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銀鯧幼魚飼養裝置
,特別是涉及一種銀鯧幼魚飼養試驗裝置。
技術介紹
銀鯧(Pampus argenteus)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南沿海的海洋經濟魚類,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與市場需求。然而,隨著全球水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捕撈強度的不斷增力口,全球范圍內的銀鯧資源已明顯萎縮。鑒于此,自本世紀初,國內陸續開始開展銀鯧的人工育苗及繁育工作。近幾年來,隨著銀鯧養殖及繁殖基礎生物學的研究,銀鯧人工育苗的技術手段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國內已成功繁育獲得了銀鯧的子一代苗種。但目前在銀鯧的人工養殖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如在養成階段的營養學參數、水環境因子等方面。由于銀鯧的自身生物學特性,對養殖過程中的日常換水、吸污等操作極易敏感,且應激性反應強烈,最終導致飼養成活率比較低。因而,如何在銀鯧幼魚的飼養試驗過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操作性脅迫,提高飼養試驗的成活率是目前的主要命題之一。因此,需要設計一種銀鯧幼魚飼養試驗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銀鯧幼魚飼養試驗裝置,,減少飼養試驗過程中的操作性脅迫,提高銀鯧飼養試驗過程中的成活率。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銀鯧幼魚飼養試驗裝置,包括飼養池、進水管和池底排水管,所述飼養池上部開口、下部成下凹的圓錐形,所述飼養池上部開口處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裝有進水閥,所述進水管末端出水口處裝有過濾袋,所述飼養池側壁上裝有潛水泵,所述潛水泵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插入飼養池的水面,所述出水管與飼養池的水面成30至45度夾角,利用水流作用將整個飼養池中的水體旋轉,便于將殘餌與排泄物集中于池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銀鯧幼魚飼養試驗裝置,包括飼養池(8)、進水管(2)和池底排水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飼養池(8)上部開口、下部成下凹的圓錐形,所述飼養池(8)上部開口處有進水管(2),所述進水管(2)裝有進水閥(1),所述進水管(2)末端出水口處裝有過濾袋(6),所述飼養池(8)側壁上裝有潛水泵(4),所述潛水泵(4)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插入飼養池(8)的水面,所述出水管(7)與飼養池(8)的水面成30至45度夾角,所述飼養池(8)圓錐形底部的最低點裝有排污管(9),所述的排污管(9)上端封閉、下部管壁上有小孔,所述排污管(9)連接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上裝有排水閥(5),所述排水管(10)另一端與排水立管(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銀鯧幼魚飼養試驗裝置,包括飼養池(8)、進水管(2)和池底排水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飼養池(8)上部開口、下部成下凹的圓錐形,所述飼養池(8)上部開口處有進水管(2 ),所述進水管(2 )裝有進水閥(I),所述進水管(2 )末端出水口處裝有過濾袋(6 ),所述飼養池(8 )側壁上裝有潛水泵(4 ),所述潛水泵(4 )有出水管(7 ),所述出水管(7 )插入飼養池(8)的水面,所述出水管(7)與飼養池(8)的水面成30至45度夾角,所述飼養池(8)圓錐形底部的最低點裝有排污管(9...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士明,施兆鴻,王建鋼,尹飛,孫鵬,高權新,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