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地下微灌溉裝置,屬于農(nóng)業(yè)節(jié)水灌溉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破土錐、外管,破土錐安裝在外管下端,外管內安設有進退旋轉桿、進水管、固定器、刮土器、灌水器,固定器安裝在外管中部,進退旋轉桿、進水管通過固定器安裝在外管內,刮土器安裝在外管內下側,外管下部安設有滑軌,灌水器安裝在滑軌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滿足作物需水要求,采用地下灌溉,能節(jié)約用水,使作物根系能達到最佳的吸水效果,并且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且該裝置可根據(jù)灌溉需要隨意插拔,不需事先埋入地下,灌溉位置和深度均可調,灌水器不易堵塞;裝置便于攜帶,便于安裝,節(jié)水效果好,易于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地下微灌溉裝置,屬于農(nóng)業(yè)節(jié)水灌溉
技術介紹
水是農(nóng)作物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傳統(tǒng)灌溉方式并未考慮作物生長和根系發(fā)育狀況,從而導致水的利用效率極其低下。然而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供水緊張,因此,節(jié)水灌溉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控制灌溉,既可以為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又可以達到節(jié)水的目的。過去農(nóng)業(yè)灌溉普遍采用粗放的地面漫灌形式,水資源浪費嚴重,效率極低。近年來,農(nóng)業(yè)節(jié)水灌溉發(fā)展迅速。節(jié)水灌溉所采用的灌溉設備有:噴灌、微噴灌、滴灌、滲灌或地下滴灌等。噴灌由于在地面上進行,容易受氣候條件如干旱、風力過大等因素造成水的蒸發(fā)和漂移損失較大,使得節(jié)水效果并不理想;微噴灌、滴灌、滲灌等雖然具有很好的節(jié)水效果,但仍存在灌溉后地表水分蒸發(fā)產(chǎn)生的水分損失問題;地下滴灌對節(jié)水農(nóng)業(yè)灌溉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目前,涉及的地下灌溉有:地下灌溉的裝置和方法(87104234)、一種植物地下灌溉系統(tǒng)(00136562.2 )、脈沖地下灌溉系統(tǒng)(201110074183.8 )、地下灌溉系統(tǒng)(200310119540.3)、一種無壓根區(qū)局部控水地下灌溉系統(tǒng)(03108051.0)、一種地埋式壓力涌泉根灌灌水器(201110411698.2)及水纜地下灌溉系統(tǒng)及其應用(200910071473.X)等專利提供了地下灌溉的方法和系統(tǒng),但這些地下滴灌系統(tǒng)大都需事先埋入地下,不能根據(jù)灌溉需要隨意插拔,位置和深度固定,不能隨著作物的生長而變化深度,使作物根系吸收地下水分很難達到最佳效果,或者是容易吸入土壤顆粒等,引起灌水器堵塞。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地下微灌溉裝置,該方法可在最佳位置給作物灌溉,滿足作物需水要求,且灌溉位置及深度均可調,以解決作為根系吸收水分不佳、灌水器容易堵塞的問題。本技術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地下微灌溉裝置,包括破土錐1、外管2,破土錐I安裝在外管2下端,其特征在于:外管2內安設有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固定器6、刮土器7、灌水器8,固定器6安裝在外管2中部,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通過固定器6安裝在外管2內,刮土器7安裝在外管2內下側,外管2下部安設有滑軌9,灌水器8安裝在滑軌9上。所述破土錐I為實心或空心的圓錐體,以減小該裝置插入土壤時的阻力,破土錐I通過其上端設有的螺紋安裝在外管2下端。所述外管2為圓管,其外壁上設有刻度,以表示該裝置中灌水器8距離地面的深度,即灌溉深度,外壁上側焊接有手柄,以便于人手握手柄使力將該裝置插入土壤中,其下側開設有孔,孔大小與灌水器8的外形一致,用于灌水器進出。所述進退旋轉桿3 —端安設有手柄,另一端安設有齒輪。所述灌水器8 一端安設有齒條,齒條與進退旋轉桿3下端安設有的齒輪嚙合,使用時,旋轉進退旋轉桿3的手柄,使轉進退旋轉桿3下端的齒輪旋轉,從而帶動灌水器8的齒條移動,使灌水器8在滑軌9內滑動,另一端為圓錐體,以便灌水器8滑出外管2時減小土壤阻力,順利破土,其下部開設有滑動槽,灌水器8通過滑動槽安裝在外管2下部的滑軌9上,其內部開設有水流通道。所述灌水器8的下側開設有圓形或方形坑槽,坑槽與水流通道連接,坑槽內徑大于水流通道直徑,這樣使出水口與土壤保持一定距離,防止系統(tǒng)內部產(chǎn)生負壓時,吸入土壤顆粒,引起灌水器堵塞。所述進水管4為空心圓管,其上端安設有水閥5,下端與灌水器8開設有的水流通道相連。所述固定器6為帶環(huán)狀卡口的固定桿,環(huán)狀卡口的內徑與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的外徑一致,固定器6通過兩端固定在外管2的內管壁上。所述刮土器7安裝在外管2內壁下側孔的兩側,刮土器7為盒狀物,盒狀物一端為開口,其盒內安裝有彈簧和鐵片,彈簧一端與盒底連接,另一端與鐵片連接,當灌水器8滑動時,鐵片在彈簧的作用下,其刃口始終與灌水器8的外表面貼緊,并刮去灌水器8外面的土。所述滑軌9為兩條平行固定軌道,其通過兩端固定在外管2的內管壁上,軌道與灌水器8的滑動槽配合,其每條軌道上安設有滑動限位閥,以限定灌水器8的滑動,防止灌水器8過進或過退。一種地下微灌溉裝置的工作原理為:當需要灌溉時,根據(jù)作物的類型及灌溉需要,確定最佳灌溉位置,其具體方法是根據(jù)作物根系特征及灌溉需求,首先確定作物根系橫向吸水的最佳距離,并以作物根部為圓心,以該距離為半徑,在圍繞作物根部周圍土壤表面上,找到橫向最佳灌溉圓;然后確定作物根系縱向吸水的最佳位置,即灌溉的最佳深度。選取橫向最佳灌溉圓上的任意點,手握外管2手柄,將破土錐I的尖端對準該點,用力向下壓該裝置,同時注意觀察外壁上的刻度,直到外管2插入到最佳深度,停止下壓。將進水管4與水源連接。逆時針旋轉進退旋轉桿3的手柄,進退旋轉桿3下的齒輪與灌水器8上的齒嚙合,使灌水器8推動刮土器7打開,灌水器8慢慢深入到土壤中,直到灌水器8滑動到過進限位閥,使得進退旋轉桿3不能逆時針轉動為止,這時表示灌水器8已滑動到灌溉位置,可以開始灌溉。打開水閥5,水經(jīng)進水管4、灌水器8的水流通道流入土壤,開始灌溉。灌溉完成時,關閉水閥5,停止灌溉。順時針旋轉進退旋轉桿3的手柄,直到灌水器8滑動到過退限位閥,使得進退旋轉桿3不能順時針轉動為止,刮土器7會隨著灌水器8的后退逐漸關閉,并將灌水器8上的泥土刮掉,這時表示灌水器8已滑動到非灌溉位置,不能灌溉。手握外管2手柄,用力向上提該裝置,將裝置拔出土壤。該裝置在使用時可實現(xiàn)單設備單點灌溉;還可采用單設備實現(xiàn)多點灌溉,即當在某一點灌溉到最佳水量時,可將地下微灌溉裝置調換到另一個最佳位置,進行灌溉;還可以是采用多設備多點灌溉,即選取橫向最佳灌溉圓上的幾個點,分別將地下微灌溉裝置按照所選各點插入到最佳深度,進行灌溉;還可以是隨著作物的生長,調整作物灌溉深度,使作物根系吸收地下水分達到最佳效果。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該裝置采用地下灌溉,不會引起地表水分蒸發(fā)產(chǎn)生的水分損失,在滿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前提下能節(jié)約用水,從而提高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2、該裝置可根據(jù)灌溉需要隨意插拔,不需事先埋入地下,灌溉位置和深度均可調,因此,灌溉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灌溉位置,使作物根系能達到最佳的吸水效果,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降低系統(tǒng)建設和使用成本;3、灌水器只有在灌溉時灌水器才伸入到土壤中,其下側開設有圓形或方形坑槽,在其灌溉完成后縮回外管時通過刮土器將其表面的土壤刮掉,這些措施使其不易吸入土壤顆粒等,有效防止灌水器堵塞。4、裝置便于攜帶,便于安裝,節(jié)水效果好,易于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灌水器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灌水器左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灌水器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各標號為:1:破土錐、2:外管、3:進退旋轉桿、4:進水管、5:水閥、6:固定器、7:刮土器、8:灌水器、9:滑軌。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本技術的內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圍。實施例1:如圖1-2所示,一種地下微灌溉裝置,包括破土錐1、外管2,破土錐I安裝在外管2下端,其特征在于:外管2內安設有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固定器6、刮土器7、灌水器8,固定器6安裝在外管2中部,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通過固定器6安裝在外管2內,刮土器7安裝在外管2內下側,外管2下部安設有滑軌9,灌水器8安裝在滑軌9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下微灌溉裝置,包括破土錐(1)、外管(2),破土錐(1)安裝在外管(2)下端,其特征在于:外管(2)內安設有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固定器(6)、刮土器(7)、灌水器(8),固定器(6)安裝在外管(2)中部,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通過固定器(6)安裝在外管(2)內,刮土器(7)安裝在外管(2)內下側,外管(2)下部安設有滑軌(9),灌水器(8)安裝在滑軌(9)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下微灌溉裝置,包括破土錐(I )、外管(2),破土錐(I)安裝在外管(2)下端,其特征在于:外管(2)內安設有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固定器(6)、刮土器(7)、灌水器(8),固定器(6)安裝在外管(2)中部,進退旋轉桿(3)、進水管(4)通過固定器(6)安裝在外管(2)內,刮土器(7)安裝在外管(2)內下側,外管(2)下部安設有滑軌(9),灌水器(8)安裝在滑軌(9)上。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微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土錐(I)為實心或空心的圓錐體,破土錐(I)通過其上端設有的螺紋安裝在外管(2)下端。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微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為圓管,其外壁上設有刻度,外壁上側焊接有手柄,其下側開設有孔,孔大小與灌水器(8)的外形大小一致。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微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退旋轉桿(3)—端安設有手柄,另一端安設有齒輪。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微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器(8)—端安設有齒條,齒條與進退旋轉桿(3)下端安設有的齒輪嚙合,另一端為圓錐體,其下部開設有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楊啟良,齊亞峰,段曉凡,
申請(專利權)人:昆明理工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