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孔性膜,其為包含聚乳酸系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B)和填充劑(C)的多孔性膜,在樹脂(A)和樹脂(B)的合計100質量%中,樹脂(A)的含量為10~95質量%,樹脂(B)的含量為5~90質量%,相對于樹脂(A)和樹脂(B)的合計100質量份,包含填充劑(C)1~400質量份,并且,孔隙率為1~80%。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柔軟性、透濕性、耐熱性和耐滲出性優異的聚乳酸系多孔性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聚乳酸系多孔性膜。
技術介紹
近年來,在環境意識提高的情況下,由塑料制品的廢棄導致的土壤污染問題和由焚燒導致的二氧化碳增加所引起的地球變暖問題受到關注。作為對前者的對策,各種生物降解樹脂得以積極地研究、開發,作為對后者的對策,即使焚燒也不在大氣中帶來新的二氧化碳的負荷的由生物質(來源于植物的原料)形成的樹脂得以積極地研究、開發。滿足這兩個目的,并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較有利的聚乳酸受到關注。然而,如果要將聚乳酸應用于聚乙烯等聚烯烴用作代表性原材料的軟質膜用途,則柔軟性、耐沖擊性不足,因此為了改善這些特性而實用化,進行了各種嘗試。在多孔性膜的領域中,例如,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將包含聚乳酸樹脂、填充劑和一般的聚酯系增塑劑的片至少進行單軸拉伸而成的多孔性片。此外,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相對于除了聚乳酸系聚合物和脂肪族芳香族共聚聚酯以外還包含選自脂肪族多元羧酸酯、脂肪族多元醇酯、脂肪族多元醇醚和羥基酸酯中的一般的增塑劑的膜,配合微粉狀填充材,從而形成了孔隙的多孔性膜。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 - 112867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 - 149679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課題上述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技術中,雖然具有一定的透濕性提高的效果,但還不充分,此外,耐熱性和耐滲出性差。耐熱性是為了提高制膜而成的膜的加工性而要求的性能。耐滲出性是除了加工性以外,為了提高制品化后的品質而要求的性能。即,迄今為止,進行了透濕性優異、生物降解性并且高生物質度的柔軟膜的研究,但其透濕性能不充分,此外,具有耐熱性和耐滲出性也優異的性能的膜的專利技術仍未實現。本專利技術鑒于這樣的現有技術的背景,提供柔軟性、透濕性、耐熱性和耐滲出性優異的聚乳酸系多孔性膜。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本專利技術是一種多孔性膜,其為包含聚乳酸系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B)和填充劑(C)的多孔性膜,在樹脂(A)和樹脂⑶的合計100質量%中,樹脂㈧的含量為10 95質量%,樹脂⑶的含量為5 90質量%,相對于樹脂⑷和樹脂⑶的合計100質量份,包含填充劑(C) 1 400質量份,并且,孔隙率為I 80%。此外,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式是一種多孔性膜,其為包含聚乳酸系樹脂(A)和聚乳酸系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B)的多孔性膜,透濕率為IOOOg/(m2 天)以上,熱水處理后的質量減少率為10%以下,并且,拉伸彈性模量為50 2000MPa。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可提供柔軟性、透濕性、耐熱性和耐滲出性優異的聚乳酸系多孔性膜。本專利技術的多孔性膜可以優選用于需要柔軟性、透濕性和耐熱性的用途。具體而言,可以優選用于床用床單、枕套、衛生巾、紙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背片等醫療衛生材料;雨天用衣類、手套等的衣料材料;垃圾袋、堆肥袋、或蔬菜、水果等的食品用袋、各種工業制品的袋等包裝材料等。具體實施例方式專利技術人等對上述課題,即柔軟性、透濕性、耐熱性和耐滲出性優異的聚乳酸系多孔性膜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是通過具有特定的組成,并且使膜的孔隙率符合一定的條件,從而首次成功地解決了上述課題。即本專利技術是一種多孔性膜,其為包含聚乳酸系樹脂(A)、除了聚乳酸系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⑶和填充劑(C)的多孔性膜,在樹脂(A)和樹脂⑶的合計100質量%中,樹脂(A)的含量為10 95質量%,樹脂(B)的含量為5 90質量%,相對于樹脂(A)和樹脂(B)的合計100質量份,包含填充劑(C) I 400質量份,并且,孔隙率為I 80%。以下,對本專利技術的多孔性膜進行說明。(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本專利技術的多孔性膜包含聚乳酸系樹脂(在本專利技術中,稱為樹脂(A))是重要的。此夕卜,所謂聚乳酸系樹脂,是指將選自L 一乳酸單元和D —乳酸單元中的單體單元作為主要構成成分的聚合物。這里所謂主要構成成分,是指在聚合物的構成單元中乳酸單元的質量比例最大。乳酸單元的質量比例優選在聚合物100質量%中為70質量% 100質量%。作為聚乳酸系樹脂,優選使用聚L 一乳酸、聚D —乳酸等。本專利技術中所謂聚L 一乳酸,是指在聚合物中的全部乳酸單元100摩爾%中,L 一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超過50摩爾%且為100摩爾%以下。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中所謂聚D —乳酸,是指在聚合物中的全部乳酸單元100摩爾%中,D —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超過50摩爾%且為100摩爾%以下。聚L 一乳酸根據D —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而樹脂本身的結晶性變化。即,如果聚L 一乳酸中的D —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增多,則聚L 一乳酸的結晶性降低,接近于非晶。相反地,如果聚L 一乳酸中的D —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減少,則聚L 一乳酸的結晶性提高。同樣地,聚D —乳酸根據L 一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而樹脂本身的結晶性變化。即,如果聚D-乳酸中的L 一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增多,則聚D—乳酸的結晶性降低,接近于非晶。相反地,如果聚D —乳酸中的L 一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減少,則聚D —乳酸的結晶性提高。關于聚L 一乳酸中的 L 一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或聚D —乳酸中的D —乳酸單元的含有比例,從維持組合物的機械強度的觀點出發,在全部乳酸單元100摩爾%中優選為80 100摩爾%,更優選為85 100摩爾%。本專利技術中使用的聚乳酸系樹脂,可以將乳酸單元以外的其它單體單元共聚。作為其它單體,可舉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庚二醇、己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醇、1,4 一環己烷二甲醇、新戊二醇、甘油、季戊四醇、雙酚A、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丁二醇等二醇化合物;草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丙二酸、戊二酸、環己烷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萘二甲酸、雙(對羧基苯基)甲烷、蒽二甲酸、4,4’一二苯基醚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一 5—磺酸鈉、間苯二甲酸一 5—四丁基等二羧酸;乙醇酸、羥基丙酸、羥基丁酸、羥基戊酸、羥基己酸、羥基苯甲酸等羥基羧酸;己內酯、戊內酯、丙內酯、十一內酯、1,5 一氧雜環庚烷一 2 —酮等內酯類。上述其它單體單元的共聚量在聚合物中的單體單元整體100摩爾%中,優選為O 30摩爾%,更優選為O 10摩爾%。另外,在上述單體單元中,優選根據用途選擇具有生物降解性的成分。此外,關于聚乳酸系樹脂,在主成分為聚L 一乳酸的情況下,優選少量混合聚D -乳酸,此外,在主成分為聚D —乳酸的情況下,優選少量混合聚L 一乳酸。其原因是,由此形成的立體絡合物結晶與通常的聚乳酸的結晶(α結晶)相比熔點高,因此膜的耐熱性提高。關于聚乳酸系樹脂的質均分子量,為了滿足實用的機械特性,優選為5萬 50萬,更優選為8萬 40萬,進一步優選為10萬 30萬。作為聚乳酸系樹脂的制造方法,詳細如后所述,但可以使用已知的聚合方法。具體而言,可舉出由乳酸開始的直接聚合法、介由丙交酯的開環聚合法等。本專利技術的多孔性膜所包含的樹脂(A)的含量在樹脂(A)與后述的樹脂(B)的合計100質量%中為10 95質量%是重要的。在樹脂(A)和樹脂⑶的合計100質量%中,樹脂㈧的含量低于10質量%的情況下,耐熱性和耐滲出性不足。在樹脂㈧的含量超過95質量%的情況下,柔軟性不足。樹脂(A)的含量在樹脂(A)和樹脂(B)的合計100質量%中,優選為20 90質量%,進一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8.18 JP 182840/20101.一種多孔性膜,其為包含聚乳酸系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B)和填充劑(C)的多孔性膜, 在樹脂(A)和樹脂⑶的合計100質量%中,樹脂(A)的含量為10 95質量%,樹脂(B)的含量為5 90質量%, 相對于樹脂(A)和樹脂(B)的合計100質量份,包含填充劑(C) I 400質量份,并且, 孔隙率為I 8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性膜,樹脂(A)為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的混合物。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性膜,樹脂(B)為選自具有聚醚鏈段和聚乳酸鏈段的嵌段共聚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山村剛平,坂本純,末岡雅則,新沼館浩,
申請(專利權)人:東麗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