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包括無堿玻璃微纖維和水拉絲玻璃纖維;制備這種材料的方法,將無堿玻璃微纖維加入白水,攪拌呈現懸浮分散狀態,再加入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與白水混合液,繼續打漿;將形成的漿液,通過不銹鋼螺桿泵輸送到多管布漿器中,經多管布漿器出來的漿液進入網前箱,自然流淌到成型部形成濕紙頁,將濕紙頁通過壓榨輥進行二次定型,將步驟得到的濕紙頁送入天然氣隧道式烘箱內,得到粗坯;將烘干后的粗坯,根據所需的規格后,進行分切收卷,即得所需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絕熱材料,特別的是涉及在深冷儲運行業中的使用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及其這種材料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深冷絕熱材料在深冷儲運行業中的使用需要與鋁箔復合后進行纏繞,這時就需要深冷絕熱材料有一定的強度,原先的產品拉力強度為0.035KN/m,在復合生產使用時會經常出現斷裂的情況,因此造成的人力、物料的浪費很大,深冷絕熱材料與鋁箔復合使用,在內筒體的外層進行多層纏繞,纏繞完成后,將外筒體套裝并焊接密封。在外筒體上設有抽真空口,對內外筒體之間的纏繞層進行抽真空。由于原先的深冷絕熱材料比較平整,鋁箔本身也很平整,所以深冷絕熱材料與鋁箔復合后,他們之間沒有間隙,造成抽真空時氣體不易抽出,所需的抽真空時間較長。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既保證原有的厚度不變,而且能夠有更好的拉力強度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及其這種材料的制備方法。針對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按照重量百分百計,包括f 10%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纖維和90°/Γ99%的無堿玻璃微纖維;所述的無堿玻璃微纖維選用`:直徑為0.4 lum,長度I 2mm范圍內的無堿玻璃纖維;`所述水拉絲玻璃纖維選用:直徑為I 3um,長度為2 4mm范圍內的水拉絲玻璃纖維;所述的浸潤劑為水;制備如上所述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制漿工藝:將無堿玻璃微纖維加入白水,經攪拌器攪拌5 10分鐘,使得纖維呈現懸浮分散狀態,且濃度在0.05% 0.1%范圍內,再加入總濃度為I 10%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與白水混合液,繼續打漿5 10分鐘形成漿液;b、成型工藝:將上述步驟a中形成的漿液,通過不銹鋼螺桿泵輸送到多管布漿器中,經多管布漿器出來的漿液進入網前箱,自然流淌到成型部形成濕紙頁,將濕紙頁通過壓榨輥進行二次定型0.2 0.5s,控制抽濕壓強在0.2 0.4MPa的條件下進行抽吸水,使得進入下一步工序的濕紙頁含水率在75% 85%范圍內;C、烘干工藝:將步驟b中得到的濕紙頁送入天然氣隧道式烘箱內,升溫至250°C后,烘干2 3min,得到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的粗坯;d、分切收卷工藝:將經步驟c烘干后的粗坯,通過調節分切圓刀的間距達到所需的規格后,進行分切,將分切后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通過貼缸收卷方式收卷,即得所需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所述的白水為含分散劑的水溶液,所述的分散劑采用pH值為2. 5-4. 5的弱酸;所述的聚酯網帶為凹凸結構,所述的凹處厚度為0.4mm,所述的凸出厚度為O.8mm ;所述的天然氣隧道式烘箱,七烘箱內部采用上吹下吸的風刀式結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通過水拉絲的工藝方法,在玻璃纖維生產過程中需要有表面浸潤劑涂覆在纖維表面,來保證纖維的成型效果,但是表面浸潤劑大多都是有機型的,所以我們選用的是以水作為浸潤劑的水拉絲增強型玻璃纖維,這樣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得的絕熱材料不含有任何有機物。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中,將聚酯網帶設定為凹凸結構,且嚴格的規定了凹處厚度為O.4mm,凸出厚度為O. 8mm,該技術方案能夠保證形成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其結構也為凹凸狀,凸點可以與鋁箔接觸,凹點形成了氣體流動的通道,這樣使得鋁箔與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之間沒有間隙,抽真空時氣體容易抽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節約了能源;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采用天然氣隧道式烘箱作為烘干設備,因其烘干采用的能源為天然氣,由于天然氣的熱值高,升溫到所需溫度的時間短,沒有有機物的產生,因此能夠保證深冷絕熱紙中有機物被充分的燃燒,產品的有機物含量小于O. 5%。同時采用烘箱內部采用上吹下吸的風刀式結構的天然氣隧道式烘箱,能夠保證紙頁在烘箱內運行時緊貼在不銹鋼網帶上,不會形成飄動、打皺、破損等現象。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鋁箔與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復合后,之間沒有間隙,抽真空時氣體容易抽出,所需的抽真空時間縮短,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節約了能源,整個工藝中不會形成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飄動、打皺、破損等現象。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詳細的描述實施例1一種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按照重量百分百計,包括1%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和99%的無堿玻璃微纖維;所述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選用直徑為1. 5um,長度2mm范圍內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所述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的外層附著浸潤劑;所述的浸潤劑為水;所述無堿玻璃微纖維選用直徑為O. 8um,長度為2mm范圍內的無堿玻璃纖維;制備如上所述的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制漿工藝將纖維直徑為O. 8微米的無堿玻璃微纖維為主要原料,同時加入白水,經攪拌器攪拌5分鐘,使得纖維呈現懸浮分散狀態,且濃度在O. 05%范圍內,再加入總濃度為1%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與白水混合液,繼續打漿5分鐘形成漿液;所述的白水為含分散劑的水溶液,所述的分散劑采用PH值為2. 5的弱酸;b、成型工藝將上述步驟a中形成的漿液,通過不銹鋼螺桿泵輸送到多管布漿器中,經多管布漿器出來的漿液進入網前箱,自然流淌到成型部形成濕紙頁,將濕紙頁通過壓榨輥進行二次定型O. 2s,控制抽濕壓強在O. 2MPa的條件下進行抽吸水,使得進入下一步工序的濕紙頁含水率在75%范圍內;所述的聚酯網帶為凹凸結構,所述的凹處厚度為O. 4mm,所述的凸出厚度為O. 8mm;C、烘干工藝將步驟b中得到的濕紙頁送入天然氣隧道式烘箱內,升溫至250°C后,烘干2min,得到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的粗坯;所述的天然氣隧道式烘箱,七烘箱內部采用上吹下吸的風刀式結構;d、分切收卷工藝將經步驟c烘干后的粗坯,通過調節分切圓刀的間距達到所需的規格后,進行分切,將分切后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通過貼缸收卷方式收卷,即得所需的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實施例2一種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按照重量百分百計,包括10%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和90%的無堿玻璃微纖維;所述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選用直徑為3um,長度3mm范圍內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所述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的外層附著浸潤劑;所述的浸潤劑為水;所述無堿玻璃微纖維選用直徑為Ium,長度為2mm范圍內的無堿玻璃纖維;制備如上所述的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制漿工藝將纖維直徑為I微米的無堿玻璃微纖維加入白水,經攪拌器攪拌10分鐘,使得纖維呈現懸浮分散狀態,且濃度在O. 1%范圍內,再加入總濃度為10%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與白水混合液,繼續打漿10分鐘形成漿液;所述的白水為含分散劑的水溶液,所述的分散劑采用PH值為3. 5的弱酸;b、成型工藝將上述步驟a中形成的漿液,通過不銹鋼螺桿泵輸送到多管布漿器中,經多管布漿器出來的漿液進入網前箱,自然流淌到成型部形成濕紙頁,將濕紙頁通過壓榨輥進行二次定型O. 5s,控制抽濕壓強在O. 4MPa的條件下進行抽吸水,使得進入下一步工序的濕紙頁含水率在85%范圍內;所述的聚酯網帶為凹凸結構,所述的凹處厚度為O. 4mm,所述的凸出厚度為O. 8mm;C、烘干工藝將步驟b中得到的濕紙頁送入天然氣隧道式烘箱內,升溫至250°C后,烘干3min,得到增強型透氣絕熱材料的粗坯;所述的天然氣隧道式烘箱,七烘箱內部采用上吹下吸的風刀式結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百計,包括1~10%的水拉絲玻璃纖維和90%~99%的無堿玻璃微纖維;?所述的無堿玻璃微纖維選用:直徑為0.4~1um,長度1~2mm范圍內的無堿玻璃纖維;?所述水拉絲玻璃纖維選用:直徑為1~3um,長度為2~4mm范圍內的水拉絲玻璃纖維;所述的水拉絲玻璃纖維的外層附著浸潤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百計,包括f 10%的水拉絲玻璃纖維和90°/Γ99%的無堿玻璃微纖維; 所述的無堿玻璃微纖維選用:直徑為0.4 lum,長度I 2mm范圍內的無堿玻璃纖維; 所述水拉絲玻璃纖維選用:直徑為I 3um,長度為2 4mm范圍內的水拉絲玻璃纖維;所述的水拉絲玻璃纖維的外層附著浸潤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潤劑為水。3.制備如權利I至2所述的超強透氣型深冷絕熱材料,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制漿工藝:將無堿玻璃微纖維加入白水,經攪拌器攪拌5 10分鐘,使得纖維呈現懸浮分散狀態,且濃度在0.05% 0.1%范圍內,再加入總濃度為I 10%的水拉絲無堿玻璃纖維與白水混合液,繼續打漿5 10分鐘形成漿液; b、成型工藝:將上述步驟a中形成的漿液,通過不銹鋼螺桿泵輸送到多管布漿器中,經多管布漿器出來的漿液進入網前箱,自然流淌到成型部形成濕紙頁,將濕紙頁通過壓榨輥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俊,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大利節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