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及鎖閉系統,該鎖體裝置包括鎖主體、安裝于鎖主體上的傳動件和與傳動件相連接的撥叉,傳動件的凸臺可拆卸地裝于鎖主體的通孔上,鎖體裝置還包括轉動件,轉動件可旋轉地安裝于鎖主體上,轉動件具有轉頁,傳動件上具有卡位,轉動件還開設有可與鎖芯桿連接的插入孔。上述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及鎖閉系統的鎖主體上設有通孔,傳動件上具有凸臺,在鎖閉狀態時,傳動件的凸臺可拆卸地裝于鎖主體的通孔上從而實現了自鎖功能;再者,本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及鎖閉系統設有轉動件,轉動件設有可與鎖芯桿連接的插入孔,鎖芯桿帶動轉動件轉動時能帶動鎖體裝置的開啟和鎖閉,從而實現了從室外開啟鎖體裝置的功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推拉門窗鎖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及鎖閉系統。
技術介紹
近年來,推拉門窗鎖得到廣泛的應用,現有的推拉門窗鎖中,帶自鎖功能的,目前市場上沒有帶鎖芯功能,滿足不了用戶從外面開啟的功能,在室內鎖閉之后,不能用鑰匙開鎖進來。而不帶自鎖功能的鎖,安全級別低,特別是多點鎖系統的,往往都因承受不了自身的重量而自行的鎖閉或者開啟。現有技術中,推拉門窗鎖的自鎖功能一般通過傳動件上的凸臺和鎖主體上的通孔配合實現。具體地,當推拉門窗鎖處于鎖閉狀態時,傳動件上的凸臺便會固定于鎖主體上的通孔內從而實現了自鎖,使推拉門窗鎖不會因為自身的重量而自行開啟;當需要開啟時,用手動的方式讓傳動件上的凸臺脫離鎖主體上的通孔,從而解除自鎖。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帶自鎖功能且帶鎖芯功能的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及鎖閉系統。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包括鎖主體、安裝于鎖主體上的傳動件和與所述傳動件相連接的撥叉,所述鎖主體上設有通孔,所述傳動件上具有凸臺,所述傳動件的凸臺可拆卸地裝于所述鎖主體的通孔上,所述鎖體裝置還包括轉動件,所述轉動件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鎖主體上,所述轉動件具有用于下壓和撥動所述傳動件的轉頁,所述傳動件上具有與所述轉頁相配合的斜面和卡位,所述轉動件還開設有可與鎖芯桿連接的插入孔。進一步地,所述卡位的數量為兩個,其上下間隔設置,所述斜面位于所述兩卡位之間。進一步地,所述轉頁數量為兩個,其對稱分布于所述轉動件的相對兩側,所述轉動件的一端凸設有插裝部;所述鎖主體上還安裝有下堵件,所述下堵件與鎖主體固定連接,其具有兩個側壁及位于二側壁之間的內腔;所述傳動的一端設有條形孔,所述條形孔位于所述下堵件的內腔內,所述轉動件穿過所述下堵件的其中一側壁和所述傳動件的條形孔,其插裝部可旋轉地插裝于所述下堵件的另一側壁上,所述轉動件的轉頁位于所述下堵件的內腔內。進一步地,所述下堵件的其中一側壁設有第一安裝孔,另一側壁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安裝孔包括圓孔、側孔及缺口,所述側孔及缺口分別位于所述圓孔的相對兩側,其形狀與所述轉頁的形狀相符;所述轉動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其插裝部插裝于所述第二安裝孔上,并且其遠離所述插裝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圓孔上,且凸設出所述下堵件外。進一步地,所述鎖體裝置還包括定位彈簧,所述下堵件的其中一側壁上凸設有一平臺,所述定位彈簧位于所述轉動件與所述平臺之間,所述轉動件凸設于所述下堵件外的一端的側緣具有兩個與所述定位彈簧相抵接的抵接面,所述的兩個抵接面相對設置且相互平行。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彈簧大致呈“C”形。進一步地,所述鎖體裝置還包括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一端固定于所述鎖主體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傳動件上。進一步地,所述復位彈簧為扭力彈簧,其兩端在所述傳動件從開啟狀態轉換到鎖閉狀態的中間狀態時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進一步地,所述鎖主體的遠離所述下堵件的另一端還安裝有上堵件,所述上堵件與所述鎖主體之間連接有彈簧。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推拉門窗鎖閉系統,其包括扣手裝置及上述的推拉門窗鎖體裝置,所述鎖芯的鎖芯桿與所述鎖體裝置的轉動件上的插入孔相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及鎖閉系統的鎖主體上設有通孔,傳動件上具有凸臺,在鎖閉狀態時,傳動件的凸臺可拆卸地裝于鎖主體的通孔上從而實現了自鎖功能;再者,本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及鎖閉系統設有轉動件,轉動件設有可與鎖芯桿連接的插入孔,鎖芯桿帶動轉動件轉動時能帶動鎖體裝置的開啟和鎖閉,從而實現了從室外開啟鎖體裝置的功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較佳實施例的推拉門窗鎖體裝置裝配分解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裝配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剖面示意圖;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鎖閉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凸臺與通孔恰好分離時的臨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鎖閉狀態和開啟狀態之間的中間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開啟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轉動件的轉頁與傳動件的斜面接觸時,轉動件、傳動件和撥叉配合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9是圖8的俯視不意圖;圖10是圖1所示實施例從鎖閉狀態到開啟狀態時,轉動件、傳動件和撥叉配合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11是圖10的俯視示意圖;圖12是圖1所示實施例從開啟狀態到鎖閉狀態時,轉動件、傳動件和撥叉配合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13是圖12的俯視示意圖;圖14是本技術中推拉門窗鎖閉系統一較佳實例的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15是圖14所示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至圖3所示,是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該鎖體裝置I包括鎖主體100、安裝于鎖主體上的傳動件200、可旋轉地安裝于鎖主體100上的轉動件300和與傳動件200相連接的撥叉400。轉動件300具有用于下壓和撥動傳動件200的轉頁301,傳動件200上具有與轉頁301相配合的斜面205和上下間隔設置的卡位201、202,斜面205位于兩卡位201、202之間,轉動件300上開設有可與鎖芯桿連接的插入孔302。具體地,請繼續參閱圖1至圖3,轉動件300呈圓柱形,轉頁301數量為兩個,其對稱分布于轉動件300圓周的相對兩側;轉動件300的一端凸設有插裝部303。鎖主體100上還安裝有下堵件101,下堵件101與鎖主體100固定連接。下堵件101大致呈“U”形,其具有兩個側壁1014、1015及位于二側壁之間的內腔1011。其中一側壁1014上設有第一安裝孔1012,另一側壁1015設有第二安裝孔1016。第二安裝孔1016包括圓孔1017、側孔1018及缺口 1019,側孔1018及缺口 1019分別位于圓孔1017的相對兩側,并且與圓孔1017相連通,其形狀與兩轉頁301的形狀相符。傳動件200的一端設有條形孔203。傳動件200、轉動件300及下堵件101裝配在一起時,條形孔203位于下堵件101的內腔1011內,轉動件300依次穿過下堵件101的側壁1015和傳動件200的條形孔203后,其插裝部303可旋轉地插裝于下堵件101的第一安裝孔1012上,轉動件300遠離插裝部303的另一端則固定于圓孔1017上,并凸設出下堵件1011外,轉動件300的轉頁301位于下堵件101的內腔1011內。鎖主體100上設有通孔102,傳動件200上具有凸臺204,在鎖閉狀態時,凸臺204安裝于通孔102中,從而將傳動件200可拆卸地固定于鎖主體100上,這樣,傳動件200不會因為自身的重力而向下運動,通過凸臺204與通孔102的配合實現了該鎖體裝置I的自鎖功能。需要開啟時,可以手動垂直按壓凸臺204下端端面,或者通過轉動件300的轉頁301作用于斜面205,使凸臺204的下端脫離通孔102,從而能使傳動件200能向下運動。凸臺204上設有上撥動位2041和下撥動位2042,上撥動位2041和下撥動位2042外露于通孔102內,通過手動撥動上撥動位2041和下撥動位204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包括鎖主體、安裝于鎖主體上的傳動件和與所述傳動件相連接的撥叉,所述鎖主體上設有通孔,所述傳動件上具有凸臺,所述傳動件的凸臺可拆卸地裝于所述鎖主體的通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體裝置還包括轉動件,所述轉動件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鎖主體上,所述轉動件具有用于下壓和撥動所述傳動件的轉頁,所述傳動件上具有與所述轉頁相配合的斜面和卡位,所述轉動件還開設有可與鎖芯桿連接的插入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包括鎖主體、安裝于鎖主體上的傳動件和與所述傳動件相連接的撥叉,所述鎖主體上設有通孔,所述傳動件上具有凸臺,所述傳動件的凸臺可拆卸地裝于所述鎖主體的通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體裝置還包括轉動件,所述轉動件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鎖主體上,所述轉動件具有用于下壓和撥動所述傳動件的轉頁,所述傳動件上具有與所述轉頁相配合的斜面和卡位,所述轉動件還開設有可與鎖芯桿連接的插入孔。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的數量為兩個,其上下間隔設置,所述斜面位于所述兩卡位之間。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頁數量為兩個,其對稱分布于所述轉動件的相對兩側,所述轉動件的一端凸設有插裝部;所述鎖主體上還安裝有下堵件,所述下堵件與鎖主體固定連接,其具有兩個側壁及位于二側壁之間的內腔;所述傳動件的一端設有條形孔,所述條形孔位于所述下堵件的內腔內,所述轉動件穿過所述下堵件的其中一側壁和所述傳動件的條形孔,其插裝部可旋轉地插裝于所述下堵件的另一側壁上,所述轉動件的轉頁位于所述下堵件的內腔內。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門窗鎖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堵件的其中一側壁設有第一安裝孔,另一側壁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安裝孔包括圓孔、側孔及缺口,所述側孔及缺口分別位于所述圓孔的相對兩側,其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治國,李樹鵬,黃少海,
申請(專利權)人:李增榜,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