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該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包括:四號莫氏錐、管狀刀軸外套、進刀組件和定位組件。由于利用搖臂鉆加工,所以加工成本低,同時,由于利用氣缸蓋噴油器孔內孔作為定位,能保證噴油器內孔與內孔環槽的同軸度要求。本方案也適用于其他類型的內孔環槽加工,無需專機,無需加工中心,具有成本低廉,容易實現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發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背景技末目前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孔加工比較成熟的方案是利用加工中心加工,在加工內孔的同時,一次定位,同時加工對應的內孔環槽,可以很好的保證氣缸蓋噴油器內孔環槽與噴油器孔的同軸度要求,但效率較低,投入大,刀具成本和機床成本高。目前在生產線上面加工氣缸蓋噴油器內孔環槽的方案還有,利用專機加工。利用相同的定位,一臺專機加工缸蓋噴油器內孔,另外一臺專機加工噴油器內孔環槽,這種加工エ藝效率高,但由于在不同的機床雖然利用相同的定位,但兩次定位仍然會導致出現兩次定位誤差,加工的噴油器內孔環槽與噴油器孔之間的同軸度差。氣缸蓋噴油器內孔與噴油器孔環槽的同軸度超差,會導致裝配噴油器銅套后,密封圈與銅套之間出現不同軸,而導致無法密封,出現噴油器銅套漏水的故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保證氣缸蓋噴油器內孔與噴油器孔環槽的同軸度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為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包括:四號莫氏錐、管狀刀軸外套、進刀組件和定位組件,其中,所述進刀組件又包括:偏心軸、多頭螺桿和多頭螺母;所述偏心軸具有偏心階梯狀管腔;所述多頭螺桿上端具有多頭螺紋,下端安裝有切槽刀;所述多頭螺母套裝在所述多頭螺桿的多頭螺紋上,上端與所述四號莫氏錐連接;所述定位組件又包括:管狀導套,所述管狀導套具有與氣缸蓋噴油器孔配合定位的下部管壁以及徑向安裝法蘭;裝配吋,將所述偏心軸穿入所述管狀刀軸外套,并通過鍵連接,將所述多頭螺桿和套裝在所述多頭螺桿上的所述多頭螺母穿入所述偏心軸,與所述多頭螺母連接的所述四號莫氏錐與所述管狀刀軸外套鍵連接,所述偏心軸與所述多頭螺母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管狀導套通過軸承套裝在所述偏心軸上。進ー步地,四號莫氏錐通過設置在所述四號莫氏錐上的長圓形鍵槽和設置在所述管狀刀軸外套上的階梯鍵槽中的平鍵與所述管狀刀軸外套連接,所述管狀刀軸外套通過設置在所述管狀刀軸外套上的平鍵槽和設置在所述偏心軸上的平鍵槽中的平鍵與所述偏心軸連接。進ー步地,偏心軸與所述多頭螺桿之間設置有軸承。進ー步地,定位組件還包括:軸承外圈和圓螺母,所述軸承外圈套裝在所述軸承上,兩端通過所述導套和圓螺母固定。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由于利用搖臂鉆加工,所以加工成本低,同吋,由于利用氣缸蓋噴油器孔內孔作為定位,能保證噴油器內孔與內孔環槽的同軸度要求。本方案也適用于其他類型的內孔環槽加工,無需專機,無需加工中心,具有成本低廉,容易實現的特點。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的D-D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四號莫氏錐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E-E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四號莫氏錐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刀軸外套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的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的B-B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1為圖10的C-C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偏心軸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13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偏心軸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14為圖13的F-F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多頭螺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16為圖15的軸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7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多頭螺母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18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多頭螺母的軸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9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導套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0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導套的軸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ー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參看圖1至圖4,該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包括:四號莫氏錐1、刀軸外套2、進刀組件3和定位組件4。其中,進刀組件3又包括:偏心軸31、多頭螺桿32和多頭螺母33。定位組件4又包括:導套41、軸承外圈42、軸承43和圓螺母44。如圖5至圖7所示,四號莫氏錐I上部為錐體,用于搖臂鉆主軸相連,下部具有偏心管腔11,側壁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個長圓形鍵槽12。如圖8至圖11所示,刀軸外套2為管狀,上部側壁兩側開設有與四號莫氏錐I的長圓形鍵槽12對應的兩個階梯鍵槽21,下部內壁開設有另一平鍵槽22。如圖12至圖14所示,偏心軸31具有偏心階梯狀管腔311,中部開設有平鍵槽312 ;如圖15和圖16所示,多頭螺桿32的上端具有多頭螺紋321,中部具有徑向凸緣322,下端具有徑向切槽刀安裝孔323,切槽刀5就安裝在該切槽刀安裝孔323內;如圖17和圖18所示,多頭螺母33具有與多頭螺桿32的多頭螺紋321配合的多頭內螺紋331,中部具有徑向法蘭332。如圖19和圖20所示,導套41為管狀,下部管壁與氣缸蓋噴油器孔8配合定位,上部具有徑向凸起的安裝法蘭411。如圖3所示,裝配時,四號莫氏錐I通過螺栓連接到多頭螺母33的徑向法蘭上,多頭螺桿32套裝入多頭螺母33內,偏心軸31由刀軸外套2的上端穿入,并通過圓螺母從下部止擋在刀軸外套2的下端。此時,將多頭螺桿32穿入偏心軸31的偏心階梯狀管腔,多頭螺母33與偏心軸31的上端之間設置有彈簧6,多頭螺桿32的徑向凸緣322兩側分別設置有軸承7,且軸承7位于多頭螺桿32與偏心軸31之間。四號莫氏錐I通過設置在兩個長圓形鍵槽12和兩個階梯鍵槽21中的平鍵23與刀軸外套2連接,刀軸外套2再通過設置在平鍵槽22和平鍵槽312中的平鍵24與偏心軸31連接。定位組件4套裝到偏心軸31的下端,多頭螺桿32的下端從導套41中穿出。該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通過四號莫氏錐I與搖臂鉆主軸(圖中未示出)相連,加工前,多頭螺桿32的下端帶著切槽刀5伸入氣缸蓋噴油器內孔8,并通過導套41插進氣缸蓋噴油器內孔8,來保證加工的噴油器內孔環槽與噴油器內孔8之間的同軸度要求,起導向定位作用。定位完成后,搖臂鉆主軸轉動,帶動整個加工工具轉動。四號莫氏錐I通過平鍵23帶動刀軸外套2轉動,刀軸外套2再通過平鍵24帶動偏心軸31轉動,切槽刀5安裝在多頭螺桿32上,多頭螺桿32在四號莫氏錐I的帶動下即可帶動切槽刀5完成切槽運動(如圖21所示)。此時,偏心軸31與多頭螺桿32同步轉動。開始位置,切槽刀5處在圖21中初始位置H處,這時,切槽刀5處在氣缸蓋噴油器孔8內徑范圍以內,加工工具可以自由插進噴油器內孔8。開始加工后,隨著搖臂鉆主軸轉動,同時搖臂鉆主軸也在人工的作用下向下緩慢移動,推動四號莫氏錐I的往下移動,安裝在四號莫氏錐I上面的多頭螺母33帶動多頭螺桿32緩慢轉動,多頭螺桿32的上端伸入四號莫氏錐I的下部偏心管腔11,在偏心軌跡上,切槽刀5開始慢慢接近噴油器內孔的孔壁。在圖21開始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缸蓋噴油器孔環槽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號莫氏錐、管狀刀軸外套、進刀組件和定位組件,其中,所述進刀組件又包括:偏心軸、多頭螺桿和多頭螺母;所述偏心軸具有偏心階梯狀管腔;所述多頭螺桿上端具有多頭螺紋,下端安裝有切槽刀;所述多頭螺母套裝在所述多頭螺桿的多頭螺紋上,上端與所述四號莫氏錐連接;所述定位組件又包括:管狀導套,所述管狀導套具有與氣缸蓋噴油器孔配合定位的下部管壁以及徑向安裝法蘭;裝配時,將所述偏心軸穿入所述管狀刀軸外套,并通過鍵連接,將所述多頭螺桿和套裝在所述多頭螺桿上的所述多頭螺母穿入所述偏心軸,與所述多頭螺母連接的所述四號莫氏錐與所述管狀刀軸外套鍵連接,所述偏心軸與所述多頭螺母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管狀導套通過軸承套裝在所述偏心軸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理陽,寧杰,李立枝,黎祖趙,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