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干果初加工領域,涉及干果上油機械,如葡萄干、大棗、杏干等干果粒的機械上油。整機由滾筒、托輥、機架、油桶、氣泵、輸油管、霧化噴頭、油煙調節風機、出料斗、電機、傳動軸及傾斜度調節支腿等組成。整個滾筒靠固定在機架上的4組托輥支撐。工作時電機的動力由鏈條傳遞到傳動軸,傳動軸上的齒輪和滾筒上的鏈節嚙合,驅動滾筒轉動。氣泵開啟產生高壓氣流將油桶內熔化的油通過輸油管帶入到霧化噴頭,使其成霧狀均勻噴涂在物料表面。對殘留的油煙,可開啟油煙調節風機排出。(*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
本技術屬于干果初加工領域,涉及干果上油機械,如葡萄干、大棗、杏干等干果粒的機械上油。(二)技術背景為了延長干果產品的保質期,防止其水分散失,一般在干果產品的加工過程中可通過對干果表面進行上油處理來解決上述問題。目前,干果上油多采用滾筒攪拌和油泵泵油上油。這兩種方式存在以下缺點:1.干果表面上油不均勻。2.油容易凝固,耗油量大。3.勞動強度大,難以形成連續作業。(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在于提出一種對干果表面均勻上油的干果上油機,尤其可將固體油料(棕櫚油或其他)熔化成液態后采用氣泵產生高壓氣流把油帶入霧化噴頭,使其成霧狀噴涂在物料上,同時,可將殘留的油煙通過油煙調節風機排出。采用干果上油機可使物料上油均勻,省油且霧化狀態好。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機由滾筒、機架、油桶、傳動裝置以及調節支腿。其特征在于由輸油管、噴油管、霧化噴頭、管內加熱棒、油煙調節風機、風量調節門及風管、油桶外壁油量顯示表、油量控制閥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鏈傳動帶動滾筒轉動,加入的油料熔化后開啟氣泵,打開油量控制閥,往滾筒內加入物料,氣泵產生高壓氣流把油帶入霧化噴頭成霧狀噴涂在物料表面。滾筒內有螺旋狀的導向板,可使物料上油均勻。滾筒尾部除下料斗留有空間外,其余空間密閉。開啟油煙調節風機在滾筒內產生負壓區,油煙在負壓作用的驅動下,沿設定的管道排出。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干果上油機具有以下優點:1.上油均勻,省油且霧化狀態好。2.機具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3.避免了油煙對工作空間的污染。4.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人工操作。本干果上油機配用功率為1.5KW的調速電機可達到800-1000kg/h的處理能力,耗油3-5kg/h。(四)附圖說明附圖1是技術干果上油機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技術附圖1左視圖。附圖3是技術油煙調節裝置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技術噴油霧化裝置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技術霧化噴頭結構示意圖。附圖6是技術油桶結構示意圖。附圖7是技術附圖1上配電箱示意圖。(五)具體實施方式-->圖例:1-油桶;2-滾筒;3-輸油管;4-機架;5-托輥;6-下料斗;7-調節支腿;8-氣泵;9-電機;10-氣流管;11-傳動軸;12-油煙調節風機;13-支撐骨架;14-風管;15-風量調節門;16-快速接頭;17-配電箱;18-螺旋導料板;19-油量控制閥;20-墻體;21-管溫度探頭;22-氣流軟管;23-管加熱棒;24-管接頭;25-霧化噴頭;26-噴油管;27-管卡;28-油桶蓋;29-油桶溫度探頭;30-油桶加熱棒;31-油量顯示表;32-防護罩;33-氣管接頭實施例:如圖1所示,干果上油機由滾筒2、機架4、油桶1、氣泵8、輸油管3、油煙調節風機12為主要組成。機架4采用方鋼組成一長方體,機架的尾部裝設下料斗6,下料斗的上部裝設油煙防護罩32,用來阻止油煙的外泄。機架的下端面裝設6組調節支腿7,機架的上端面裝設四組托輥5用來支撐滾筒2,滾筒內部焊接螺旋導料板18。機架的側面一端裝設配電箱17,配電箱內安置有油桶內溫度顯示儀M1、管溫度顯示儀M2、滾筒2開啟和停止開關T1、T2,氣泵8開啟和停止開關A1、A2,油桶1和噴油管3加熱開啟開關K1、K2。油煙調節風機開啟和停止B1、B2及總電源開關T。機架2的另一側面裝設油桶1,油桶架設的高度略高于滾筒2的上端面。油桶的上端蓋28可開啟,上端蓋上裝設有油桶內部溫度探頭29,油桶的內側壁開鑿一圓形孔,油桶加熱棒30通過圓形孔進入油桶。圓形孔相對的油桶側壁開鑿另一圓形孔,該圓形孔外壁焊接快裝接頭16和輸油管3連接在一起,油桶1的外壁上裝設有油量顯示表31,用來觀察桶-->內油的多少。輸油管3上設置油量控制閥19可實現對噴油量的控制。氣泵8位于滾筒2的底部,機架4的內側。氣泵連接氣流管10,氣流管依靠連接管件沿機架4伸入到滾筒2中,再對氣流進行分流至各氣流軟管22,噴油管26一端連接氣流軟管,另一頭連接霧化噴頭25,霧化噴頭可實現0-180°范圍內的調整。輸油管3裝設在滾筒2的內部靠快速接頭16和油桶1連接在一起。輸油管伸入滾筒2內部的那段管內部設置管加熱棒23,由于固體油料(棕櫚油或其他)熔化成液態后凝固點比較低,設置管加熱棒23可形成油的二次升溫,確保噴油霧化狀態好。輸油管上焊接有10個管接頭24.該接頭將和噴油管26連接在一起。在機架4的尾部防護罩32上端面上裝設一風管14,風管一端伸入滾筒2的內部,另一端連接油煙調節風機12,風機安置在墻體20上。墻體面上設置支撐骨架13用來固定風管14。風管14上設置一風量調節門15,用來調節排油煙量的大小。工作時,先對調節支腿7進行調整,使整機傾斜度達到生產要求,電機9的動力由鏈條傳遞到傳動軸11并驅動滾筒2轉動,由于滾筒2上的鏈節始終和傳動軸11上的齒輪嚙合,對整個滾筒2起軸向定位作用,滾筒轉動平穩。電機9優先選YCT112-4B型,風機12優先選FZ40型引風機,氣泵8優先選W-0.25型。在開始工作之前,先往油桶1中加入油料(棕櫚油或其他)。打開總電源開關T,同時開啟桶加熱按鈕K1。對油桶溫度控制儀M1和管溫度控制儀M2進行溫-->度設定,當油溫達到設定溫度時,加熱會自動斷開。觀察油桶1側壁的油量顯示表31。當油熔化時,打開氣泵8啟動按鈕A1,打開油量控制閥19,同時開啟管加熱按鈕K2。啟動滾筒2轉動按鈕T1,開啟油煙調節風機按鈕B1,加入物料。氣泵8產生的高壓氣流把熔化后的油通過輸油管3帶入噴油管26通過旋轉霧化噴頭25成霧狀噴涂在物料上,滾筒2內的殘留油煙氣在風機12工作時產生負壓的作用驅動下沿風管14內排出。工作結束時,先關閉油量控制閥19,后關閉油煙調節風機停止按鈕B2和滾筒停止按鈕T2。最后關閉氣泵停止按鈕A2及總電源開關T。-->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干果上油機,由滾筒(2)、氣泵(8)、傳動軸(11)、機架(4)、托輥(5)、料斗(6)、調節支腿(7)及電機(9)等組成。其特征在于由輸油管(31)、噴油管(26)、油桶(1)、油量調節閥(19)組成噴油霧化裝置。由風機(12)、風管(14)、風量調節門(15)和支撐骨架(13)組成油煙調節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干果上油機,由滾筒(2)、氣泵(8)、傳動軸(11)、機架(4)、托輥(5)、料斗(6)、調節支腿(7)及電機(9)等組成。其特征在于由輸油管(31)、噴油管(26)、油桶(1)、油量調節閥(19)組成噴油霧化裝置。由風機(12)、風管(14)、風量調節門(1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忠新,楊軍,洪英,韓小軍,崔寬波,
申請(專利權)人: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6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