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具有呈并排放置的多個篩墊(2)形式的篩分介質的振動篩。所述篩墊(2)具有各自被接納在一個托架(1)中的端部(13、14),并且兩個相鄰的篩墊(2)的端部(13、14)被接納在每個托架(1)中。所述篩墊(2)的端部(13、14)被放置一狹槽(6)中,該狹槽位于所述托架(1)的兩個直立梁(4、5)之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具有呈多個平行篩墊(screening mat)形式的篩分介質(screeningmedia)的振動篩。
技術介紹
在用于將例如碎石和砂砂分離至不同尺寸石塊的振動篩中,具有篩孔的篩分介質被用于允許小于篩孔的石頭穿過篩孔。篩分介質被放置在某種支撐結構上,其通常具有格柵的形式。篩分介質是時常被替換的易損部件。對很多振動篩來說,篩分介質具有模塊的形式,包括用于篩墊的支撐結構。當替換篩分介質時,整個模塊被替換。從而,必須儲存并且運輸完整的模塊。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能夠使用相同的篩墊,而與振動篩的設計和制造無關。篩墊的尺寸適應于實際的振動篩。根據本專利技術,用于篩墊的托架被放置在現有的振動篩中。托架適應于將被放置在其中的振動篩的支撐結構的設計。然而,與振動篩的設計無關,每個托架用以接納篩墊的部分是相同的。與振動篩的設計無關,相同類型的篩墊被使用。在裝入振動篩之前,篩墊被切割成適當的長度。由于剛好在安裝之前篩墊可以被切割成合適的長度,所以所述篩分介質能卷繞成卷或以較長的長度被儲存并且運送。通常當磨損的篩墊被替換為新的篩墊時,托架未被替換。因此,與以前的系統相比,像在上文指出的那樣,篩分介質被放置在支撐件上以形成模塊,從而簡化了處理,例如運輸,儲存和安裝。并且,在無任何穿透的緊固機構的情況下,篩墊在振動篩中的安裝被以簡單但仍然可靠的方式進行。在說明書中,表述“下”、“上”和相似的表述是基于附圖中顯示的方向并且像通常使用的那樣。當閱讀下列不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時,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專利技術的更進一步的目的和優點將顯而易見。附圖說明下面借助于示例和附圖將進一步描述本專利技術。圖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包含模塊化篩分介質的振動篩的部分透視圖,圖2是圖示篩分介質固定至托架的橫斷面圖,圖3是圖2中托架的橫斷面圖,圖4是圖1和2的篩分介質的橫斷面圖,并且圖5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楔形物的橫斷面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振動篩中,托架I適于被接納在現有的支撐結構上。呈篩墊2形式的篩分介質被接納在托架I的頂部上并且固定至托架I。并排放置的多個篩墊2形成振動篩的篩分臺(screening deck)。振動篩的現有支撐結構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設計,并且經常形成格柵。在圖1中,現有的支撐結構由附圖標記25表示。為了固定,兩個相鄰的篩墊2的端部被接納在托架I中的狹槽6中,并且楔形物3被向下擠壓在托架I的狹槽6中的篩墊2之間。將在下面進一步描述固定方式。借助于本專利技術,振動篩的支撐結構配備有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托架I。托架I適于被安裝在實際振動篩上。然后按照如上面指出的方式,多個篩墊2被安裝在托架I上。篩墊2被放置成橫向于在振動篩上的材料,例如碎石、砂礫等的行進方向,由此相鄰的篩墊2之間的連接處也被放置成橫向于石頭、砂礫等的行進方向。如果連接處被放置在與石頭、砂礫等行進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則存在一些材料沿所述連接處前進并且不以適當方式被分離的風險。托架I被延長。每個托架I有兩個直立梁4、5,在兩個直立梁4、5之間形成狹槽6。梁4、5延伸托架I的整個長度。在上部中并且如橫斷面所示,每個梁4、5具有多個突起部分和凹槽。在每個托架I中,一些突起部分和凹槽被彼此面對面地放置在梁4、5的表面上。因此,所述突起部分和凹槽被放置在托架I的狹槽6的兩個相對側上。如橫斷面所示,每個梁4、5在上側的外側拐角處具有外側突起7,并且在上側的內側拐角處具有內側突起8。在每個梁4、5的上表面,在內側突起8和外側突起7之間形成上側凹槽10。每個內側突起8形成內側拐角的上表面和面對托架I的另一個梁4、5的垂直表面。在內側突起8向下一段距離處,在面對托架I另一個梁的表面上形成下側突起9。在內側突起8和下側突起9之間形成內側凹槽11。每個篩墊2均具有相對的端部13、14。端部13、14從篩墊2指向下方。倒角22在端部13、14的下端的相互面對的側上。在每個篩墊2的一端處,保護件15從篩墊向下伸出并且平行于端部13、14。保護件15置于篩墊2的一端處,并且保護件與相鄰的端部13之間的距離適合托架I的梁4、5的厚度,其適合的厚度使得梁4、5能被接納在保護件15和端部13之間。保護件15用于保護很可能被來自穿過篩墊2的顆粒物撞擊到的托架I的梁5的外表面12。各個端部13、14的外側,即每個篩墊2的相對兩側,大致是豎直的且具有臺階。通過臺階形式,形成延伸少于下部26的上部16。端部13、14的所述外側的形式適合于楔形物3的形式。端部13、14具有多個與梁4、5的突起和凹槽互補的突起和凹槽。在篩墊2的每個端部13、14的內側,并且如橫斷面所示,存在上側突起17和下側突起18。在上側突起17和下側突起18之間形成下凹槽21。在每個端部13、14的內側拐角中形成拐角凹槽19。鄰近拐角凹槽19,進一步在水平面上形成內側凹槽20。篩墊2的端部13、14的突起17、18和凹槽19-21延伸篩墊2的整個長度。楔形物3是伸長的、相對較薄的部件,并且具有與托架I和篩墊2的長度相對應的長度。參見側視圖,如圖5中,楔形物3具有上部23。楔形物3的上部23借助于倒角過渡到下部24,從而下部24比楔形物3的上部23薄。下部24在相對兩側上具有多個水平或者縱向的冠頂,所述冠頂在安裝后幫助楔形物3在篩墊2之間保持到位。楔形物3和相鄰的篩墊之間的摩擦力借助于冠頂而被增加。楔形物3的下部24的下側邊緣被弄尖。相比于如果楔形物3具有恒定厚度,由于弄尖的下端和較薄的下部24,促進楔形物3的插入。使用中,第一篩墊2的一個端部13、14置于一個托架I的狹槽6內,而且端部13、14連接至托架I的一個梁4、5。在示出的實施例中,在梁4、5的外側拐角處,外側突起7被接納在端部13、14的內側凹槽20中。梁4、5的內側突起8被接納在端部13、14的拐角凹槽19中。梁4、5的下側突起9被接納在端部13、14的下側凹槽21中。端部13、14的上側突起17被接納在梁4、5的內側凹槽11中。端部13、14的下側突起18置于梁4、5的下側突起9下方。協作配合的突起和凹槽相互緊靠地放置。在篩墊2的端部13、14與托架I的梁4、5之間的豎直連接處上,各個部件的兩個突起部置于另一部件的突起部下方。在將第一篩墊2的一個端部放置在托架I的狹槽6內之后,第二篩墊2的端部13、14被放置在托架I的狹槽6內。第二篩墊2的端部13、14和托架I的梁4、5的對應的突起和凹槽以與如同上面描述的第一篩墊2的端部13、14和托架I的梁4、5的相同的方式配合。利用力配合作用將突起接納在各個凹槽中。在每個托架I中,放置一個篩墊2的具有相鄰的保護件15的一個端部13和另一個篩墊2的不具有相鄰的保護件的一個端部14。保護件15置于梁4、5上,與砂礫等的行進方向相對指向。與砂礫等的行進方向相對指向的梁4、5具有被分離的碎塊撞擊到的危險。最后,楔形物3被向下擠壓在接納于托架I內的兩個篩墊2的端部13、14之間。由于楔形物3具有較薄的下部24的形式,楔形物3容易壓下第一距離。為了楔形物3的最終壓下,通常使用錘子等。在被接納于托架I的狹槽6內的兩個篩墊2的外側上,楔形物3的上部23和下部24將分別緊靠上部16和下部26。通過楔形物3,兩個篩墊2的端部的突起和托架I的梁4、5的突起被分別強制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3.03 SE 1050201-11.一種振動篩,所述振動篩具有呈并排放置的多個篩墊(2)的形式的篩分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篩墊(2)具有被各自接納在一個托架(I)中的端部(13、14),并且在每個托架(1)中有兩個相鄰的篩墊(2)的端部(13、14)被接納。2.根據權利要求1的振動篩,其中每個托架(I)適于被放置在所述振動篩的特定支撐結構上,其中每個托架(I)被延伸成具有兩個直立梁(4、5),在所述直立梁(4、5)之間形成狹槽¢),其中兩個相鄰的篩墊(2)的每一個篩墊的一個端部(13、14)被放置在所述托架的狹槽¢)中,并且其中所述梁(4、5)沿著所述托架(I)的長度延伸。3.根據權利要求2的振動篩,其中每個所述梁(4、5)均具有多個突起和凹槽,并且其中所述篩墊⑵的端部(13、14)具有與所述托架⑴的梁(4、5)的突起和凹槽互補的突起和凹槽。4.根據權利要求3的振動篩,其中所述篩墊(2)的端部(13、14)和所述托架(I)的梁(4,5)的突起及凹槽的數量相配合,以將所述端部(13、14)保持在所述梁(4、5)處,其中在所述篩墊(2)的端部(13、14)和所述托架(I)的梁(4、5)之間的縱向連接處上,各個部件的兩個突起位于另一部件的突起下方并且緊靠另一部件的突起,并且其中所述突起(8、9 ;17、18)和凹槽(11 ;20)分別延伸所述托架⑴的梁(4、5)和所述篩墊⑵的端部(13、14)的整個長度。5.根據權利要求4的振動篩,其中在面對彼此的表面上,每個梁(4、5)均具有內側突起(8)和下側突起(9),且在所述內側突起(8)和所述下側突起(9)之間有一下側凹槽(11),并且其中每個篩墊(2)的每個端部(13、14)均具有上側突起(17)和下側突起(18),且在所述上側突起(1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茨·馬姆伯格,
申請(專利權)人:山特維克知識產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