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催化劑及其制法和應用,特別是涉及一種銅基復合氧化物催化劑及其制法和在合成氣制混合醇中的應用。
技術介紹
能源是保證一個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安全穩定的重要條件,隨著石油資源的日漸枯竭,以煤和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結構將在未來占有重要的地位。煤炭也是我國的主要能源資源,主要以燃燒為主,隨著環境的日趨惡化,實現煤炭的清潔利用迫在眉睫。從資源的合理及有效利用角度考慮,煤間接液化轉化為液體燃料和下游化學品的相關研究,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以煤和天然氣為主要原料合成混合醇的研究是C1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工藝流程與合成甲醇類似。混合醇的應用前景已日趨明朗,作為燃料添加劑,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揮發性、駕駛操作性以及較高的辛烷值。除此之外,它還可以作為某些化工產品的原料和清潔燃料使用。目前,已有大量的由一氧化碳加氫合成混合醇的報道,其中,應用于該合成混合醇反應的催化劑中,最具代表性的由以下四種:(I)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劑(Cu/Zn0/Al203,Zn0/Cr203):該催化劑由甲醇合成催化劑加入適量的堿金屬或堿土金屬化合物改性而得,較典型的專利有EP0034338A2及美國US4513100。此類催化劑雖然活性較高,產物中異丁醇含量較高,但缺點是反應條件比較苛刻(壓力為14 20MPa,溫度為350 450°C),高級醇選擇性較低(一般小于35%),產物中含水量較高(一般為30 50%)。(2) Cu-Co 催化劑:法國石油研究院(IFP)首先開發了 Cu-Co共沉淀低碳醇催化劑,擁有專利US4122110、4291126及GB2118061、21587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銅基復合氧化物催化劑,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形成的反相微乳液體系,經加入沉淀劑后,老化、焙燒所得,其中,該催化劑中的金屬組分包括具有下列通式(I)的成分:CuM?(I)其中,M選自M1、M2中的至少一種;M1包括:Fe、Co、Ni、Ru中的一種或多種;M2包括:Mn、Zn、Mg、Al、Si、Ti、Zr、Pd中的一種或多種;Cu/M1、Cu/M2的摩爾比的范圍均為10:1~1:10。油相包括:正戊烷、正己烷、環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中的一種或多種;水相為包含有CuM的金屬鹽混合水溶液;助表面活性劑包括:乙醇、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中的一種或多種;沉淀劑包括:Na2CO3、K2CO3、(NH4)2CO3中的一種或多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銅基復合氧化物催化劑,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形成的反相微乳液體系,經加入沉淀劑后,老化、焙燒所得,其中,該催化劑中的金屬組分包括具有下列通式(I)的成分:CuM (I) 其中,M選自MpM2中的至少一種W1包括:Fe、Co、N1、Ru中的一種或多種;M2包括:Mn、Zn、Mg、Al、S1、T1、Zr、Pd 中的一種或多種; Cu/MpCu/]^的摩爾比的范圍均為10:1 1:10。油相包括:正戊烷、正己烷、環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中的一種或多種; 水相為包含有CuM的金屬鹽混合水溶液; 助表面活性劑包括:乙醇、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沉淀劑包括:Na2C03、K2C03、(NH4)2CO3中的一種或多種。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的顆粒大小在2 IOOnm;經采用氮吸附方法測量的催化劑的比表面為10 300m2/g。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中,CuM1M2占催化劑總質量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Cu:20% 60% !M1:20 60% ;M2:0 30%。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1)依次加入油相、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攪拌至均勻分散,在攪拌狀態下以滴加作為水相的含如權利要求1所述CuM的金屬鹽混合水溶液,形成反相微乳液體系; 其中,油相包括:正戊烷、正己烷、環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中的一種或多種; 表面活性劑,包括: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助表面活性劑包括:乙醇、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2)在攪拌狀態下,向反相微乳液體系中滴加沉淀劑,所得混合溶液經老化后,分離、洗滌、烘干以及焙燒,得到催化劑。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包括: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硫酸化蓖麻油、十二烷基硫酸鈉、月桂醇硫酸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十二烷基磺酸鈉、甘膽酸鈉; 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包括:脂肪胺鹽、季銨鹽、咪唑啉、嗎啉胍類、三嗪類衍生物; 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包括: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堿型;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包括:脂肪酸甘油酯、多元醇、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中,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脂肪胺鹽包括:N-十二烷基-B-氨基丙酸;季銨鹽包括:氯化六烴季銨;嗎啉胍類包括:鹽酸嗎啉胍;三嗪類衍生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予罕,齊行振,鐘良樞,鮑正洪,肖康,吳小飛,房克功,林明桂,吳秀章,盧衛民,李克健,李晉平,孫志強,馮永發,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