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彈簧疲勞測試機,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氣缸、控制氣缸工作的控制中心、相互平行設置的下底板、上壓板,所述下底板上設有滑動導桿,所述上壓板設有與滑動導桿相適配的通孔,所述滑動導桿連接下底板的另一端設有支撐板,所述氣缸設于支撐板上,所述氣缸輸出軸與上壓板固定連接,所述下底板相對上壓板的一側設有多個用于放置彈簧的凹槽,所述多個凹槽均勻分布于下底板,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同時對多個彈簧進行疲勞測試,檢測效率高的彈簧疲勞測試機。(*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彈簧疲勞測試機
本技術涉及彈簧
,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彈簧疲勞測試機。
技術介紹
彈簧疲勞特性是彈簧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指彈簧經擠壓變形后產生的斷裂現象,一般金屬經變形后就會產生裂紋,一般很小,甚至有時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經常變形,裂紋就會增多,裂紋間隙就會增大,最終導致彈簧疲勞。彈簧疲勞測試機主要是通過壓縮或拉伸彈簧對彈簧進行疲勞測試,以獲得被檢測彈簧的疲勞特性,從而可在不同應用場合正確使用合適的彈簧。因此彈簧疲勞測試裝置已成為各彈簧生產廠家及應用廠家的必備器件之一 O現市面上基本上都是微電腦控制的高精度疲勞強度測試儀,可以用于各種彈簧或減震器的疲勞強度測試,并且可以根據不同的被測試件調整測試技術參數。這些測試儀結構復雜,測試過程較為長久,且不能同時對多個彈簧進行測試,檢測效率較低,在企業實際質檢中并不適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同時對多個彈簧進行疲勞測試,檢測效率高的彈簧疲勞測試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彈簧疲勞測試機,包括氣缸、控制氣缸工作的控制中心、相互平行設置的下底板、上壓板,所述下底板上設有滑動導桿,所述上壓板設有與滑動導桿相適配的通孔,所述滑動導桿連接下底板的另一端設有支撐板,所述氣缸設于支撐板上,所述氣缸輸出軸與上壓板固定連接,所述下底板相對上壓板的一側設有多個用于放置彈簧的凹槽,所述多個凹槽均勻分布于下底板。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在均勻分布的多個凹槽內放置彈簧,上壓板在氣缸的作用下向下底板靠近并抵接下底板上的彈簧,直至完成一次彈簧的壓縮,再通過氣缸抬升上壓板,重復多次之后完成彈簧疲勞測試,結構簡單,可同時對多個彈簧進行疲勞測試,提升了檢測效率。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底板一側設有側支架,側支架上設有感應器,所述感應器與控制中心電連接,所述感應器距下底板的高度等于上壓板與下底板的最小距離。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上壓板下降至與下底板的最小距離時感應器檢測到上壓板,通過控制中心停止氣缸輸出軸的伸出,完成一次彈簧的壓縮。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底板相對上壓板的一側設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高度略小于上壓板與下底板的最小距離。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了高度略小于上壓板與下底板的最小距離的限位塊,在感應器失效的狀態下可與上壓板相抵接,避免設備或彈簧的損壞。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側支架上設有豎直延伸的腰形槽,所述感應器固定于腰形槽內并可沿腰形槽延伸方向滑移。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感應器可沿腰形槽滑移以改變疲勞測試時上壓板與下底板的最小距離,使產品可以根據測試的彈簧不同進行調節改變。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底板和上壓板均為長方形板狀,所述凹槽數量為四個,所述凹槽分布于下底板四個頂角上,所述氣缸設置為兩個,所述氣缸輸出軸與上壓板相連接的部位相對上壓板的對角線的交點中心對稱。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均勻分布于下底板四個頂角的凹槽保證了各個彈簧受力均衡,兩個氣缸的設置提升了產品可輸出的最大功率,使產品可對彈性剛度較高的彈簧進行測試,中心對稱于上壓板對角線交點的兩個氣缸的輸出軸則保證了氣缸對上壓板的施力均衡,提高測量精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彈簧疲勞測試機實施例的結構簡圖;圖2為本技術彈簧疲勞測試機實施例下底板的結構簡圖;圖3為本技術彈簧疲勞測試機實施例側支架的結構簡圖。附圖標記說明:1、氣缸;2、下底板;3、上壓板;4、滑動導桿;5、支撐板;6、輸出軸;7、凹槽;8、側支架;9、感應器;10、限位塊;11、腰形槽。【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至圖3對本技術彈簧疲勞測試機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一種彈簧疲勞測試機,包括氣缸1、控制氣缸I工作的控制中心、相互平行設置的下底板2、上壓板3,所述下底板2上設有滑動導桿4,所述上壓板3設有與滑動導桿4相適配的通孔,所述滑動導桿4連接下底板2的另一端設有支撐板5,所述氣缸I設于支撐板5上,所述氣缸I輸出軸6與上壓板3固定連接,所述下底板2相對上壓板3的一側設有多個用于放置彈簧的凹槽7,所述多個凹槽7均勻分布于下底板2。使用時在均勻分布的多個凹槽7內放置彈簧,上壓板3在氣缸I的作用下向下底板2靠近并抵接下底板2上的彈簧,直至完成一次彈簧的壓縮,再通過氣缸I抬升上壓板3,重復多次之后完成彈簧疲勞測試,結構簡單,可同時對多個彈簧進行疲勞測試,提升了檢測效率。所述下底板2 —側設有側支架8,側支架8上設有感應器9,所述感應器9與控制中心電連接,所述感應器9距下底板2的高度等于上壓板3與下底板2的最小距離。當上壓板3下降至與下底板2的最小距離時感應器9檢測到上壓板3,通過控制中心停止氣缸I輸出軸6的伸出,完成一次彈簧的壓縮。所述下底板2相對上壓板3的一側設有限位塊10,所述限位塊10高度略小于上壓板3與下底板2的最小距離。設置了高度略小于上壓板3與下底板2的最小距離的限位塊10,在感應器9失效的狀態下可與上壓板3相抵接,避免設備或彈簧的損壞。所述側支架8上設有豎直延伸的腰形槽11,所述感應器9固定于腰形槽11內并可沿腰形槽11延伸方向滑移。使感應器9可沿腰形槽11滑移以改變疲勞測試時上壓板3與下底板2的最小距離,使產品可以根據測試的彈簧不同進行調節改變。所述下底板2和上壓板3均為長方形板狀,所述凹槽7數量為四個,所述凹槽7分布于下底板2四個頂角上,所述氣缸I設置為兩個,所述氣缸I輸出軸6與上壓板3相連接的部位相對上壓板3的對角線的交點中心對稱。長方形板狀的下底板2和上壓板3使得產品加工制作更加方便,均勻分布于下底板2四個頂角的凹槽7保證了各個彈簧受力均衡,兩個氣缸I的設置提升了產品可輸出的最大功率,使產品可對彈性剛度較高的彈簧進行測試,中心對稱于上壓板3對角線交點的兩個氣缸I的輸出軸6則保證了氣缸I對上壓板3的施力均衡,提高測量精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彈簧疲勞測試機,其特征是:包括氣缸、控制氣缸工作的控制中心、相互平行設置的下底板、上壓板,所述下底板上設有滑動導桿,所述上壓板設有與滑動導桿相適配的通孔,所述滑動導桿連接下底板的另一端設有支撐板,所述氣缸設于支撐板上,所述氣缸輸出軸與上壓板固定連接,所述下底板相對上壓板的一側設有多個用于放置彈簧的凹槽,所述多個凹槽均勻分布于下底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彈簧疲勞測試機,其特征是:包括氣缸、控制氣缸工作的控制中心、相互平行設置的下底板、上壓板,所述下底板上設有滑動導桿,所述上壓板設有與滑動導桿相適配的通孔,所述滑動導桿連接下底板的另一端設有支撐板,所述氣缸設于支撐板上,所述氣缸輸出軸與上壓板固定連接,所述下底板相對上壓板的一側設有多個用于放置彈簧的凹槽,所述多個凹槽均勻分布于下底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疲勞測試機,其特征是:所述下底板一側設有側支架,側支架上設有感應器,所述感應器與控制中心電連接,所述感應器距下底板的高度等于上壓板與下底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孝廣,程良家,吳亦瑞,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盟宇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