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下平板上的具有穿孔的定塊、與所述定塊的穿孔的軸向方向一致的滑槽和置于所述滑槽中的具有穿孔的滑塊,分別與所述定塊和所述滑塊活動連接并支撐所述上平板的連桿,穿過所述滑塊的穿孔和所述定塊的穿孔并旋轉使所述滑塊沿所述滑槽滑動從而通過所述連桿使所述上平板升降的螺桿。所述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在完成了脛骨截骨和股骨遠端截骨后將其放入間隙中可直觀看出伸直間隙是否均勻并在原位置進行軟組織松解直到達到平衡。同時可以輔助醫生準確確定外翻軸線,并在完成后髁截骨后測量屈曲間隙是否均勻,從而在進行軟組織松解后獲得良好的伸屈平衡。(*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
技術介紹
現代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始于上世紀60年代,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斷發展,業已成為治療晚期關節病變的有效方法,被譽為二十世紀骨科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利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與重建病損的關節,以緩解癥狀、消除疼痛,恢復與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對有骨壞死、粉碎性骨折脫位不能復位者、疼痛及活動障礙的骨關節病、僵直或活動困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癥狀能得到顯著的緩解或消除,關節活動幅度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變形肢體的外觀可明顯改善。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球每年進行的膝關節置換術已超過100萬例,我國每年約有3飛萬人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由于人工關節置換技術療程短,去除疼痛效果明顯,被越來越多的醫患所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手術技術要求較高,力學平衡要求準確。錯誤的力學對線會導致術后股骨髕骨的不穩定,膝前痛,屈曲失穩等問題,并在早期出現松動。目前的膝關節手術通過術前觀察患者腿部的X光片確定股骨外翻角度,在手術中以通髁線或前后軸線(Whiteside line)或后髁線為參考來確定外旋角度,并用力線測量桿來觀察力學對線是否準確。然而外翻角度測量的不準確和左右側軟組織張力的不一致都會使得截骨后伸直間隙的不均勻(成為梯形而不是矩形);通過通髁線或前后軸線或后髁線為參考來確定的外旋角度的不準確會使得截骨后屈曲間隙的不均勻(成為梯形而不是矩形)。屈曲間隙與伸直間隙的不均勻都會導致在進行假體置換后膝關節的力學平衡不合理,而現有的手術器械難以對這種情況作出有效的判斷。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新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本技術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下平板上的具有穿孔的定塊、與所述定塊的穿孔的軸向方向一致的滑槽和置于所述滑槽中的具有穿孔的滑塊,分別與所述定塊和所述滑塊活動連接并支撐所述上平板的連桿,穿過所述滑塊的穿孔和所述定塊的穿孔并旋轉使所述滑塊沿所述滑槽滑動從而通過所述連桿使所述上平板升降的螺桿。優選地,所述上平板的下部設有所述上平板可沿其擺動的繞軸,所述連桿的上端與所述繞軸活動連接。優選地,所述滑槽內設有用于指示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間距的刻度。優選地,所述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張開后的最大高度小于等于35mm。優選地,所述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閉合后的最小高度大于等于4_。優選地,所述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的長度小于等于80mm,寬度小于等于60mmo優選地,所述連桿的數量為4個,其中2個連桿與所述滑塊活動連接,2個連桿與所述定塊活動連接。優選地,所述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由鈦合金或不銹鋼材料制成。本技術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在完成了脛骨截骨和股骨遠端截骨后將其放入股骨與脛骨的間隙中可以直觀地看出伸直間隙是否均勻并在原位置進行軟組織松解直到達到平衡。它同時可以輔助醫生準確的確定外翻軸線,并在完成后髁截骨后測量屈曲間隙是否均勻,從而在進行軟組織松解后獲得良好的伸屈平衡。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的總體視圖。圖2為本技術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的下平板的俯視圖。附圖標記:1、上平板2、下平板3、穿孔4、定塊5、滑槽6、滑塊7、連桿8、螺桿9、繞軸10、刻度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由圖f 2可以看出,本技術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平板I和下平板2,所述下平板2上的具有穿孔3的定塊4、與所述定塊4的穿孔3的軸向方向一致的滑槽5和置于所述滑槽5中的具有穿孔3的滑塊6,分別與所述定塊3和所述滑塊6活動連接并支撐所述上平板I的連桿7,穿過所述滑塊6的穿孔3和所述定塊4的穿孔3并旋轉使所述滑塊6沿所述滑槽5滑動從而通過所述連桿7使所述上平板I升降的螺桿。所述上平板I的上表面必須是平坦的,對其下表面沒有特別的限制。所述下平板2的下表面必須是平坦的,對其上表面沒有特別的限制。所述相互平行,指的是所述上平板I的上表面與所述下平板2的下表面是相互平行的。所述定塊4指的是它固定在所述下平板4上。所述活動連接指的是所述連桿7與和它連接的部件之間的角度可以變化。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上平板I的下部設有所述上平板I可沿其擺動的繞軸9,所述連桿7的上端與所述繞軸9活動連接。此時,所述上平板I與所述下平板2可以處于平行狀態也可以處于非平行狀態。優選地,所述滑槽5內設有用于指示所述上平板I和所述下平板2間距的刻度10。根據所述滑塊6在所述刻度10上的位置可以讀出所述上平板I和所述下平板2的間距。優選地,所述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張開后的最大高度小于等于35_。所述張開指的是旋轉所述螺桿8,使得所述定塊4和所述滑塊6之間的距離最小,所述連桿7盡量垂直于所述下平板2時的狀態。優選地,所述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閉合后的最小高度大于等于4_。所述閉合指的是旋轉所述螺桿8,使得所述定塊4和所述滑塊6之間的距離最大,所述連桿7盡量平行于所述下平板2時的狀態。優選地,所述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的長度小于等于80mm,寬度小于等于60mm。所述長度和寬度指的是所述上平板I或所述下平板2的長度或寬度。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為了方便,在實踐中,所述上平板I或所述下平板2俯視狀態下的形狀是相同的。優選地,所述連桿7的數量為4個,其中2個連桿與所述滑塊6活動連接,2個連桿與所述定塊4活動連接。此時,所述連桿7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持所述上平板I的作用。本技術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同時具有間距測量功能,能夠在進行間隙平衡調整的過程中測量股骨與脛骨的間距,而不需要像目前的手術器械那使用間隙試塊來確定間隙的大小。通過本技術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可以使術者更清楚地觀察股骨與脛骨之間的角度,準確確定截骨量,觀察韌帶平衡,并對截骨后脛骨與股骨之間的間隙進行測量,簡化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手術中將本技術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插入到已經完成截骨的脛骨近端和股骨遠端中間,通過屈膝位和伸膝位來檢測膝關節內、外側軟組織的張力平衡。通過測量脛骨和股骨界面之間內外側間隙的距離,來判定膝關節內外側軟組織張力平衡。膝關節內外側間隙距離相等(關節間隙呈矩形),表示膝關節內外側軟組織張力平衡;間隙距離不相等(關節間隙呈梯形),表示膝關節內外側軟組織張力不平衡。組織張力不平衡可以通過軟組織松解(骨贅的切除、韌帶張力及附著點的調整等)來完成。實際使用時,將完全處于閉合狀態的本技術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插入到已經完成截骨的脛骨近端和股骨遠端中間,然后順時針旋轉螺桿8使得所述上平板I和所述下平板2最大程度的撐開,讓內外側副韌帶均處于拉緊的狀態。如果這時所述上平板I和所述下平板2不平行,所述上平板I傾斜(關節間隙呈梯形),則需要根據間隙的情況進行軟組織松解,直到所述上平板I和所述下平板2平行(關節間隙呈矩形),即達到平衡狀態。類似地,在完成股骨外旋截骨后,將本技術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放入屈膝90°的股骨與脛骨間隙中,可以直觀的觀察到屈曲間隙是否平衡,如果所述上平板I和所述下平板2不平行(關節間隙呈梯形),則需通過軟組織松解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輔助器械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下平板上的具有穿孔的定塊、與所述定塊的穿孔的軸向方向一致的滑槽和置于所述滑槽中的具有穿孔的滑塊,分別與所述定塊和所述滑塊活動連接并支撐所述上平板的連桿,穿過所述滑塊的穿孔和所述定塊的穿孔并旋轉使所述滑塊沿所述滑槽滑動從而通過所述連桿使所述上平板升降的螺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輔助器械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下平板上的具有穿孔的定塊、與所述定塊的穿孔的軸向方向一致的滑槽和置于所述滑槽中的具有穿孔的滑塊,分別與所述定塊和所述滑塊活動連接并支撐所述上平板的連桿,穿過所述滑塊的穿孔和所述定塊的穿孔并旋轉使所述滑塊沿所述滑槽滑動從而通過所述連桿使所述上平板升降的螺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的下部設有所述上平板可沿其擺動的繞軸,所述連桿的上端與所述繞軸活動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關節置換間隙平衡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內設有用于指示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間距的刻度。4.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煒,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飛渡朗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