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其設有配水室和反應池室,配水室通過配水管與反應池室連接,反應池室內設有與配水室連通的電荷水槽,配水室、配水管、反應池室和電荷水槽構成水循環回路,該水循環回路中設有至少一個能向污水產生金屬陽離子的電荷裝置,通過微弱的電流使金屬能夠連續氧化反應,使污染物徹底分解、降解,生成穩定的磷酸鹽、無機鹽及其絡合物沉淀;采用并聯或者串聯裝置結構適應處理不同的水量、水質,水質達到要求時才排放,無需排放有機污泥,克服處理污泥的大難題,低能耗情況下達到無害化、凈化、節能清潔環保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領域,一種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在有機廢水處理,普遍采用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對于大分子有機物則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有機物經水解后進一步在反應器里進行氧化分解。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有氧的硝化作用將NH3-N (NH4+)氧化為N03-,缺氧時反硝化作用將N0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0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然而,這種處理方式處理,往往需要排放大量富含磷物質及各類微量的無機鹽的活性污泥,這類活性污泥有大量的有機物。目前對這類污泥主要采用衛生填埋、焚燒或干化填埋,也有發酵、固化、生物處理回用等,但是其二次污染大而且處理成本高,特別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污泥量更大,根本無法有效地安置和處理。對此,人們在該類污水處理中投入鐵、鋁鹽或者鐵、鋁等金屬,有效地使穩定的磷酸鹽及其他無機鹽沉淀,同時提高污泥的活性、加快反應速度、提高反應效率,使有機污泥完全分解、降解。然而反應中投入鐵、鋁表面很容鈍化、同時很容形成穩定絡合物及凝膠物質等結垢導致金屬鐵等無法連續進行有效的反應,失去其功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加入微弱電荷解決金屬表面的鈍化問題,最終實現有效加快污水徹底凈化目的。本技術其設有配水室和反應池室,所述配水室通過配水管與反應池室連接,反應池室內設有與配水室連通的電荷水槽,所述配水室、配水管、反應池室和電荷水槽構成水循環回路,該水循環回路中設有至少一個能向污水產生金屬陽離子的電荷裝置。所述電荷裝置包括金屬介質、中性導電連接端子和直流電源配電器,其中,直流電源配電器的正極連接金屬介質,所述直流電源配電器的負極連接中性導電連接端子。所述金屬介質為成型金屬塊或金屬絲。所述金屬介質為金屬屑,該金屬屑通過捆扎或堆疊式的自然連接或定向磁場連接形成通電導體。所述中性導電連接端子為碳棒。所述配水管位于所述配水室和反應池室的底部位置,所述配水室內設有曝氣器。所述配水管位于所述反應池室內的部分設有若干根排水管,每一根排水管的出水口方向均朝向反應池室的池底部。所述電荷水槽設有進水槽口和出水槽口,其中,所述進水槽口處設有推流器,所述出水槽口連接配水室。所述電荷水槽位于所述反應池室的上端部;所述反應池室的側壁處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設有排水器。所述反應池室的側壁處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設有排水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配水室通過一配水管與反應池室連接,反應池室內設有與配水室連通的電荷水槽,電荷水槽內鋪設有能產生金屬離子的電荷裝置,所述配水室、配水管、反應池室和電荷水槽構成水循環回路,直流電源配電器的正極連接金屬物質,負極連接中性導電連接端子,構成電流回路電化學的作用而連續產生離子。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示意圖。圖2為直流電源配電器連接兩組電荷裝置的示意圖。圖3為兩個本技術連接方式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所示,本技術設有配水室I和反應池室2,其中所述配水室I通過一配水管3與所述反應池室2連接,所述反應池室2內設有與配水室I連通的電荷水槽4,所述電荷水槽4內鋪設有能電離金屬離子的電荷裝置5,所述配水室1、配水管3、反應池室2和電荷水槽4構成水循環回路,該水循環回路中設有至少一個能向污水產生金屬陽離子的電荷裝置5,所述電荷裝置5包括金屬介質51、中性導電連接端子52和直流電源配電器53,其中,直流電源配電器53的正極連接金屬介質51,所述直流電源配電器53的負極連接中性導電連接端子52,所述中性導電連接端子52為碳棒,為反應效率,增加金屬電離,如圖2所示為兩組電荷裝置5或多組的電荷裝置5,進一步,所述電荷裝置5電連接一直流電源配電器53,直流電源配電器53與所述電荷裝置構成一電回路,所述金屬51連接若干的金屬絲、屑,所述金屬絲、屑可以是廢舊鐵或其它金屬,通過捆扎或堆疊式的自然連接或者磁性連接形成導體,在本實施例中,該金屬屑通過一T型接頭與直流電源5的正極連接,如附圖1所示。 所述配水室I上設有污水進水口,以便污水流入配水室I內,為使剛進配水室的污水能很好的與氧氣接觸,所述配水室I內設有曝氣器11而配水管3位于所述配水室I和反應池室2的底部位置,所述配水管3位于所述反應池室2內的部分設有若干根排水管31,每一根排水管31的出水口方向均朝向反應池室2的池底部,進而使反應池室2內隨所述配水管3輸入污水而具有好氧層A、缺氧層B、厭氧層C和自然呼吸層D的狀態,方便各微生物對污水進行生化反應。另外,所述電荷水槽4位于所述反應池室2的上端部,電荷水槽4設有進水槽口 41和出水槽口 42,其中,所述進水槽口 41處設有推流器43,該推流器43可為水泵,所述出水槽口 42連接配水室I。最后,經過若干次的污水循環處理后,通過在所述反應池室2的側壁處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設有排水器8,污水處理后經該排水器8排出。按上述方式,如圖3所示,本技術可設置兩組或以上的同等結構方案,當污水從污水初進口進入,經處理后,被排水器8從排水口處排出,再接入另一個本技術的污水進行處理。上述具體實施例僅為本技術效果較好的具體實施方式,凡與本結構相同或等同的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均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其設有配水室(1)和反應池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室(1)通過配水管(3)與反應池室(2)連接,反應池室(2)內設有與配水室(1)連通的電荷水槽(4),所述配水室(1)、配水管(3)、反應池室(2)和電荷水槽(4)構成水循環回路,該水循環回路中設有至少一個能向污水產生金屬陽離子的電荷裝置(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其設有配水室(I)和反應池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室(I)通過配水管(3 )與反應池室(2 )連接,反應池室(2 )內設有與配水室(I)連通的電荷水槽(4 ),所述配水室(I)、配水管(3 )、反應池室(2 )和電荷水槽(4 )構成水循環回路,該水循環回路中設有至少一個能向污水產生金屬陽離子的電荷裝置(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荷裝置(5)包括金屬介質(51)、中性導電連接端子(52)和直流電源配電器(53),其中,直流電源配電器(53)的正極連接金屬介質(51),所述直流電源配電器(53)的負極連接中性導電連接端子(5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介質(51)為成型金屬塊或金屬絲。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動力微電荷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介質(41)為金屬屑,該金屬屑通過捆扎或堆疊式的自然連接或定向磁場連接形成通電導體。5.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西安,
申請(專利權)人:陳西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