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包括兩組送繩機構和兩個打環輪座,其中一個打環輪座與第一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另外一個打環輪座與第二動力傳動裝置連接;使用時,兩組送繩機構可以獨立工作,相互不受限制,其中一個打環輪座與第一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另外一個打環輪座與第二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兩個打環輪座其中一個工作時,另外一個處于鎖定狀態,可以自動進行切換,相互不受限制,可以同時刺繡兩種繩無需人工換繩,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腦繡花機機械部件,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可以同時刺繡兩種不同繩子的繩繡裝置。
技術介紹
繩繡裝置是一種安裝在平繡機針桿架上,用普通平繡方法能將各種不同繩子鑲繡在繡品上的裝置。該裝置的電控系統只需接入平繡主機驅動信號及主軸信號,可兼容所有型號電腦刺繡機,具有應用面廣、使用操作簡單等特點。目前,繡花機頭數越來越多,每臺機有20頭至40頭,在生產兩根繩的產品時,現在所使用的繩繡裝置必須用人工換繩,工序繁瑣,勞動強度很大,生產效率低。此外,現有的繩繡裝置的送繩不穩定,刺繡精度低,阻力大,經常會導致丟繩、刺繡效果差,零件的使用壽命短,而且繡出的產品不舒展,同時在工作過程中經常發生斷繩情況,斷繩率高,影響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送繩穩定、斷繩率低、刺繡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安裝方便、而且可以同時刺繡兩種繩無需人工換繩的雙繩繩繡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包括兩組送繩機構和兩個打環輪座,其中一個打環輪座與第一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另外一個打環輪座與第二動力傳動裝置連接。作為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第一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所述第一帶輪與第一電機連接,所述第二帶輪與打環輪座連接,所述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上設置有第一皮帶。作為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第二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傳動軸、第三帶輪和第四帶輪,所述第三帶輪與第二電機連接,所述第四帶輪與傳動軸連接,所述第三帶輪和第四帶輪上設置有第二皮帶,所述傳動軸與打環輪座傳動連接。一種具體優化方案,還包括與第二皮帶相配合的導輪,所述導輪位于第三帶輪和第四帶輪之間。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導輪的數量為兩個。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傳動軸上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打環輪座上設置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作為一種優化方案,所述送繩機構包括送繩電機、送繩輪、與送繩輪相配合的壓繩輪和送繩檢測機構,所述送繩電機與送繩輪傳動連接。作為一種優化方案,所述送繩檢測機構包括送繩檢測桿、固定螺栓、調節螺栓和復位彈簧,所述送繩檢測桿的一端與固定螺栓連接,所述復位彈簧套裝在固定螺栓上,所述固定螺栓與支座固定連接,所述支座上設置有調節槽,所述調節螺栓位于調節槽內,所述復位彈簧遠離送繩檢測桿的一端與調節螺栓固定連接。采用本送繩檢測機構,比現有的繩繡裝置送繩速度提高一倍,送繩穩定,斷繩率低,刺繡精度高,增加了裝置的靈敏度,擺桿幅度縮小了一倍,使零件的使用壽命延長。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送繩檢測桿與支座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感應突起,所述支座上設置有與感應突起相對應的感應器。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調節槽的形狀為圓弧形。調節槽便于對送繩檢測桿進行不同角度的調節。本技術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使用時,兩組送繩機構可以獨立工作,相互不受限制,其中一個打環輪座與第一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另外一個打環輪座與第二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兩個打環輪座其中一個工作時,另外一個處于鎖定狀態,可以自動進行切換,相互不受限制,可以同時刺繡兩種繩無需人工換繩,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動力傳動裝置和第二動力傳動裝置上下排列,節省空間,不影響其他部件的安裝,大大減小了本裝置的體積,安裝方便。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雙繩繩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中第一動力傳動裝置和第二帶輪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附圖1中送繩檢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座;2_壓繩輪;3_送繩輪;4_控制面板;5_送繩圈;6_調節槽;7_調節螺栓;8-送繩槍測桿;9-支座;10-第四帶輪;11-第二帶輪;12_打環輪座;13_第二齒輪;14_第一齒輪;15-傳動軸;16-第一皮帶;17-第二皮帶;18-導輪;19-第一帶輪;20_第三帶輪;21-第一電機;22_第二電機;23_固定螺栓;24_復位彈簧;25_感應器;26_感應突起。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包括基座I和與基座I連接的支座9,基座I上設置有控制面板4,基座I和支座9上設置有兩組送繩機構和兩個打環輪座12,其中一個打環輪座12與第一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另外一個打環輪座12與第二動力傳動裝置連接。第一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21、第一帶輪19和第二帶輪11,第一帶輪19與第一電機21連接,第二帶輪11與打環輪座12連接,第一帶輪19和第二帶輪11上設置有第一皮帶16。第二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22、傳動軸15、導輪18、第三帶輪20和第四帶輪10,第三帶輪20與第二電機22連接,第四帶輪10與傳動軸15連接,第三帶輪20和第四帶輪10上設置有第二皮帶17,傳動軸15與打環輪座12傳動連接。第一動力傳動裝置和第二動力傳動裝置也可以采用齒輪、鏈輪等傳動裝置,只要能夠為打環輪座12提供動力即可。支座9上安裝有兩個導輪18,導輪18位于第三帶輪20和第四帶輪10之間,其中一個導輪18位于第二皮帶17的外側,另外一個導輪18位于第二皮帶17的內側。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導輪18的數量。傳動軸15上設置有第一齒輪14,打環輪座12上設置有第二齒輪13,第一齒輪14與第二齒輪13嚙合。第一電機21和第二電機22位于支座9上。送繩機構包括送繩電機、送繩輪3、與送繩輪3相配合的壓繩輪2、送繩圈5和送繩檢測機構,送繩電機與送繩輪3傳動連接。在垂直于基座I的方向上,位于基座I上部的一組送繩輪3和壓繩輪2的高度低于另外一組送繩輪3和壓繩輪2的高度。送繩檢測機構包括送繩檢測桿8、固定螺栓23、調節螺栓7和復位彈簧24,送繩檢測桿8的一端與固定螺栓23連接,復位彈簧24套裝在固定螺栓23上,固定螺栓23與支座9固定連接,支座9上設置有調節槽6,調節螺栓7位于調節槽6內,復位彈簧24遠離送繩檢測桿8的一端與調節螺栓7固定連接。如附圖3所示,送繩檢測桿8與支座9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感應突起26,支座9上設置有與感應突起26相對應的感應器25。兩組送繩機構通過兩個送繩電機驅動和兩組送繩檢測機構控制,可獨立或同時進行工作。調節槽6的形狀為圓弧形,通過調節槽6便于對送繩檢測桿8進行不同角度的調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包括兩組送繩機構和兩個打環輪座(12),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打環輪座(12)與第一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另外一個打環輪座(12)與第二動力傳動裝置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包括兩組送繩機構和兩個打環輪座(12),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打環輪座(12)與第一動力傳動裝置連接,另外一個打環輪座(12)與第二動力傳動裝置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21)、第一帶輪(19)和第二帶輪(11),所述第一帶輪(19)與第一電機(21)連接,所述第二帶輪(11)與打環輪座(12)連接,所述第一帶輪(19)和第二帶輪(11)上設置有第一皮帶(16)。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22)、傳動軸(15)、第三帶輪(20)和第四帶輪(10),所述第三帶輪(20)與第二電機(22)連接,所述第四帶輪(10)與傳動軸(15)連接,所述第三帶輪(20)和第四帶輪(10)上設置有第二皮帶(17),所述傳動軸(15)與打環輪座(12)傳動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第二皮帶(17)相配合的導輪(18),所述導輪(18)位于第三帶輪(20)和第四帶輪(10)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雙繩繩繡裝置,具特征在于:所述導輪(18)的數量為兩個。6.根據權利要求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衛政,
申請(專利權)人:劉衛政,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