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它包括底板(1)、調節塊限位塊(2)、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所述的調節塊限位塊(2)、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均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的爪部壓合機構(3)位于調節塊限位塊(2)和套裝機構(4)之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配較簡單,壓裝效率較高,用工量較少及生產成本較低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用于車輛的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技術的調節塊的彈簧均是通過工人手工壓裝,由于調節塊一端需套接彈簧的部分為爪型結構,則套接彈簧和限位圓蓋時,需要先將爪型結構壓攏,隨后依次套入彈簧和圓蓋,直至圓蓋的中心孔完全套入爪型結構后放開爪型結構即可,但對工人的臂カ要求較高,否則容易出現圓蓋未被工人手壓住而被弾簧彈飛的情況,故使得工人手工裝配較困難,壓裝效率也較低,需要大量的工人才能滿足エ廠生產需求,増加了工人エ資成本,進而使得エ廠的生產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裝配較簡單,壓裝效率較高,用エ量較少及生產成本較低的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本專利技術解決以上問題所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具有以下結構的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它包括底板、調節塊限位塊、爪部壓合機構和套裝機構,所述的調節塊限位塊、爪部壓合機構和套裝機構均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爪部壓合機構位于調節塊限位塊和套裝機構之間。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由于設置了調節塊限位塊、爪部壓合機構和套裝機構,則使用時,將調節塊的一端放置在限位塊上,使得調節塊另一端爪部位于爪部壓合機構上,隨后將圓蓋和彈簧依次放入到套裝機構上,接著打開開關,此時爪部壓合機構工作將爪部壓合,隨后套裝機構開始工作,彈簧先套入爪部,其次圓蓋套入爪部,當爪部的自由端進入圓蓋時,爪部壓合機構復位,而在套裝機構繼續工作直至爪部的自由端從圓蓋的另一端伸出并相互限位,最后壓裝機構復位即可拿出組裝完成的成品;故整個壓裝過程中工人只需要進行放入零配件、打開開關和取出成品的工作,對工人臂カ的要求較低,裝配也較簡單,且均是通過機械裝置壓合的壓裝效率也較高,一臺本專利技術可至少抵五個工人手工壓裝的產量,進而可以減少壓裝工人的數量,進而降低用エ成本,最終降低生產成本。因此本專利技術具有配較簡單,壓裝效率較高,用エ量較少及生產成本較低的特點。作為改進,所述的調節塊限位塊上設有用于對調節塊一端限位的凹槽,由于調節塊在壓裝時只受到橫向的力,上下不受力,則只需要設置ー個對調節塊一端限位的凹槽即可,這就使得調節塊限位塊結構較簡單,便于調節塊限位塊的加工,進而降低本專利技術的制備成本。作為進ー步改進,所述的爪部壓合機構包括第一壓合氣缸、第一壓合塊、第二壓合氣缸和第二壓合塊,所述的第一壓合氣缸和第二壓合氣缸均固定在底板上,且第一壓合氣缸的軸線和第二壓合氣缸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一壓合塊的一端與第一壓合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壓合塊的一端與第二壓合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壓合塊和第二壓合塊均位于第一壓合氣缸和第二壓合氣缸之間,所述的第一壓合塊的另ー端端面和第二壓合塊的另一端端面上分別設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的軸線與第一壓合氣缸的軸線垂直,所述的第一壓合塊上的弧形凹槽與第二壓合塊上的弧形凹槽在同一水平面上,則這種結構的爪部壓合機構結構較簡單,零部件較少,使得安裝也較方便,可靠性較好,進而降低制備成本。作為再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第一壓合塊和第二壓合塊下方的底板上均設有滑槽,所述的第一壓合塊的下端和第二壓合塊的下端分別滑動連接在各自對應的滑槽中,則設置滑槽后,第一壓合塊和第二壓合塊滑動的方向性和穩定性更好,更易于將爪部壓合,進一部提高壓裝效率,進而降低生產成本。作為再進一歩改進,所述的套裝機構包括導向桿、固定座、壓裝套和壓裝氣缸,所述的固定座和壓裝氣缸均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固定座位于爪部壓合機構與壓裝氣缸之間,所述的導向桿的直徑小于彈簧內徑,所述的壓裝套與導向桿滑動套接,所述的固定座上設有通孔,所述的壓裝套的一端滑動連接在通孔內,壓裝套的另一端與壓裝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的導向桿的一端近爪部壓合機構,導向桿的另一端固定在通孔內,且導向桿的軸線與通孔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導向桿的另一端與壓裝套的一端滑動套接,所述的壓裝套上設有長條形的槽孔,則導向桿起到對彈簧和圓蓋的導向的作用,且當調節塊的一端放置在調節塊限位塊上后,爪部的軸線與導向桿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且爪部的自由端與導向桿的自由端之間的間距小于圓蓋的軸向長度,從而保證圓蓋可以穩定的被壓裝到爪部自由端上,這種結構的套裝機構較簡單,零部件較少,且零部件的形狀也較普通,故制備成本較低,使用的穩定性也較好,進而使得本專利技術的制備成本較低,使用穩定性較好。作為優選,所述的通孔內壁設有至少ー個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內設有用于固定導向桿的固定螺栓,所述的固定孔位于槽孔的上方,所述的固定螺栓依次過固定孔和槽孔后與導向桿的另一端連接。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彈簧壓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彈簧壓裝裝置的俯視圖。如圖所示:1、底板,2、調節塊限位塊,3、爪部壓合機構,4、套裝機構,5、凹槽,6、第ー壓合氣缸,7、第一壓合塊,8、第二壓合氣缸,9、第二壓合塊,10、弧形凹槽,11、滑槽,12、導向桿,13、固定座,14、壓裝套,15、壓裝氣缸,16、通孔,17、槽孔,18、固定孔,19、固定螺栓,20、開關。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ー步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它包括底板1、調節塊限位塊2、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所述的調節塊限位塊2、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均固定在底板I上,所述的爪部壓合機構3位于調節塊限位塊2和套裝機構4之間,一般還設有分別控制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的開關20。所述的調節塊限位塊2上設有用于對調節塊一端限位的凹槽5,當然凹槽5的形狀與調節塊遠離爪部一端的端部形狀相同。所述的爪部壓合機構3包括第一壓合氣缸6、第一壓合塊7、第二壓合氣缸8和第ニ壓合塊9,所述的第一壓合氣缸6和第二壓合氣缸8均固定在底板I上,且第一壓合氣缸6的軸線和第二壓合氣缸8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的一端與第一壓合氣缸6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壓合塊9的一端與第二壓合氣缸8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和第二壓合塊9均位于第一壓合氣缸6和第二壓合氣缸8之間,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的另一端端面和第二壓合塊9的另一端端面上分別設有弧形凹槽10,且弧形凹槽10的軸線與第一壓合氣缸6的軸線垂直,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上的弧形凹槽10與第二壓合塊9上的弧形凹槽10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第一壓合塊7上的弧形凹槽10的中心與第二壓合塊9上的弧形凹槽10的中心均在第一壓合氣缸6的軸線上,也可理解為第一壓合塊7上的弧形凹槽10的中心與第二壓合塊9上的弧形凹槽10的中心均在第二壓合氣缸8的軸線上。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和第二壓合塊9下方的底板I上均設有滑槽11,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的下端和第二壓合塊9的下端分別滑動連接在各自對應的滑槽11中,也可理解為第一壓合塊7和第二壓合塊9下方的底板I上設有導向塊,而導向塊上設有滑槽11。所述的套裝機構4包括導向桿12、固定座13、壓裝套14和壓裝氣缸15,所述的固定座13和壓裝氣缸15均固定在底板I上,所述的固定座13位于爪部壓合機構3與壓裝氣缸15之間,所述的導向桿12的直徑小于彈簧內徑,所述的壓裝套14與導向桿12滑動套接,所述的固定座13上設有通孔16,所述的壓裝套14的一端滑動連接在通孔16內,壓裝套14的另一端與壓裝氣缸15的活塞桿連接,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1)、調節塊限位塊(2)、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所述的調節塊限位塊(2)、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均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的爪部壓合機構(3)位于調節塊限位塊(2)和套裝機構(4)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I)、調節塊限位塊(2)、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所述的調節塊限位塊(2)、爪部壓合機構(3)和套裝機構(4)均固定在底板(I)上,所述的爪部壓合機構(3)位于調節塊限位塊(2)和套裝機構(4)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塊限位塊(2)上設有用于對調節塊一端限位的凹槽(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爪部壓合機構(3)包括第一壓合氣缸(6)、第一壓合塊(7)、第二壓合氣缸(8)和第二壓合塊(9),所述的第一壓合氣缸(6)和第二壓合氣缸(8)均固定在底板(I)上,且第一壓合氣缸(6)的軸線和第ニ壓合氣缸(8)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的一端與第一壓合氣缸(6)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壓合塊(9)的一端與第二壓合氣缸(8)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和第二壓合塊(9)均位于第一壓合氣缸(6)和第二壓合氣缸(8)之間,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的另一端端面和第二壓合塊(9)的另一端端面上分別設有弧形凹槽(10),且弧形凹槽(10)的軸線與第一壓合氣缸(6)的軸線垂直,所述的第一壓合塊(7)上的弧形凹槽(10)與第二壓合塊(9)上的弧形凹槽(10)在同一水平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調節塊的彈簧壓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壓合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陽才,劉繼林,王昌武,葉浩梁,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永信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