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磁閥,包括閥體、電磁線圈和節流總成,所述節流總成包括,a)依次相鄰的至少兩級節流閥芯,各級節流閥芯上開設有相互導通且橫截面依次減小的節流通道,其中首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與出口通道相對應;各級節流閥芯均受控于電磁線圈,根據電磁線圈的磁力大小逐級運動以切換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b)受控于電磁線圈的封堵閥芯,用于封閉末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c)分別作用于各級節流閥芯以及封堵閥芯的復位彈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通過電磁力對封堵閥芯和各級節流閥芯進行控制,從而改變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由此控制出口通道的流速,故使得控制結果多樣性,控制效果好,及精度高。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緯紗張緊裝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閥門領域,尤其是一種電磁閥,本技術還涉及一種緯紗張緊裝置,尤其是一種帶電磁閥的緯紗張緊裝置。
技術介紹
電磁閥是用電磁控制的工業設備,用在工業控制系統中調整介質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參數,電磁閥可以配合不同的電路來實現預期的管路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靈活性都較高。目前,噴氣織機在工作中,需通過電磁閥來控制主噴嘴和輔助噴嘴,按照設定時序控制主噴嘴和輔助噴嘴依次噴氣,通過所噴氣流來完成引緯動作。根據噴氣織機的引緯特性,電磁閥工作時,工作頻率采用為15-30HZ,工作氣壓為0.6 0.8MPa,動作響應時間為7 8ms ο為了提高噴氣織機中電磁閥反應速度,中國專利申請號為02240834.7,申請日為2002年7月3日,為“噴氣織機高頻電磁閥”中公開了一種噴氣織機用的高頻電磁閥,該電磁閥包括閥體、外殼、線圈、與線圈電連接的電連接裝置、在線圈內的鐵芯套管、鐵芯套管內的靜鐵芯和動鐵芯、靜鐵芯和動鐵芯之間的動鐵芯彈簧、以及動鐵芯下端的閥口軟墊,所述閥體包括閥口、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動鐵芯為同軸心固連的兩個不同大小橫截面的圓柱體,在閥口軟墊上有一小孔,小孔貫穿閥口軟墊的上下端,在動鐵芯與閥口軟墊之間有一彈簧裝置。動鐵芯的圓柱表面上覆有一層耐磨材料,動鐵芯的兩固連圓柱體之間的端面上有一緩沖裝置。由于閥口軟墊上的小孔和閥口軟墊與動鐵芯之間的彈簧,使工作時實現了二次開閥,提高了電磁閥的反應速度;另外,動鐵芯圓柱面上覆有一層耐磨材料,增加了動鐵芯的耐磨性,有效延長了電磁閥的使用壽命;動鐵芯圓柱體之間的端面上的緩沖裝置有利于降低電磁閥的工作噪聲。噴氣織機用的電磁閥是用來控制主噴嘴和輔助噴嘴的啟閉,而控制主噴嘴和輔助噴嘴是用來控制緯紗的引緯速度。在專利“噴氣織機高頻電磁閥”中的高頻電磁閥雖然解決了提高電磁閥反應速度的問題,但并不能實現緯紗張緊力和引緯速度的控制。傳統噴氣織機中為了實現對緯紗張緊力和引緯速度的控制,主要是通過緯紗張緊裝置來實現的,傳統緯紗張緊裝置包括帶緯紗通道的主噴嘴,主噴嘴上設有與緯紗通道連通的吹氣通道,該吹起通道與風機吹風口連接,吹起通道與風機間連接有控制吹起通道開閉的電磁閥。緯紗穿設于緯紗通道內,通過給緯紗通道內吹氣,緯紗受氣流的影響而被引拉出緯紗通道,從而實現緯紗的引緯動作。其中,緯紗所受作用力主要由氣流流速決定,而氣流流速與流量和橫截面成正比。而電磁閥只能控制吹起通道的開閉,而不能控制吹氣通道開閉的大小,如果想控制緯紗張緊力,那么在風機吹風口的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只有通過改變風機的功率,實現風機向吹氣所吹氣流壓力的變化,才能對緯紗張緊力進行調整。但是,這樣的緯紗張緊裝置不僅操作復雜,而且控制精度不高,無法達到對緯紗張緊力的有效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用于調節出口流速的電磁閥。本技術技術方案是:一種電磁閥,包括:閥體,開設有閥腔及與該閥腔連通的進口通道和出口通道;電磁線圈,位于所述閥體上;節流總成,位于閥腔內用以切換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所述節流總成包括,a)依次相鄰的至少兩級節流閥芯,各級節流閥芯上開設有相互導通且橫截面依次減小的節流通道,其中首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與出口通道相對應;各級節流閥芯均受控于所述電磁線圈,根據電磁線圈的磁力大小逐級運動以切換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b)受控于所述電磁線圈的封堵閥芯,用于封閉末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c)分別作用于各級節流閥芯以及封堵閥芯的復位彈簧。本技術中,各級節流閥芯上開設有相互導通且橫截面依次減小的節流通道,也即各級節流閥芯依次相鄰且相互抵靠,而各級節流閥芯上的節流通道相互導通并形成一個總通道,故總通道在各級節流閥芯上的橫截面呈逐級遞減結構。當氣流從總通道小口端進入后,所流經通道的橫截面將逐級增大并從大口端排出。節流總成受控于電磁線圈,通過電磁線圈對各級節流閥芯的逐級切換,使得各級節流閥受磁力控制逐級運動,因此相互抵靠的各級節流閥芯從末級節流閥芯開始逐級分離,從而使得總通道的最小橫截面隨各級節流通道的分離而改變,也即實現切換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同時,通過復位彈簧,實現首級節流閥芯與出口通道周緣相互抵靠并構成首級節流閥芯上節流通道與出口通道的導通,各級節流閥芯與上級節流閥芯相互抵靠并構成相鄰節流通道的導通,而封堵閥芯封閉末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因為總通道的大口端是與出口通道相連接,而從出口通道處流出的氣流需要先經過各級節流閥芯上的節流通道,故出口通道處的流量受總通道的最小橫截面影響。當各級節流閥芯逐級分離,從而切換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該開放程度指的是總通道上的最小橫截面。其中,由于氣流流速與流量和橫截面成正比,所以在進口通道施加的氣流壓力不變的情況下,當改變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后,將改變出口通道的氣流流速也將發生相應變化。為了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同時簡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所以節流閥芯只有兩級,即節流閥芯由一級節流閥芯和二級節流閥芯組成,一級節流閥芯上的節流通道橫截面大于二級節流閥芯上的節流通道橫截面;一級節流閥芯受控于電磁線圈,且構成一級節流閥芯上節流通道與出口通道的分離切換;二級節流閥芯受控于電磁線圈,且構成二級節流閥芯上節流通道與一級節流閥芯的分離切換;所述封堵閥芯受控于電磁線圈,且用于二級節流閥芯上節流通道的封閉。由此,實現出口通道三種開放程度的切換,從而滿足多種場合的需求。為了滿足各級節流閥芯和封堵閥芯的實際需要,保證各閥芯的穩定工作,所述復位彈簧包括第一復位彈簧,用于驅動一級節流閥芯與二級節流閥芯相抵靠,且構成一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與出口通道相導通;第二復位彈簧,用于驅動二級節流閥芯與一級節流閥芯相抵觸,且構成二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與一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相導通;封堵復位彈簧,用于驅動封堵節流閥芯封閉二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由此,通過各獨立的彈簧來實現各級節流閥芯和封堵閥芯回位的穩定和迅速。為了保證一級節流閥芯和二級節流閥芯受電磁線圈和復位彈簧驅動下,運行軌跡唯一且穩定,所以所述出口通道、一級節流閥芯和二級節流閥芯上兩兩相鄰部位分別設有導向機構。進一步優選設置:所述導向機構為錐形槽和與錐形槽相適配的錐形筒,錐形槽和錐形筒間插接配合。如果要切換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則封堵閥芯是所有閥芯力最先受電磁線圈控制的,而為了提高封堵閥芯運動時的穩定性,所以設于封堵閥芯上的鐵芯,受控于電磁線圈且用于驅動封堵閥芯開啟二級節流閥芯上的節流通道。由于初始啟動的時候,如果通過電磁力控制鐵芯在插槽內運動時,則在插槽內會產生阻礙鐵芯運動的負壓,從而影響鐵芯的反應速度。為了提高封堵閥芯的反應時間,所述閥體上開設有供該鐵芯滑動插設的插槽,該鐵芯與插槽間密封配合,鐵芯上開設有用于導通插槽和節流通道的減壓通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電磁線圈的電磁力分別對封堵閥芯和各級節流閥芯進行控制,從而改變出口通道的最小橫截面,也即改變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由此控制出口通道的流速。本技術所涉及的節流閥芯的級數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而最少為兩級,即本技術最少有三種流速控制,故具有控制結果多樣性,控制效果好,精度高等優點。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緯紗張緊裝置,包括噴嘴,噴嘴上設有供所述緯紗通過的緯紗通道,及與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磁閥,包括:閥體,開設有閥腔及與該閥腔連通的進口通道和出口通道;電磁線圈,位于所述閥體上;節流總成,位于閥腔內用以切換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總成包括,a)依次相鄰的至少兩級節流閥芯,各級節流閥芯上開設有相互導通且橫截面依次減小的節流通道,其中首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與出口通道相對應;各級節流閥芯均受控于所述電磁線圈,根據電磁線圈的磁力大小逐級運動以切換出口通道的開放程度;b)受控于所述電磁線圈的封堵閥芯,用于封閉末級節流閥芯的節流通道;c)分別作用于各級節流閥芯以及封堵閥芯的復位彈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若愚,金玉珍,李俊,胡旭東,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理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