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含一電子裝置本體、一支撐件及一承載座,該支撐件設置于該電子裝置本體,該支撐件設置于該承載座,該電子裝置本體與該支撐件之間產生一展開角度,以使電子裝置的底部抵設于該承載座,并站立于一物體表面。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電子裝置無需設置于另外的支撐架,即可站立于物體表面,有效提升攜帶性及使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電腦的發展已由早期機房到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衍生到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觸控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其通過觸控熒幕的技術,讓使用者可直覺式的在電腦熒幕上直接點選目標項目,并由兩指以上的撥開或擠壓動作來放大和縮小熒幕上的圖像或文字,這種直接在熒幕上點選的操作方式,迫使使用者與熒幕間的距離需要更加拉近。以往傳統電腦使用者與熒幕之間,隔著鍵盤操作方式,反不如可攜式電子裝置以觸控熒幕作為操作界面來得便捷;加上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以一單純片體的結構,讓使用者更能隨心所欲的在熒幕上觸摸與操作。由于可攜式電子裝置通常結構簡捷、外觀精致,常能吸引使用者的喜愛,但其外表卻容易因刮痕或臟污而影響其美觀;因此市面上即出現各種材質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護套,這些護套通常包覆于這些電子裝置12的背面,并鏤空顯示熒幕部分以供操作,用于保護機身表面的美觀;此外,許多可攜式電子裝置本身為一片體的結構,沒有額外的支撐裝置,如平板電腦等比較大型的裝置,使用者需隨時以一手支撐著電腦的重量,另一手來操作,甚至連放在桌上或腿上時,都需要通過使用者手掌的支撐,方能使顯示熒幕站立,以獲得使用者最佳的觀看角度,如此對使用者而言極其不便,長時間使用更容易造成使用者手臂的疲勞,而且可攜式電子裝置經常拿在手上使用,雙手除了操作外,也需要握持以防墜落,故在久握后也會造成手部酸麻,加上這類可攜式的電子裝置為了讓產品的美觀,通常外表會設計較為光滑圓弧的流線,如此更不利于手部的握持。再者,一般平板電腦主要設計是供使用者拿在手上使用,然后一般10時熒幕的平板電腦其尺寸通常約在18cmx24cm,重量最少超過500g,以方便一手抓住平板電腦的一側,另一手操作電腦的觸控熒幕,而其抓住熒幕一邊的手不但要支撐電腦的重量,但因手握處并不在電腦的重心上,故也要支撐地心引力所產生的杠桿力量,反會增加手部的負荷及降低手部的支撐時間,造成使用者手臂的疲勞與負擔。但是現有電子裝置若需要站立于一物體表面上,必須通過一支撐架,現有電子裝置再設置于支撐架上,如此現有電子裝置于攜帶時必須多攜帶支撐架,若無攜帶支撐架,則無法使現有電子裝置站立于物體表面,導致攜帶性及方便性降低。有鑒于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可獨立地站立于一物體表面,不須另外設置于支撐架,有效提升攜帶性及方便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可獨立地站立于一物體表面,不需另外設置于一支撐架,有效提升攜帶性及方便性。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包含:一電子裝置本體,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一顯示區域;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設置于該第二表面;以及一承載座,供該支撐件設置;其中該第二端以該第一端為翻轉中心翻轉,并遠離該第二表面,使該電子裝置本體的底部抵設于一承載座,以站立于一物體表面。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6A至圖6E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圖7A及圖7B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三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圖8A及圖8B為本專利技術的第四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圖9A及圖9B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五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 電子裝置10 電子裝置本體101 第一表面103 第二表面105 容置槽1051 第一側壁10511 定位件1053 第二側壁10531 定位件12 支撐件121 第一端1211第一翻轉軸123 第二端1231第二翻轉軸1233 滑槽1234 開口124 卡合機構1241第一樞接件12413第一樞接部12414第一彈性體1243第二樞接件12433第二樞接部12434第二彈性體 1244 鎖固件1245 調整部12451 容置槽12452 滑塊14 承載座141 卡合機構1411第一樞接件14111 第一^^槽14113第一樞接部1412 彈性體1413第二樞接件14131 第二卡槽14133第二樞接部1414 樞接件14141 樞接部1415 鎖固件14151 卡扣部14153 調整部143 電腦周邊裝置144 溝槽16 傳輸模塊161 第一無線傳輸裝置163 第二無線傳輸裝置2 物體表面具體實施例方式茲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后:現有電子裝置若需要站立于一物體表面上,必須通過一支撐架,現有電子裝置再設置于支撐架上,如此現有電子裝置于攜帶時必須多攜帶支撐架,若無攜帶支撐架,則無法使現有電子裝置站立于物體表面。而本專利技術是改善上述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電子裝置本身就具有支撐結構,無需另外攜帶及使用支撐架,即能使電子裝置站立于物體表面。請參閱圖1及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及使用狀態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1,電子裝置I可為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車用導航裝置或其他具有顯示面板的電子裝置,而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I是以平板電腦為例。電子裝置I包含一電子裝置本體10及一支撐件12,電子裝置本體10具有一第一表面101及一第二表面103,在第一表面101上具有一顯不區域。支撐件12具有一第一端121及一第二端123,第一端121設置于電子裝置本體10的第二表面103,第二端123位于電子裝置本體10的第二表面103上。使用電子裝置I時,使用者拉開支撐件12的第二端123,第二端123以第一端121為翻轉中心翻轉,并遠離電子裝置本體10的第二表面103。當支撐件12遠離電子裝置本體10的第二表面103時,支撐件12與第二表面103間產生一展開角度,然后使用者將電子裝置I設置于一物體表面2上,電子裝置本體10的底部及支撐件12的第二端123設置于物體表面2,電子裝置本體10與支撐件12間的展開角度使電子裝置I于物體表面2上維持平衡而站立。圖2為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態樣,電子裝置本體10與支撐件12間的展開角度為銳角(小于90度),所以電子裝置本體10與物體表面2間的角度較大,使用者可較近地觀看電子裝置I的顯示區域;請一并參閱圖3,其是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實施態樣,在圖3中電子裝置本體10與支撐件12間的展開角度為鈍角(大于90度),所以電子裝置本體10與物體表面2間的角度較小,使用者可較遠地觀看電子裝置I的顯示區域,所以使用者可依據自己需求調整電子裝置本體10與支撐件12間的展開角度,進而調整觀看電子裝置I的顯示區域的距離。本實施例揭示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1,電子裝置本體10設有支撐件12,電子裝置I通過電子裝置本體10及支撐件12而站立于物體表面2上。現有電子裝置必須另外設置于支撐架,并通過支撐架而站立于物體表面。本實施例的支撐件12直接設置于電子裝置本體10上,不需要另外攜帶及使用支撐架,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I的攜帶性及方便性較現有電子裝置佳。再參閱圖1及圖2,可于電子裝置I的第二表面103還設置一容置槽105,支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包含:電子裝置本體,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顯示區域;支撐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端設置于該第二表面;以及承載座,供該支撐件設置;其中該第二端以該第一端為翻轉中心翻轉,并遠離該第二表面,使該電子裝置本體的底部抵設于一承載座,以站立于一物體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31 TW 1001396771.一種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包含: 電子裝置本體,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顯示區域; 支撐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端設置于該第二表面;以及 承載座,供該支撐件設置; 其中該第二端以該第一端為翻轉中心翻轉,并遠離該第二表面,使該電子裝置本體的底部抵設于一承載座,以站立于一物體表面。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端具有第一翻轉軸,該第一翻轉軸的兩端設置于該第二表面,使該支撐件的該第二端以該第一翻轉軸為翻轉中心翻轉。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本體的該第二表面還設有容置槽,該容置槽的兩側分別具有定位件,該支撐件的該第一翻轉軸的兩端分別樞設于該兩定位件,該支撐件容置于該容置槽。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站立的電子裝置,還包含: 卡合機構,設置于該承載座,該支撐件的該第二端卡設于該卡合機構。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件的該第二端具有第二翻轉軸,該第二翻轉軸卡設于該卡合機構,該電子裝置本體以該第二翻轉軸為翻轉中心翻轉。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卡合機構包含: 樞接件,具有兩個樞接部,該第二翻轉軸的兩端分別設置于該二樞接部。7.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站 立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卡合機構包含: 第一樞接件,嵌設于該承載座; 第二樞接件,嵌設于該承載座,該第二樞接件與該第一樞接件呈對稱設置,該第二翻轉軸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一樞接件及該第二樞接件樞接;以及 鎖固件,嵌設于該承載座,并位于該第一樞接件與該第二樞接件之間; 其中該鎖固件卡設于該第一樞接件及該第二樞接件,該第一樞接件及該第二樞接件樞接于該第二翻轉軸的兩端;該鎖固件松開該第一樞接件及該第二樞接件,該第一樞接件及該第二樞接件脫離該第二翻轉軸的兩端。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樞接件包含第一卡槽及第一樞接部,該第二樞接件包含第二卡槽及第二樞接部,該第一卡槽及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卡槽及該第二樞接部呈對稱設置,該鎖固件包含兩個卡扣部,該兩個卡扣部分別卡設于該第一卡槽及該第二卡槽,該第一樞接部及該第二樞接部分別與該第二翻轉軸的兩端樞接。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卡合機構還包含: 彈性體,連接于該第一樞接件與該第二樞接件之間。10.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站立的電子裝置,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建瑋,劉政燻,許進福,
申請(專利權)人: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