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腔鏡吻合器,包括吻切機構和驅動執行機構,所述的吻切機構包括直板型抵釘座,釘倉和上下兩端分別于釘倉和抵釘座滑動連接的直切刀,所述的驅動執行機構包括管體、固定設置在管體內部后端且內壁面形成有螺紋的傳動螺管、設置在所述的管體內部且后端與傳動螺管內螺紋嚙合連接的中心桿,以及與所述的中心桿傳動連接的電機;其中,所述的抵釘座與管體固定連接,所述的釘倉與管體鉸接,所述的直切刀后部與中心桿可傳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動腔鏡吻合器,結構簡單實用性高,利用電機實現擊發,避免了手動擊發所產生的差異性,增加反饋窗口,提供視覺反饋,提高成功幾率,提高手術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腔鏡吻合器。
技術介紹
醫用吻合器是對消化道生理組織施行外科手術時經常使用的一種醫療器械,現在常用的吻合器在對生理組織實施“閉合、吻合、切割”的操作過程全為手動操作,通常手動操作步驟繁瑣,容易發生誤操作,或者造成手術失敗。另外由于個體差異,手動閉合操作時對組織實施的閉合程度、閉合時間容易產生不一致,擊發操作時擊發力會相差很大,從而降低了手術質量。為克服手動的不足,中國專利201110109722.7公開了一種外科用電動吻合器,包括具有抵釘座、釘倉和執行機構的吻切部以及驅動執行機構的驅動裝置,所述的驅動裝置為電驅動裝置,且該電驅動裝置由電源、控制板以及閉合驅動單元、擊發驅動單元共同組成,閉合驅動單元由閉合電機和閉合傳動機構組成,閉合傳動機構的輸入端與閉合電機連接,閉合傳動機構的輸出端與吻切部的執行機構連接,擊發驅動單元由擊發電機和擊發傳動機構組成,擊發傳動機構的輸入端與擊發電機連接,擊發傳動機構的輸出端與吻切部的執行機構連接,閉合電機和擊發電機均通過導線與控制板連接,控制板通過導線與電源連接。但是上述采用兩個驅動電機,兩個傳動機構,形式復雜不易操做,在需要擊發吻切時,需要同時按下兩個按鈕,容易產生聯動或者干擾,并且安全控制裝置采用手動,同時兩套驅動電機會造成體積、成本的增大,不利于市場化,尤其是不適用于直切型吻合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控制方便的電動腔鏡吻合器。為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腔鏡吻合器,包括吻切機構和驅動執行機構,所述的吻切機構包括直板型抵釘座,釘倉和上下兩端分別于釘倉和抵釘座滑動連接的直切刀,所述的驅動執行機構包括管體、固定設置在管體內部后端且內壁面形成有螺紋的傳動螺管、設置在所述的管體內部且后端與傳動螺管內螺紋嚙合連接的中心桿,以及與所述的中心桿傳動連接的電機;其中,所述的抵釘座與管體固定連接,所述的釘倉與管體鉸接,所述的直切刀后部與中心桿可傳動連接。直切刀與中心桿的通過連接件可傳動連接,所述的連接件前端形成有與直切刀尾部卡口匹配的凹槽,所述的連接件后端與中心桿通過環凹槽和銷釘配合傳動連接。在所述的中心桿前端形成有可允許所述的連接件端部插入的凹腔,同時在所述的連接件端部形成有環凹槽,利用貫穿中心桿的銷釘實現中心桿與連接件的傳動。在所述的連接件后端形成有可允許所述的中心桿端部插入的凹腔,同時在所述的中心桿端部形成有環凹槽,利用貫穿連接件的銷釘實現中心桿與連接件的傳動。在所述的中心桿上還固定設置有反饋指示桿,相應地在推管上形成有可允許所述的反饋指示桿前后移動的開口,并在管體上設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反饋面板。在所述的管體內壁上向內突出地形成有多組支撐臺,所述的支撐臺與中心桿接觸以對其支撐定位。所述的管體由兩個截面呈半圓形的管體扣合連接而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電動腔鏡吻合器,結構簡單實用性高,利用電機實現擊發,避免了手動擊發所產生的差異性,增加反饋窗口,提供視覺反饋,提高成功幾率,提高手術效果。作為優選方案,利用離合器的前后移動實現對中心桿和推管的傳動,且利用齒紋嚙合傳動,齒紋傳動效果好,傳遞精細可控,更是提高產品的精細度。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本技術的電動腔鏡吻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的直切刀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電動腔鏡吻合器,包括吻切機構和驅動執行機構,所述的吻切機構包括直板型抵釘座1,釘倉2和上下兩端分別于釘倉和抵釘座滑動連接的直切刀3,所述的驅動執行機構包括管體20、固定設置在管體內部后端且內壁面形成有螺紋的傳動螺管9、設置在所述的管體內部且后端與傳動螺管內螺紋嚙合連接的中心桿5,以及與所述的中心桿傳動連接的電機10 ;其中,所述的抵釘座與管體固定連接,所述的釘倉與管體鉸接,所述的直切刀后部與中心桿可傳動連接。其中,直切刀的前端下部形成有與設置在抵釘座上的T形滑槽對應的滑塊,同時,直切刀的前端上部形成有與釘倉上的滑槽對應的導柱,當直切刀受驅動向前移動時,因為滑塊被T形滑槽限位只能沿T形滑槽向前移動,導柱與滑槽的作用即可拉近釘倉與抵釘座的距離,隨著直切刀行進切割組織,釘倉與抵釘座的靠近即可同步完成縫合。當縫合完畢退出時,隨著直切刀的后退輔以釘倉的彈性復位,釘倉與抵釘座逐步分開,此處與現有技術類似,在此不再贅述。因為中心桿為向前旋進或向后旋退而直切刀只能直線運動,所以直切刀與中心桿的通過連接件可傳動連接,所述的連接件前端形成有與直切刀尾部卡口 31匹配的凹槽,所述的連接件6后端與中心桿通過環凹槽和銷釘配合傳動連接。即,直切刀尾部形成有一個由上下卡板構成的卡口 31,連接塊6上的環凹槽與卡口相對應,將卡口卡入環凹槽內并使連接件的前端部被容置于直切刀尾部開口,這樣即可實現連接塊帶動直切刀前后移動。所述的連接件6與中心桿5通過銷釘和環凹槽的配合傳動,具體地說,在所述的中心桿前端形成有可允許所述的連接件端部插入的凹腔,同時在所述的連接件端部形成有環凹槽,利用貫穿中心桿的銷釘即可實現中心桿與連接件的傳動。當然也可以在所述的連接件后端形成有可允許所述的中心桿端部插入的凹腔,同時在所述的中心桿端部形成有環凹槽,利用貫穿連接件的銷釘即可實現中心桿與連接件的傳動。對于本技術的電動腔鏡吻合器的驅動執行機構,可以采用任意的電動驅動方式,只需要能將中心桿驅動向前后旋進即可實現本技術之目的。下面將以本技術的最佳實施例進行具體說明。所述的驅動執行機構包括管體20、固定設置在管體內部后端且內壁面形成有螺紋的傳動螺管9、設置在所述的管體內部且后端與傳動螺管內螺紋嚙合連接的中心桿5,以及與所述的中心桿傳動連接的電機10。其中,具體地說,所述的管體由兩個截面呈半圓形的管體扣合連接而成,將管體采用分體式結構,便于內部器件設置。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中的前部、前端均是至靠近吻切機構端,后部、后端、尾部均是至遠離吻切機構靠近電機端。所述的傳動螺管相對于管體固定地設置在管體中心處,所述的中心桿前端與抵釘座可傳動連接,后端與傳動螺管螺接并穿過傳動螺管以接近離合器,同時為便于與離合器傳動,所述的中心桿后端形成有腔體結構并在該腔體結構內壁上形成有齒紋14。為便于監控中心桿受控前移的位置,在所述的中心桿上還固定設置有反饋指示桿8,相應地在推管上形成有可允許所述的反饋指示桿前后移動的開口,并在管體上設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反饋面板18,在所述的反饋面板上設置有合格指示標志,在進行顯示反饋指示桿位置的同時,可同時指示是否到達合適位置。在進行腔鏡吻合手術時能確定是否完全激發,因此會降低危險性。所述的電機10及電池11和控制系統12固定設置在與管體尾部固定連接的動力腔17內,電機為微型步進電機或者帶有減速器的微型步進電機,當然也可直接采用外接電源供能。利用電池供能借助控制系統實現電機的步進輸出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展開描述。同時在動力腔的殼體上設置有兩個控制按鈕以分別控制電機的正反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腔鏡吻合器,包括吻切機構和驅動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吻切機構包括直板型抵釘座,釘倉和上下兩端分別于釘倉和抵釘座滑動連接的直切刀,所述的驅動執行機構包括管體、固定設置在管體內部后端且內壁面形成有螺紋的傳動螺管、設置在所述的管體內部且后端與傳動螺管內螺紋嚙合連接的中心桿,以及與所述的中心桿傳動連接的電機;其中,所述的抵釘座與管體固定連接,所述的釘倉與管體鉸接,所述的直切刀后部與中心桿可傳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腔鏡吻合器,包括吻切機構和驅動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吻切機構包括直板型抵釘座,釘倉和上下兩端分別于釘倉和抵釘座滑動連接的直切刀,所述的驅動執行機構包括管體、固定設置在管體內部后端且內壁面形成有螺紋的傳動螺管、設置在所述的管體內部且后端與傳動螺管內螺紋嚙合連接的中心桿,以及與所述的中心桿傳動連接的電機;其中,所述的抵釘座與管體固定連接,所述的釘倉與管體鉸接,所述的直切刀后部與中心桿可傳動連接。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腔鏡吻合器,其特征在于,直切刀與中心桿的通過連接件可傳動連接,所述的連接件前端形成有與直切刀尾部卡口匹配的凹槽,所述的連接件后端與中心桿通過環凹槽和銷釘配合傳動連接。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腔鏡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心桿前端形成有可允許所述的連接件端部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立軍,郭慶鵬,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瑞貝精密機械技術研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