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螺帶攪拌機,屬于化工行業技術領域,目的是提供一種由攪拌桶(1)、蓋板(5)、轉軸一(6)、絞龍組(10)、支腿(11)、轉軸二(14)、進料口(19)、出料口(20)組成的新型螺帶攪拌機;所述的攪拌桶(1)由鋼板制成封閉的U槽形,在攪拌桶(1)上方設置有入料口(19),在攪拌桶(1)的一側外部設置有左軸承座(3)和蓋板(5),在兩者之間還設置有單向推力球軸承(4);在攪拌桶(1)的另一側外部設置有右軸承座(15)和蓋板,所述的絞龍組(10)設置在轉軸一(6)與轉軸二(14)之間;應用范圍廣泛,適應粘稠的物料混合,主軸上布置雙層螺旋葉片,使物料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均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化工行業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螺帶攪拌機。
技術介紹
混合是現代工業不可缺少的生產工藝,隨著國內工業的不斷發展,混合系統及混合設備的應用在眾多領域。混合覆蓋著整個工業領域,如化工、食品、建材、藥品、化肥,我們每天每時使用的產品在生產中至少有一步混合工藝。用于物料混合的機器又可稱為攪拌機,作用可分為物理混合和化學輔助混合,物理混合純屬單一的攪拌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料以攪拌的形式,生產出混合物。化學輔助混合是指物理作用伴隨著化學反應,以做充分的化學反應為主,物理混合使物料與物料之間接觸更加全面。混合是指將兩種及兩種以上的物料物理的參合在一起,不發生任何化學變化。混合還包括自流混合和機械混合,自流混合指物料間運動,通過自身摩擦達到最后的均勻混合;機械混合指物料通過機械強制作用達到最后的均勻混合。一般氣體混合為自流混合;三維混合設備混合為自流混合與機械混合的結合;所有混合中混合容器不運動的混合均為機械混合。混合機械可以將多種物料配合成均勻的混合物,如將水泥、砂、碎石和水混合成混凝土濕料等;還可以增加物料接觸表面積,以促進化學反應;還能夠加速物理變化,例如粒狀溶質加入溶劑,通過混合機械的作用可加速溶解混勻。常用的混合機械分為氣體和低粘度液體混合器、中高粘度液體和膏狀物混合機械、熱塑性物料混合機、粉狀與粒狀固體物料混合機械四大類。混合機械廣泛用于各類工業和日常生活中,其用途是:①將多種物料配合成均勻的混合物。例如將水泥、砂、碎石和水混合成混凝土濕料。②增加物料接觸表面積以促進化學反應。例如氣液相催化反應時,既要使固體粉狀催化劑或液體催化劑(密度不同于參加反應的液體)在液體中均勻懸浮,又要使氣體形成小氣泡在液體中均勻分散。③加速物理變化。例如粒狀溶質加入溶劑,通過混合機械的作用可加速溶解混勻。常用的混合機械分為氣體和低粘度液體混合器、中高粘度液體和膏狀物混合機械、熱塑性物料混合機、粉狀與粒狀固體物料混合機械4大類。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對多組份固一固相、固一液相、液一液相物料進行混合,反應、分散、溶解、調質等加工的攪拌機通常都設有攪拌漿,通過驅動裝置帶動攪拌漿在物料桶內轉動從而對物料桶內的物料進行混合、攪拌,由于大多數物料粘度高,為了均勻的將物料混合、攪拌、對攪拌漿的結構設計得較為復雜,當攪拌過后會有大量的物料附著在攪拌漿的表面,給清理帶來不便,而且攪拌漿在攪拌過程中很難攪拌到物料桶邊緣的物料,給物料帶來污染,并不能很好的將物料攪拌均勻;此外,經過攪拌漿攪拌過的物料容易產生氣泡,攪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螺帶攪拌機,應用范圍廣泛,適應粘稠的物料混合,主軸上布置雙層螺旋葉片,使物料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攪拌均勻,不容易產生氣泡并能消除氣泡。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新型螺帶攪拌機,由攪拌桶1、蓋板5、轉軸一 6、絞龍組10、支腿11、轉軸二14、進料口 19、出料口 20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桶I由鋼板制成封閉的U形槽,在攪拌桶I上方設置有入料口 19,下方設置有出料口 20,在攪拌桶I的一側外部設置有左軸承座3和蓋板5,在兩者之間還設置有單向推力球軸承4,穿過單向推力球軸承4設置有轉軸一 6 ;在攪拌桶I的另一側外部設置有右軸承座15和蓋板,在右軸承座15和蓋板之間還設置有調心球軸承二 18,轉軸二 14設置在調心球軸承二 18中部,所述的絞龍組10設置在轉軸一 6與轉軸二 14之間。所述的絞龍組10由一個長軸上設置有多個內外相互交叉的空心螺旋葉片構成。所述的入料口 19上設置有蓋板,在蓋板上方設置有提手。所述的攪拌桶I下方出料口 20左右兩側還設置有多個支腿11。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所述的一種新型螺帶攪拌機,攪拌桶I與絞龍組10相接觸的部位安裝有軸承座3和蓋板5,設備運轉時,液體不易堵塞從而使設備損壞。物料由攪拌桶I上方進入,從攪拌桶I下方出料,主軸上布置雙層螺旋葉片,使物料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均勻,不容易產生氣泡并能消除氣泡。具有卸料快、無殘余等優點;針對高細度物料或半流體物料增加手動蝶閥或者氣動蝶閥進行控制,電機與攪拌主軸之間通過擺線針輪式減速機直聯,結構簡單,運行可靠度高,維護方便。應用范圍廣泛,特別適應粘稠的物料混合。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正視圖。圖2為本技術右視圖。圖3為本技術絞龍軸正視圖。圖中,攪拌桶1、M16螺栓2、左軸承座3、單向推力球軸承4、蓋板5、轉軸一 6、油封7,MlO螺栓8、調心球軸承9、絞龍組10、支腿11、M8螺栓12、M8螺帽13、轉軸二 14、右軸承座15、擋塊16、O型圈17、調心球軸承二 18。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一種新型螺帶攪拌機,如附圖1所示,由攪拌桶1、蓋板5、轉軸一 6、絞龍組10、支腿11、轉軸二 14、進料口 19、出料口 20組成;所述的攪拌桶I由鋼板或不銹鋼材料制成封閉的長槽形,在攪拌桶I上方設置有入料口 19,下方設置有出料口 20,所述的入料口 19上設置有蓋板,在蓋板上方設置有提手。在攪拌桶I的一側外部通過M16螺栓2設置有左軸承座3和蓋板5,在兩者之間還設置有單向推力球軸承4,穿過單向推力球軸承4設置有轉軸一 6 ;在攪拌桶I的另一側外部通過M8螺栓12和M8螺帽13設置有右軸承座15和蓋板,在右軸承座15和蓋板之間還設置有調心球軸承二 18,轉軸二 14設置在調心球軸承二 18中部,所述的絞龍組10設置在轉軸一 6與轉軸二 14之間,所述的絞龍組10由一個長軸上設置有多個內外相互交叉的空心螺旋葉片構成,所述的攪拌桶I下方出料口 20左右兩側設置有四個支腿11。螺帶攪拌機筒體,保證了被物料在筒體內的小阻力運動。主軸上布置雙層螺旋葉片,內部螺帶將物料向外側輸送,外部螺帶將物料向內部聚集。物料在雙層螺帶的對流運動下,形成一個低動力高效的攪拌環境。內外螺旋帶動桶體內物料,使攪在桶體內最大范圍翻動物料。裝置工作時內螺旋帶動靠近軸心處物料做軸心旋轉,軸向由內至兩側推動,外螺旋帶動靠近桶壁物料做軸心旋轉,軸向由兩側至內推動,使物料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均勻,不容易產生氣泡并能消除氣泡。應用于農藥、獸藥、食品、化學品、生物、養殖業、陶瓷、耐火材料、塑膠、復合肥等固-固(即粉體與粉體)固-漿(即粉體與膠漿液)的混合,還特別適應粘稠的物料混合。膩子膏、真石漆、生物、醫藥、食品等行業,電機與攪拌主軸之間通過擺線針輪式減速機直聯,結構簡單,運行可靠度高,維護方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螺帶攪拌機,由攪拌桶(1)、蓋板(5)、轉軸一(6)、絞龍組(10)、支腿(11)、轉軸二(14)、進料口(19)、出料口(20)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桶(1)由鋼板制成封閉的U形槽,在攪拌桶(1)上方設置有入料口(19),下方設置有出料口(20),在攪拌桶(1)的一側外部設置有左軸承座(3)和蓋板(5),在兩者之間還設置有單向推力球軸承(4),穿過單向推力球軸承(4)設置有轉軸一(6);在攪拌桶(1)的另一側外部設置有右軸承座(15)和蓋板,在右軸承座(15)和蓋板之間還設置有調心球軸承二(18),轉軸二(14)設置在調心球軸承二(18)中部,所述的絞龍組(10)設置在轉軸一(6)與轉軸二(14)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螺帶攪拌機,由攪拌桶(I)、蓋板(5)、轉軸一(6)、絞龍組(10)、支腿(11)、轉軸二(14)、進料口(19)、出料口(20)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桶(I)由鋼板制成封閉的U形槽,在攪拌桶(I)上方設置有入料口( 19),下方設置有出料口(20),在攪拌桶(I)的一側外部設置有左軸承座(3)和蓋板(5),在兩者之間還設置有單向推力球軸承(4),穿過單向推力球軸承(4)設置有轉軸一(6);在攪拌桶(I)的另一側外部設置有右軸承座(15)和蓋板,在右軸承座(15)和蓋板之間還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軍,
申請(專利權)人:張志軍,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