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隧道工程、采礦巷道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隧洞裂隙涌水模擬試驗裝置。
技術介紹
滲流破壞一直是困擾地下工程的難題,尤其是深埋隧道、水工隧道、采礦巷道和海底隧道等,由于這些工程一般處于地下水位以下,加上富水溶洞,導水斷層等復雜地質條件的影響,使得突泥涌水地質災害時常發生,往往造成嚴重的工程事故。所以對隧洞開挖擾動所引起的滲流破壞進行力學性能試驗與分析,是保證隧洞安全、隧道施工順利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現有的模擬試驗通常是應力場和滲流場分開進行試驗模擬,這樣往往不能反映出真實的隧洞開挖與涌水過程及其影響因素和規律,同時也無法觀察到涌水路徑,難以對隧道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更有價值的試驗數據和可靠的有針對性的防水施工措施,從而不能很好的保證隧道建設的安全和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隧洞裂隙涌水模擬試驗裝置。該裝置能更真實的反映隧洞開挖與涌水過程的影響因素和規律,還能觀察到涌水路徑,得到平面裂隙的時空變化及其開展規律,可對隧道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更有價值的試驗數據和更可靠的有針對性的防水施工措施,從而能很好的保證隧道建設的安全和效率。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隧洞裂隙涌水模擬試驗裝置,其組成是:長方體的試驗土體箱由底板、透明的頂板和四周的側板構成,所述的頂板的中部設有圓形門蓋、頂板的一側設有矩形門蓋;側板由外部的加載板和內部的滲水板疊合而成,且側板的兩端卡有卡槽、滲水板與卡槽固定連接;相鄰的卡槽通過柔性材料連接。所述的試驗土體箱置于框狀的反力架中,卡槽與反力架之間布置有千斤頂,千斤頂的底部安裝在反力架上;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隧洞裂隙涌水模擬試驗裝置,其組成是:長方體的試驗土體箱(1)由底板、透明的頂板和四周的側板構成,所述的頂板的中部設有圓形門蓋(2a)、頂板的一側設有矩形門蓋(2b);側板由外部的加載板(3a)和內部的滲水板(3b)疊合而成,且側板的兩端卡有卡槽(3c)、滲水板(3b)與卡槽(3c)固定連接;相鄰的卡槽(3c)通過柔性材料(3d)連接;所述的試驗土體箱(1)置于框狀的反力架(4)中,卡槽(3c)與反力架(4)之間布置有千斤頂(5),千斤頂(5)的底部安裝在反力架(4)上;反力架(4)的底部固定有底板,頂部安裝有透明的蓋板,蓋板內表面的四周設置密封條;千斤頂(5)與液壓動力裝置相連;所述的反力架(4)上插有進水管(6a),進水管(6a)的另一端與加壓進水裝置(6)相連,進水管(6a)上還連接有流量表(6b)、進水管閥門(6c)、壓力表(6d);所述的試驗土體箱(1)在圓形門蓋(2a)和矩形門蓋(2b)正下方的底部均設有出水管(7),出水管(7)上設有出水管閥門(7a),出水管(7)末端下方為集水容器(7b)。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隧洞裂隙涌水模擬試驗裝置,其組成是: 長方體的試驗土體箱(I)由底板、透明的頂板和四周的側板構成,所述的頂板的中部設有圓形門蓋(2a)、頂板的一側設有矩形門蓋(2b);側板由外部的加載板(3a)和內部的滲水板(3b)疊合而成,且側板的兩端卡有卡槽(3c)、滲水板(3b)與卡槽(3c)固定連接;相鄰的卡槽(3c)通過柔性材料(3d)連接; 所述的試驗土體箱(I)置于框狀的反力架(4)中,卡槽(3c)與反力架(4)之間布置有千斤頂(5),千斤頂(5)的底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耿萍,吳川,權乾龍,曹東杰,晏啟祥,曾凡杰,
申請(專利權)人:西南交通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