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混紗毛巾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毛巾用的原料混紗是由漢麻纖維與棉纖維混紡而成,所述的漢麻纖維與棉纖維原料的重量比為,漢麻纖維:棉纖維=20-30:70-80,本發明專利技術生產的毛巾產品蓬松,外觀飽滿厚實、手感舒適、吸水性好、通過加入的助劑,有效的去除了織物上的漿料、果膠質、蠟質和一些半纖維素類物質等雜質,有效提高了毛效、進一步改善了手感和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主要涉及一種毛巾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
技術介紹
傳統的毛巾生產工藝流程一般是紡紗一上機織造一染色一縫紉,但是以此種工藝生產的毛巾,存在手感不夠好,吸水性差,有化學藥品使用等缺點。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毛巾作為生活的必需品,在追求其實用性的同時注重其功能性,以現有技術生產的毛巾越來越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隨著綠色環保的提出,消費者更加追求自然、簡約,健康,因此開發一種具有良好的手感、優良的吸水性的毛巾成為一種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就是為了提供。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該毛巾用的原料混紗是由漢麻纖維與棉纖維混紡而成,所述的漢麻纖維與棉纖維原料的重量比為,漢麻纖維:棉纖維=20-30:70-80,所述的原料混紗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I)漢麻預處理: 精選2500公支-3000公支優質漢麻纖維,將漢麻纖維均勻撕成小塊后分成小堆; (2)漢麻養生處理: 首先,將養生液噴灑在小堆漢麻纖維上,養生處理12-24小時; 然后,將漢麻纖維送入蒸汽室內,蒸15-25分鐘; 再進行二次養生,在上述養生液中加入其體積1-2%的月桂醇硫酸鈉、1-2%的冬青油、1-2%的丁香油,養生處理48-60小時; 將艾條放入溫灸器內點燃,與上述二次養生處理后的漢麻纖維放在同一密閉環境下,熏制1-2分鐘; 最后將熏制后的漢麻纖維裝入紗布袋中,在溫度為18-25°C,濕度為70-80%的環境中悶毛處理20-30小時; 所述的養生液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各原料組成: 羧甲基纖維素鈉2-3%、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5-8%、甘油2-4%、酯基季銨鹽0.1-0.3%、聚二甲基硅氧烷5-7%、剩余為水; 每次養生處理用的養生液量均為漢麻纖維重量的6-10% ; (3)將養生處理后的漢麻與上述比例的棉纖維上槽大堆混合; (4)清花工序:開松、落棉、清花成卷,清花工序生產環境相對濕度應大于62%,其中開棉機和給棉機梳針打手速度分別為550-570轉/分鐘及650-660轉/分鐘; (5)再按照傳統工序進行梳棉、精梳、并條、紡粗紗、防細紗、絡筒、并線、倍捻即得所述原料混紗; 所述的紡粗紗工藝中,工藝參數為:粗紗捻系數為100-120、粗紗錠速為600-700轉/min ; 所述的紡細紗工藝中,工藝參數為:細紗捻系數為800-1000、細紗錠速為8000-10000轉 /min ; 所述的混紗毛巾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上述得到的原料混紗使用電腦多臂機織造成毛巾坯巾; (2)將織好的坯巾浸入溢流染色機中,浴比為1:25-30,先用95-100°C的水清洗20-30分鐘,再降低溫度為5-10°C,水清洗4-8分鐘,然后在水中加入混合助劑,調整水溶液溫度為65-75 0C,清洗40-50分鐘; 所述的混合助劑為生物精練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醋酸、氫氧化鈉、雙氧水、納米碳粉的混合物,每升水中加入的量分別為:7-9g、2-3g、l-2g、3-4g、6-8g、0.01-0.05g ; (3)再將上述坯巾用溫度為90-100°C清水煮30-40分鐘,再加入聚丙烯酰胺、硫酸鐵、氯化鐵,在上述溫度下繼續煮10-20分鐘; (4)出布,用脫水機脫水20-25分鐘; (5)烘干定型:將已脫水的坯巾經開幅機開幅,然后經烘干機,在110-130°C下烘干處理18-25分鐘,即得所述混紗毛巾。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 本專利技術生產的毛巾產品蓬松,外觀飽滿厚實、手感舒適、吸水性好、通過加入的助劑,有效的去除了織物上的漿料、果膠質、蠟質和一些半纖維素類物質等雜質,有效提高了毛效、進一步改善了手感和產品質量。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該毛巾用的原料混紗是由漢麻纖維與棉纖維混紡而成,所述的漢麻纖維與棉纖維原料的重量比為,漢麻纖維:棉纖維=30:80,所述的原料混紗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I)漢麻預處理: 精選2500公支-3000公支優質漢麻纖維,將漢麻纖維均勻撕成小塊后分成小堆; (2)漢麻養生處理: 首先,將養生液噴灑在小堆漢麻纖維上,養生處理24小時; 然后,將漢麻纖維送入蒸汽室內,蒸25分鐘; 再進行二次養生,在上述養生液中加入其體積2%的月桂醇硫酸鈉、2%的冬青油、2%的丁香油,養生處理60小時; 將艾條放入溫灸器內點燃,與上述二次養生處理后的漢麻纖維放在同一密閉環境下,熏制2分鐘; 最后將熏制后的漢麻纖維裝入紗布袋中,在溫度為25°C,濕度為80%的環境中悶毛處理30小時; 所述的養生液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各原料組成: 羧甲基纖維素鈉3%、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甘油4%、酯基季銨鹽0.1-0.3%、聚二甲基硅氧烷7%、剩余為水; 每次養生處理用的養生液量均為漢麻纖維重量的10% ; (3)將養生處理后的漢麻與上述比例的棉纖維上槽大堆混合; (4)清花工序:開松、落棉、清花成卷,清花工序生產環境相對濕度應大于62%,其中開棉機和給棉機梳針打手速度分別為570轉/分鐘及660轉/分鐘; (5)再按照傳統工序進行梳棉、精梳、并條、紡粗紗、防細紗、絡筒、并線、倍捻即得所述原料混紗; 所述的紡粗紗工藝中,工藝參數為:粗紗搶系數為120、粗紗錠速為700轉/min。所述的紡細紗工藝中,工藝參數為:細紗捻系數為1000、細紗錠速為10000轉/min。所述的混紗毛巾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上述得到的原料混紗使用電腦多臂機織造成毛巾坯巾; (2)將織好的坯巾浸入溢流染色機中,浴比為1:30,先用100°C的水清洗30分鐘,再降低溫度為10°C,水清洗8分鐘,然后在水中加入混合助劑,調整水溶液溫度為75°C,清洗50分鐘; 所述的混合助劑為生物精練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醋酸、氫氧化鈉、雙氧水、納米碳粉的混合物,每升水中加入的量分別為:9g、3g、2g、4g、8g、0.05g ; (3)再將上述坯巾用溫度為100°C清水煮40分鐘,再加入聚丙烯酰胺、硫酸鐵、氯化鐵,在上述溫度下繼續煮20分鐘; (4)出布,用脫水機脫水25分鐘; (5)烘干定型:將已脫水的坯巾經開幅機開幅,然后經烘干機,在130°C下烘干處理25分鐘,即得所述混紗毛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紗毛巾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毛巾用的原料混紗是由漢麻纖維與棉纖維混紡而成,所述的漢麻纖維與棉纖維原料的重量比為,漢麻纖維:棉纖維=20?30:70?80,所述的原料混紗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1)漢麻預處理:精選2500?公支?3000?公支優質漢麻纖維,將漢麻纖維均勻撕成小塊后分成小堆;(2)漢麻養生處理:首先,將養生液噴灑在小堆漢麻纖維上,養生處理12?24小時;然后,將漢麻纖維送入蒸汽室內,蒸15?25分鐘;再進行二次養生,在上述養生液中加入其體積1?2%的月桂醇硫酸鈉、1?2%的冬青油、1?2%的丁香油,養生處理48?60小時;將艾條放入溫灸器內點燃,與上述二次養生處理后的漢麻纖維放在同一密閉環境下,熏制1?2分鐘;最后將熏制后的漢麻纖維裝入紗布袋中,在溫度為18?25℃,濕度為70?80%的環境中悶毛處理20?30小時;所述的養生液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各原料組成:羧甲基纖維素鈉2?3%、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5?8%、甘油2?4%、酯基季銨鹽0.1?0.3%、聚二甲基硅氧烷5?7%、剩余為水;每次養生處理用的養生液量均為漢麻纖維重量的6?10%;(3)將養生處理后的漢麻與上述比例的棉纖維上槽大堆混合;(4)清花工序:開松、落棉、清花成卷,清花工序生產環境相對濕度應大于62%,其中開棉機和給棉機梳針打手速度分別為550?570轉/分鐘及650?660轉/分鐘;(5)再按照傳統工序進行梳棉、精梳、并條、紡粗紗、防細紗、絡筒、并線、倍捻即得所述原料混紗;所述的紡粗紗工藝中,工藝參數為:粗紗捻系數為100?120、粗紗錠速為600?700轉/min;所述的紡細紗工藝中,工藝參數為:細紗捻系數為800?1000、細紗錠速為8000?10000轉/min;所述的混紗毛巾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上述得到的原料混紗使用電腦多臂機織造成毛巾坯巾;(2)將織好的坯巾浸入溢流染色機中,浴比為1:25?30,先用95?100℃的水清洗20?30分鐘,再降低溫度為5?10℃,水清洗4?8分鐘,然后在水中加入混合助劑,調整水溶液溫度為65?75℃,清洗40?50分鐘;所述的混合助劑為生物精練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醋酸、氫氧化鈉、雙氧水、納米碳粉的混合物,每升水中加入的量分別為:7?9g、2?3g、1?2g、3?4g、6?8g、0.01?0.05g;(3)再將上述坯巾用溫度為90?100℃清水煮30?40分鐘,再加入聚丙烯酰胺、硫酸鐵、氯化鐵,在上述溫度下繼續煮10?20分鐘;(4)出布,用脫水機脫水20?25分鐘;(5)烘干定型:將已脫水的坯巾經開幅機開幅,然后經烘干機,在110?130℃下烘干處理18?25分鐘,即得所述混紗毛巾。...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紗毛巾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毛巾用的原料混紗是由漢麻纖維與棉纖維混紡而成,所述的漢麻纖維與棉纖維原料的重量比為,漢麻纖維:棉纖維=20-30:70-80,所述的原料混紗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I)漢麻預處理: 精選2500公支-3000公支優質漢麻纖維,將漢麻纖維均勻撕成小塊后分成小堆; (2)漢麻養生處理: 首先,將養生液噴灑在小堆漢麻纖維上,養生處理12-24小時; 然后,將漢麻纖維送入蒸汽室內,蒸15-25分鐘; 再進行二次養生,在上述養生液中加入其體積1-2%的月桂醇硫酸鈉、1-2%的冬青油、1-2%的丁香油,養生處理48-60小時; 將艾條放入溫灸器內點燃,與上述二次養生處理后的漢麻纖維放在同一密閉環境下,熏制1-2分鐘; 最后將熏制后的漢麻纖維裝入紗布袋中,在溫度為18-25°C,濕度為70-80%的環境中悶毛處理20-30小時; 所述的養生液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各原料組成: 羧甲基纖維素鈉2-3%、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5-8%、甘油2-4%、酯基季銨鹽0.1-0.3%、聚二甲基硅氧烷5-7%、剩余為水; 每次養生處理用的養生液量均為漢麻纖維重量的6-10% ; (3)將養生處理后的漢麻與上述比例的棉纖維上槽大堆混合; (4)清花工序:開松、落棉、清花成卷,清花工序生產環境相對濕度應大于62%,其中開棉機和給棉機梳針打手速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管傳玉,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星星輕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