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拉拔裝置,包括上、下連接板、分別與上、下連接板連接的上、下層滑動機構、以及連接于上、下層滑動機構之間的中間層,所述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結構相同、背向安裝、滑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上(下)層滑動機構包括n套平行安裝的上(下)導軌以及與上(下)導軌滑動配合的上(下)滑塊,上導軌的頂面連接上連接板,下導軌的頂面連接下連接板,所述中間層分別與上滑塊和下滑塊的底面連接。該抗拉拔裝置在地震或風荷載作用時,可抵抗建筑結構較大的上拔力,同時滿足隔震結構滑移,抵抗傾覆力矩,提高建筑結構的抗傾斜或搖晃的能力,配合中間隔震橡膠支座和阻尼器使用,可形成基礎隔震體系,提供抵抗和平衡結構水平傾斜力矩的能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層工程建筑使用的減隔震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抗拉拔裝置。
技術介紹
由于城市建設的發展,高層和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是高寬比比較大的結構物,在地震等強大外力作用下加速度和位移均較大,會引發建筑傾斜,當傾斜較大時會造成建筑傾覆,危及建筑和人身安全;另外大風也會引起建筑搖晃,導致人們恐慌不安,建筑越高,地震和風引起搖晃越專利技術顯,如何解決傾斜和搖晃等問題是高層建筑抗震的關鍵問題。為了解決對高寬比比較大的高層及超高層隔震建筑或是其他工程結構在地震或風荷載作用下出現的傾斜或是晃動等問題,建筑物的結構設計歷來都以抗震設計法為主,這種抗震設計致力于保證結構本身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延性,以達到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但這種設計所付出的代價巨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的技術和使用需求,提供一種經濟適用的、能抵抗建筑物傾斜和搖晃等現象的抗拉拔裝置,以克服上述已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拉拔裝置,包括上、下連接板、分別與上、下連接板連接的上層滑動機構和下層滑動機構、以及連接于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之間的中間層,所述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結構相同、背向安裝、滑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上層滑動機構包括η套平行安裝的上導軌以及與上導軌滑動配合的上滑塊,所述下層滑動機構包括η套平行安裝的下導軌以及與下導軌滑動配合的下滑塊,所述上導軌的頂面連接上連接板,所述下導軌的頂面連接下連接板,所述中間層分別與上滑塊和下滑塊的的底面連接,上述η為I 6之間的任意整數。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上滑塊和下滑塊或采用螺栓、或采用焊接的方式與中間層連接。其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上導軌和下導軌為“工”字形導軌,上滑塊和下滑塊中間開有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凹”形滑槽,“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滑動配合的面設置為滑面,“凹”形滑槽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面設置為滑面。其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滑動配合的滑面為平面,“凹”形滑槽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滑面,其形狀與“工”字形導軌對應:亦為平面,“工”字形導軌滑面與“凹”形滑槽滑面之間設置摩擦副。其又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滑動配合的滑面為圓弧面,“凹”形滑槽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滑面,其形狀與“工”字形導軌對應:亦為圓弧面,“工”字形導軌滑面與“凹”形滑槽滑面之間設置摩擦副。其又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滑動配合的滑面為部分平面、部分圓弧面,“凹”形滑槽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滑面,其形狀與“工”字形導軌對應亦為部分平面、部分圓弧面。所述摩擦副為SF-1三層復合板、或為不銹鋼板、或為聚四氟乙烯板或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所述摩擦副通過焊接、或螺釘、或錨接、或粘結的方式緊固在上、下導軌以及上、下滑塊的滑面上。所述摩擦副為滾珠或圓柱滾子,所述滾珠或圓柱滾子緊貼在上、下導軌以及上、下滑塊的滑面上。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之一種抗拉拔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由上下兩層相互垂直的導軌和滑塊連接而成,導軌與滑塊滑動配合的滑面之間設置了摩擦副,再通過中間層的調節,可傳遞上部結構的豎向壓力,在地震或是風荷載作用下,該裝置可在隔震層水平方向產生任意角度的相對位移,當隔震結構產生傾斜或搖晃時,滑塊和導軌的配合既能夠抵抗建筑較大的上拔力,抑制高層隔震建筑發生傾斜或是晃動現象,同時又能滿足隔震結構滑移,抵抗傾覆力矩,從而提高高層建筑等結構的抗傾斜或搖晃的能力,避免隔震橡膠支座出現拉應力,有效延長隔震橡膠支座的使用壽命,確保高層建筑等工程結構的安全。2.本專利技術之一種抗拉拔裝置,通過對其設置在結構基礎隔震層的四周,配合中間的隔震橡膠支座和阻尼器等使用,形成基礎隔震體系,對結構進行保護,這種技術措施可以提供抵抗和平衡結構水平傾斜力矩的能力,同時不妨礙其他隔震器的隔震效果,既可應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筑的隔震和減震,同時也可應用于其他工程結構的隔震和減震領域。3.本專利技術之一種抗拉拔裝置設計科學、結構緊湊、安裝使用方便。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 圖2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結構示意 圖1-主視圖,圖2-圖1之左視 圖3 圖4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主視圖,圖4-圖3之左視 圖5 圖6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三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主視圖,圖6-圖5之左視 圖7 圖8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四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7-主視圖,圖8-圖7之左視 圖9 圖10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五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9_主視圖,圖10-圖9之左視 圖11 圖12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六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11_主視圖,圖12-圖11之左視 圖13 圖14 :弧形滑面之一種抗拉拔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13-主視圖,圖14-圖13之左視圖。圖中 I一上連接板,2—上導軌,3—上滑塊,4一中間層,5—下滑塊,6—下導軌,7—下連接板,8、10—安裝螺栓,9 一摩擦副。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一種抗拉拔裝置,包括上、下連接板、分別與上、下連接板連接的上層滑動機構和下層滑動機構、以及連接于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之間的中間層4,所述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結構相同、背向安裝、滑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上層滑動機構包括I套平行安裝的上導軌2以及與上導軌滑動配合的上滑塊3,所述下層滑動機構包括I套平行安裝的下導軌6以及與下導軌滑動配合的下滑塊5,所述上導軌2的頂面連接上連接板I,所述下導軌6的頂面連接下連接板7,所述上滑塊3與下滑塊5背向安裝,所述中間層4分別與上滑塊3和下滑塊5的底面連接。所述上滑塊3和下滑塊5采用焊接的方式與中間層4連接。所述上導軌2和下導軌6為“工”字形導軌,上滑塊3和下滑塊5中間開有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凹”形滑槽,“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滑動配合的面設置為滑面,該滑面為平面,“凹”形滑槽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面設置為滑面,該滑面形狀與“工”字形導軌對應亦為平面,“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的滑面之間設置摩擦副9,所述摩擦副9由SF-1三層復合板構成,所述SF-1三層復合板通過焊接或是螺釘緊固在上、下導軌以及上、下滑塊的滑面上(參見圖1和圖2)。實施例二 一種抗拉拔裝置,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包括上、下連接板、分別與上、下連接板連接的上層滑動機構和下層滑動機構、以及連接于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之間的中間層4,所述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結構相同、背向安裝、滑動方向相互垂直。所不同的是所述上層滑動機構包括I套平行安裝的上導軌2以及與上導軌滑動配合的上滑塊3,所述下層滑動機構包括2套平行安裝的下導軌6以及與下導軌滑動配合的下滑塊5,所述上導軌2的頂面連接上連接板1,所述下導軌6的頂面連接下連接板7,所述上滑塊3和下滑塊5背向安裝,所述中間層4分別與上滑塊3和下滑塊5的底面連接。所述上滑塊3和下滑塊5與中間層4的連接方式,上、下導軌以及上、下滑塊的結構及配合方式,均與實施例一相同(參見圖3和圖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抗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上、下連接板、分別與上、下連接板連接的上層滑動機構和下層滑動機構、以及連接于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之間的中間層(4),所述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結構相同、背向安裝、滑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上層滑動機構包括n套平行安裝的上導軌(2)以及與上導軌滑動配合的上滑塊(3),所述下層滑動機構包括n套平行安裝的下導軌(6)以及與下導軌滑動配合的下滑塊(5),所述上導軌(2)的頂面連接上連接板(1),所述下導軌(6)的頂面連接下連接板(7),所述上滑塊(3)與下滑塊(5)背向安裝,所述中間層(4)分別與上滑塊(3)和下滑塊(5)的底面連接,上述n為1~6之間的任意整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上、下連接板、分別與上、下連接板連接的上層滑動機構和下層滑動機構、以及連接于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之間的中間層(4),所述上層滑動機構與下層滑動機構結構相同、背向安裝、滑動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上層滑動機構包括η套平行安裝的上導軌(2)以及與上導軌滑動配合的上滑塊(3),所述下層滑動機構包括η套平行安裝的下導軌(6)以及與下導軌滑動配合的下滑塊(5),所述上導軌(2)的頂面連接上連接板(1),所述下導軌(6)的頂面連接下連接板(7),所述上滑塊(3)與下滑塊(5)背向安裝,所述中間層(4)分別與上滑塊(3)和下滑塊(5)的底面連接,上述η為I 6之間的任意整數。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塊(3)和下滑塊(5)采用螺栓、或采用焊接的方式與中間層(4)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抗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軌(2)和下導軌(6)為“工”字形導軌,上滑塊(3)和下滑塊(5)中間開有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凹”形滑槽,“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滑動配合的面設置為滑面,“凹”形滑槽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面設置為滑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滑動配合的滑面為平面,“凹”形滑槽與“工”字形導軌滑動配合的滑面,其形狀與“工”字形導軌對應:亦為平面,“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的滑面之間設置摩擦副。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形導軌與“凹”形滑槽滑動配合的滑面為圓弧面,“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家榮,資道銘,葉明坤,蒙華昌,韋勝順,李坤,蘇蘭清,韋謀超,
申請(專利權)人:柳州東方工程橡膠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