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該天線包括:外部構架輻射體,其與終端殼體的側壁連接;以及內部構架輻射體,其一端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一點相連且另一端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二點相連,通過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連接而形成回路,其中,饋電信號提供給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天線能夠防止在使用者的身體接觸時發生的特性變化,并且具有穩定的特性,同時使安裝空間達到最小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涉及收發信號的天線,尤其涉及一種設置于終端內部的天線。
技術介紹
目前,移動通信終端技術不僅要求由一個終端提供多種服務,所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發達。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目前的移動通信終端,不僅要求通信功能,還要求具有小型電腦的功能,而與此同時,構造變得越來越小巧輕便。隨著移動通信終端的功能多樣化和構造輕便化,要求收發信號的天線的安裝空間變得更小,但是由于對寬帶和多頻寬帶能力的需求,天線可縮小的空間存在限制。一般來說,天線附著在載體上,設置于終端內部,但也有為了使安裝空間達到最小,將天線與終端客體內壁連接。這種與殼體連接的天線,雖然減小了安裝空間,但因為其與殼體連接,存在使用者的手或頭與殼體接觸的時候會改變天線的特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能夠防止在使用者的身體接觸時發生的特性變化。另外,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具有穩定的特性,同時使安裝空間達到最小化。技術方案為實現所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例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包括:外部構架輻射體,其與終端殼體的側壁連接;以及內部構架輻射體,其一端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一點相連且另一端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二點相連,通過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連接而形成回路。其中,饋電信號提供給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具有“<Z”形狀,并且,包括第一水平構架、第二水平構架及垂直構架。其中,該第一水平構架與該第二水平構架相向,該垂直構架連接該第一水平構架和該第二水平構架。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連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構架上的第一點和所述第二水平構架上的第二點。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中連接點之外的部分呈“<=”形狀,以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間隔預定距離。所述天線還包括阻抗匹配部件,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水平構架的第三點連接且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水平構架的第四點連接。所述天線還包括第一阻抗匹配部件,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水平構架的第三點連接且另一端接地。所述天線還包括第二阻抗匹配部件,其一端與所述第二水平構架的第四點連接且另一端接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方面,該天線包括外部構架輻射體,其與終端殼體的側壁連接且具有形狀;以及內部構架輻射體,通過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連接而形成回路。其中,饋電信號提供給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包括第一水平構架、第二水平構架及垂直構架,并且,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連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構架上的第一點和所述第二水平構架上的第二點。其中,該第一水平構架與該第二水平構架相向,該垂直構架連接該第一水平構架和該第二水平構架,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連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構架上的第一點和所述第二水平構架上的第二點。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中連接點之外的部分呈形狀,以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間隔預定距離。所述天線還包括阻抗匹配部件,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水平構架的第三點連接且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水平構架的第四點連接。所述天線還包括第一阻抗匹配部件,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水平構架的第三點連接且另一端接地。所述天線還包括第二阻抗匹配部件,其一端與所述第二水平構架的第四點連接且另一端接地。專利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防止在使用者的身體接觸時發生的特性變化,具有穩定的特性,同時使安裝空間達到最小化。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的構造視圖;圖2為通過內部構架輻射體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連接而形成回路的視圖;圖3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的構造視圖;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又一實施例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的構造視圖;圖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的饋電部的構造視圖;圖6為顯示在不具備內部構造輻射體的一般構造天線上,比較施加手影響的情況和不施加手影響情況(自由空間)的曲線圖;圖7為顯示在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上,比較施加手影響的情況和不施加手影響情況(自由空間)的曲線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由于本專利技術允許有各種變化及多種實施例,因此參照附圖及說明書的詳細說明介紹具體的實施例。然而,這并不是要將本專利技術限定到具體的實踐模式,全部的變化、等同物和替代物均包含在本專利技術內而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技術范圍。在描述附圖時,相同的附圖標記用于指示相同的元件。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的構造視圖。如圖1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包括外部構架輻射體100、內部構架輻射體102以及饋電點104。外部構架輻射體100連接在終端的殼體上,由導電材料形成。例如,其可以由諸如銅等導電材料形成,并具有薄型導線的形狀。外部構架輻射體100設置于終端殼體的內壁上。由于終端殼體具有正方形形狀,因此外部構架輻射體100成形狀。外部構造輻射體的形狀隨終端殼體的形狀變化而變化,終端殼體不是四邊形的情況下,外部構架輻射體100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狀。具有形狀的外部構架輻射體100由相向的兩個水平構架IOOa和IOOb及一個垂直構架IOOc構成。內部構架輻射體102連接在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一點A和第二點B上。內部構架輻射體102也由電性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銅形成。內部構架輻射體102連接第一點A和第二點B,內部構架輻射體102與外部構架輻射體100可以形成為一體,也可以將外部構架輻射體100與終端殼體相連后再使內部構架輻射體102與外部構架輻射體100相連。內部構架輻射體102與外部構架輻射體100不同,并不連接于終端側壁。內部構架輻射體102可以與殼體的上壁或下壁相連,也可以不與殼體壁連接,而是位于空區域中。優選的是,第一點A設定為外部構架輻射體100中第一水平構架IOOa上的一點,第二點B設定為第二水平構架IOOb上的一點。內部構架輻射體102中連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與外部構架輻射體100間隔一定距離。為了維持預定距離,內部構架輻射體102也可以具有“c”形狀。具體地,在內部構架輻射體102中與第一點A和第二點B分別連接的兩端以外部分呈“c”形狀,從而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間隔一定距離,但并不限于此。內部構架輻射體102與外部構架輻射體100形成回路(loop)L。饋電針對內部構架輻射體102實施,外部構架輻射體100與饋電點不是電磁式結合。同軸電纜饋電、線帶饋電(stripline-fed)、共面波導(Cost Per Wear:CPW)饋電、稱合電等多種饋電方式均可適用于內部構架輻射體102。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側壁的天線,則與本專利技術的天線同類的天線,與一般內置型天線相比,會存在當手接觸終端時特性改變的手影響(Hand Effect)較大的問題,然而,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內部構架輻射體102能夠使由于該手影響引起的特性變化達到最小。圖2為通過內部構架輻射體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而形成的回路的視圖,終端使用者主要手握終端下部進行通話,在圖2中用虛線標示了受手影響的部分。現有的殼體連接型天線由于只具備外部構架輻射體,因此存在在使用者手握終端的時候,會受到較大的手影響而使通話質量下降的問題。但本專利技術的內部構架輻射體能夠阻止因手影響而產生的特性變化。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天線,則內部構架輻射體102與外部構架輻射體100連接的天線,使較少的電流在圖2的回路中用虛線標示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構架輻射體,其與終端殼體的側壁連接;以及內部構架輻射體,其一端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一點相連且另一端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二點相連,通過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連接而形成回路,其中,饋電信號提供給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25 KR 10-2011-01094191.一種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部構架輻射體,其與終端殼體的側壁連接;以及 內部構架輻射體,其一端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一點相連且另一端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的第二點相連,通過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連接而形成回路, 其中,饋電信號提供給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具有“c=”形狀,并且,包括第一水平構架、第二水平構架及垂直構架, 其中,該第一水平構架與該第二水平構架相向,該垂直構架連接該第一水平構架和該第二水平構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連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構架上的第一點和所述第二水平構架上的第二點。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構架輻射體中連接點之外的部分呈“C=”形狀,以與所述外部構架輻射體間隔預定距離。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阻抗匹配部件,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水平構架的第三點連接且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水平構架的第四點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于終端殼體的天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阻抗匹配部件,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水平構架的第三點連接且另一端接地。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于終端殼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鐘鎬,
申請(專利權)人:ACE技術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