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箱防撞結構,包括箱蓋(1)和箱體(2),所述箱蓋(1)和箱體(2)均為矩形,兩者固定在一起,組成密閉的空間,在所述箱蓋(1)的下方設有防撞圈(4),該防撞圈(4)環繞并固定在箱體(2)的外面。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保護電池箱內的動力電池不受損壞,具有結構簡單,拆裝方便、快捷,強度高,剛性好等特點,有利于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電動汽車
,具體地說,特別涉及電動汽車底盤換電系統中的快換電池箱。
技術介紹
目前,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開發熱點,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開發,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開發的重點,各大汽車企業都在投入巨資進行研發。現有的電動汽車一般采用充電的方式進行電能補充,受充電時間長、續駛里程短等問題的制約,我國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極不理想。因此,快速換電解決方案正在被重視,換電系統中的關鍵部件就是電池箱,該電池箱用于安裝動力電池。現有的電池箱一般只具備容置功能,在車輛受到撞擊時,電池箱的箱體極易受到沖擊而變形,造成動力電池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保護動力電池的電動汽車電池箱防撞結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箱防撞結構,包括箱蓋(I)和箱體(2),所述箱蓋(I)和箱體(2)均為矩形,兩者固定在一起,組成密閉的空間,在所述箱蓋(I)的下方設有防撞圈(4),該防撞圈(4)環繞并固定在箱體(2)的外面。本專利技術在箱體的外面設置防撞圈,該防撞圈起防護的作用,當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防撞圈抵御沖擊能量,通過防撞圈的變形來減小沖力,從而避免了箱體發生損壞,能夠有效保護箱體內的動力電池。防撞圈環繞在箱體外,不管箱體受到周側哪個方向的撞擊,防撞圈都能起到防護的作用,這樣能夠全方位對箱體進行防護,能進一步提高防撞效果。所述防撞圈(4)的截面為“U”形,“U”形的開口朝向箱體⑵對應的周側壁,并且防撞圈(4)通過焊接與箱體(2)的周側壁相固定。以上結構一方面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另一方面,當受到沖擊時,防撞圈的變形量大,相應地抵御沖擊的能力強,能夠進一步提聞對動力電池的防護能力。在所述防撞圈(4)內設有緩沖筋(6),該緩沖筋(6)為波形,并環繞在箱體(2)的外面,所述緩沖筋(6)與防撞圈(4)及箱體(2)均固定連接在一起。緩沖筋設置在防撞圈內,在受到沖擊時也能夠變形抵御沖擊,以進一步增加防撞圈的防護能力;緩沖筋為波形,變形量大,抵御沖擊的能力強。在所述箱體(2)的底部設有一排加強筋(10),加強筋起增加強度的作用,使電池箱的整體剛度更好,不會發生變形或損壞。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能夠保護電池箱內的動力電池不受損壞,具有結構簡單,拆裝方便、快捷,強度高,剛性好等特點,有利于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右視圖。圖4為圖1的仰視圖。圖5為圖1的A-A剖視圖。圖6為密封條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圖4、圖5所示,箱蓋I位于箱體2的上方,并且箱蓋I和箱體2均為矩形。所述箱蓋I上端封閉下端敞口,而箱體2上端敞口下端封閉。所述箱蓋I周側壁沿豎直面的截面為“L”形,由豎直段Ia和水平段Ib組成,豎直段Ia與水平面相垂直,該豎直段Ia的上端與箱蓋I的頂壁相連,豎直段Ia的下端與水平段Ib垂直相連。在水平段Ib的下方設有防撞圈4,該防撞圈4環繞在箱體2的外面。所述防撞圈4沿豎直面的截面為“U”形,“U”形的開口朝向箱體2對應的周側壁,并且防撞圈4通過焊接與箱體2的周側壁相固定。在所述防撞圈4內設有緩沖筋6,該緩沖筋6為波形,并環繞在箱體2的外面,所述緩沖筋6與防撞圈4及箱體2均固定連接在一起。防撞圈4和緩沖筋6在箱體2的外面起防護的作用,當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防撞圈4和緩沖筋6通過變形抵御沖擊能量,能夠有效保護箱體2內的動力電池。如圖1、圖2、圖4和圖5所示,在防撞圈4的頂部固設有一圈螺套5,這圈螺套5環繞在箱體2的外面,且兩相鄰螺套5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每個螺套5均配備有一顆螺釘6,該螺釘6穿過箱蓋I周側壁水平段Ib上的過孔并伸入對應的螺套5中,將箱蓋I和箱蓋2固定在一起,使箱蓋I與箱體2組成密閉的空間,在該密閉的空間用于安裝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如圖1、圖4、圖5和圖6所示,在防撞圈4的上方設有密封條7,該密封條7的截面近似于“Z”形,密封條7的底部壓迫在箱蓋I周側壁的水平段Ib與防撞圈4之間,且密封條7的底部與水平段Ib及防撞圈4之間通過面接觸,起平面密封的作用。為了增強密封效果,密封條7底部的頂面和底面均一體形成有凸筋7b。密封條7的中部為豎直段,且密封條7的中部位于箱蓋I周側壁的豎直段Ia與箱體2的周側壁之間,密封條7中部的內側面與箱體2對應的周側壁緊貼,密封條7中部的外側面上一體形成有至少一圈側密封唇邊7a。本實施例中,側密封唇邊7a優選為上下兩圈,該側密封唇邊7a為下小上大的倒刺形,且側密封唇邊7a與豎直段Ia貼合,形成唇口密封。所述密封條7的頂部連續彎折,彎折后密封條7的頂部截面為“Π ”形,且密封條7的頂部將箱體2周側壁的頂部包裹,形成平面密封。以上通過密封條7的多級密封相結合,能夠防水、防塵,以避免水或灰塵進入電池箱內。如圖1、圖2、圖4和圖5所不,在箱體2的底部一體形成有一排加強筋10,以增強箱體的整體剛度。所述箱體2的左右兩側各設置一排滾輪3,左右兩排滾輪3相對稱,同排中兩相鄰滾輪3之間的距離基本相 等,并且滾輪3的軸心線與箱體2對應的側壁相垂直。滾輪3的安裝方式為:在箱體2的左右兩側各設置一排輪軸8,輪軸8與滾輪3--對應,且輪軸8與箱體2對應的周側壁相垂直。所述輪軸8的外端從防撞圈4中穿過,并在輪軸8的外端安裝滾輪3。電動汽車的底盤上相對應的設有與滾輪3相配合的凹槽,并在底盤上配備有鎖齒機構(圖中未畫出)。在更換電池箱的時候,先將已有的電池箱從底盤上卸下,接著用換電機器將換電電池箱頂升到底盤上,使各滾輪3對準底盤上的凹槽,然后將電池箱向前移動一段距離,使各滾輪3卡入對應的凹槽中,且鎖齒機構自動鎖住電池箱。在所述箱體2前部的左右兩側以及后部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導向塊9,該導向塊起導向的作用,使電池箱的拆裝過程更順暢、快捷。 如圖1、圖2和圖3所不,在箱蓋I頂部的一端設有左右并排的聞壓正極插座11和高壓負極插座12,用于將動力電池的高壓正、負極引出電池箱。在箱蓋I頂部的另一端設置控制線插座13,用于將動力電池的控制線路引出電池箱。在控制線插座13的旁邊還設有維修開關14,該維修開關14也安裝在箱蓋I上,并位于高壓正極插座11與控制線插座13之間。在所述箱體2其中一端的端部設有電極連接器15,用于將動力電池的通訊線路引出電池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箱防撞結構,包括箱蓋(1)和箱體(2),所述箱蓋(1)和箱體(2)均為矩形,兩者固定在一起,組成密閉的空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蓋(1)的下方設有防撞圈(4),該防撞圈(4)環繞并固定在箱體(2)的外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箱防撞結構,包括箱蓋(I)和箱體(2),所述箱蓋(I)和箱體(2)均為矩形,兩者固定在一起,組成密閉的空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蓋(I)的下方設有防撞圈(4),該防撞圈(4)環繞并固定在箱體(2)的外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電池箱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圈(4)的截面為“U”形,“U”形的開口朝向箱體⑵對應的周側壁,并且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先明,
申請(專利權)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