅動裝置I及控制裝置組成,升降架9頂端設置一頂板2,驅動裝置I及控制裝置設置在頂板2上;升降架9由設置在兩邊的倒桿10及兩邊絲桿11垂直排布后與所述頂板2固定組裝而成;升降架9中間還設置一傳感器板12,傳感器板12上設置有傳感器13,傳感器13通過設置的傳感器連接件14固定在所述傳感器板12上;控制裝置設計分別設置編碼器、聯軸器及減速器與驅動電機共同實現控制裝置的設計。(3)技術原理實現高精度量值測試,自由設定彈簧的壓縮形式,并動態顯示每分鐘300次中每次彈力的變化曲線,機械結構在0-50標準值規格范圍內內自由可調;升降裝置上升或下降平穩,操作方便,滿足多類別不同規格彈簧疲勞度度測量。本技術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采用和本技術相似結構來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調節裝置及升降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雙邊并排設置的軸承座,軸承座中間設置有垂直固定的連接桿,連接桿兩邊分別排布有偏心輪,所述偏心輪與所述軸承座之間通過設置偏心輪固定板實現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架、驅動裝置及控制裝置,且所述升降架頂端包括一頂板,所述驅動裝置及控制裝置設置在頂板上;所述升降架由設置在兩邊的倒桿及兩邊絲桿垂直排布后與所述頂板固定組裝而成;所述升降架中間還包括一傳感器板,所述傳感器板上設置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通過設置的傳感器連接件固定在所述傳感器板上;所述控制裝置分別包括編碼器、聯軸器及減速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調節裝置及升降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雙邊并排設置的軸承座,軸承座中間設置有垂直固定的連接桿,連接桿兩邊分別排布有偏心輪,所述偏心輪與所述軸承座之間通過設置偏心輪固定板實現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架、驅動裝置及控制裝置,且所述升降架頂端包括一頂板,所述驅動裝置及控制裝置設置在頂板上;所述升降架由設置在兩邊的倒桿及兩邊絲桿垂直排布后與所述頂板固定組裝而成;所述升降架中間還包括一傳感器板,所述傳感器板上設置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通過設置的傳感器連接件固定在所述傳感器板上;所述控制裝置分別包括編碼器、聯軸器及減速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多個偏心輪配件及偏心輪調節螺桿將所述偏心輪固定連接并裝配在所述軸承座上的連接桿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式彈簧疲勞度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設置有連接桿配件將所述連接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永森,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力顯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