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所述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層壓件及固定到所述層壓件上的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設有用以固定接線盒的定位板以及自定位板一側彎折形成的U型掛鉤。所述定位板設有朝向層壓件的背面、背向層壓件的正面、自正面凹陷以定位接線盒的定位凹陷、形成在背面以填充與層壓件相固定的粘著物的收容槽以及貫穿正面和背面以供層壓件內的匯流條引出的引線孔。(*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尤其涉及一種方便使用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太陽能是未來最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世界各國正在把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作為能源革命主要內容長期規劃并且都在積極開發太陽能光伏組件,光伏產業日益成為國際上繼IT、微電子產業之后又一爆炸式發展的行業,并且高轉換效率、低成本是太陽能光伏組件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技術研究者追求的目標。太陽能電池接線盒通常通過膠水固定在太陽能電池組件上以將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力與外部線路連接,太陽能電池組件內的引出匯流條通過太陽能電池接線盒內的端子與外部線路電性連接,從而使得組件與外部線纜導通工作。現有技術中的太陽能電池接線盒通常是利用粘結膠安裝于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絕緣背板(如TPT)的背面,并通過絕緣背板上設置的通孔與太陽能電池組件內的電池片引出的匯流條電性連接。但是這類接線盒完全通過粘結膠實現與太陽能組件的固定,固定方式比較單一。另外,對于背板是玻璃材質的太陽能組件來說,例如雙玻組件,這種安裝方式顯然大大增加了安裝難度及安裝成本,因為玻璃材質的背板較難開設通孔,從而使得現有的接線盒的安裝方式無法滿足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使用方便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層壓件,所述太陽能電池組件還包括固定到所述層壓件上的接線盒固定裝置,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設有用以固定接線盒的定位板以及自定位板一側彎折形成的U型掛鉤,所述定位板設有朝向層壓件的背面、背向層壓件的正面、自正面凹陷以定位接線盒的定位凹陷、形成在背面以填充與層壓件相固定的粘著物的收容槽以及貫穿正面和背面以供層壓件內的匯流條引出的引線孔。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層壓件為雙玻組件。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板設有形成在背面上的凸條,所述收容槽自凸條表面凹陷形成。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板還設有與所述引線孔間隔設置并貫穿定位板正面和背面的隔熱孔。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線孔設置于所述定位板與U型掛鉤的相鄰位置處。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接線盒固定裝置,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設有用以固定接線盒的定位板以及自定位板一側彎折形成的U型掛鉤,所述定位板設有朝向一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層壓件的背面、背向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層壓件的正面、自正面凹陷以定位接線盒的定位凹陷、形成在背面以填充與層壓件相固定的粘著物的收容槽以及貫穿正面和背面以供層壓件內的匯流條引出的引線孔。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板設有形成在背面上的凸條,所述收容槽自凸條表面凹陷形成。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板還設有與所述引線孔間隔設置并貫穿定位板正面和背面的隔熱孔。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條沿所述隔熱孔和引線孔外側延伸呈U型狀。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引線孔設置于所述定位板與U型掛鉤的相鄰位置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中接線盒固定裝置通過設置的掛鉤固定在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層壓件的邊緣,然后通過定位板正面的定位凹陷定位接線盒,背面收容槽內設置粘著物與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層壓件表面相固定,再通過引線孔連接層壓件內的匯流條與接線盒的端子,由此可將接線盒與太陽能電池組件方便快捷地安裝固定并連接在一起;另外,通過設置該種接線盒固定裝置,從而可避免在層壓件的背板為玻璃材質時對玻璃背板進行開設引線孔;由此使得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使用方便;并且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方便制造及安裝。附圖說明圖1圖2圖;圖3圖4圖5是一接線盒安裝至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上的部分結構示意是圖1中接線盒未安裝至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上時的部分結構示意是圖2中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部分截面是圖1中太陽能電池組件上的接線盒固定裝置的立體是圖4中接線盒固定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具體實施例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例并不限制本技術,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例所做出的結構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請參照圖1至圖5所示為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200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100的一較佳實施例。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200包括一層壓件201及固定至該層壓件201上的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10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層壓件201為雙玻組件。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100可以由塑料或金屬等材料制成,并安裝固定在所述層壓件201的邊緣,用以固定與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200連接的接線盒300。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100設有用以固定接線盒300的定位板I以及自定位板I 一側彎折形成的U型掛鉤2。所述U型掛鉤2通過膠水等粘著物固定在所述層壓件201的邊緣,一方面將本技術接線盒固定裝置100進行固定;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太陽能電池組件200的層壓件201邊緣受力破損;還可以保護太陽能電池組件200的層壓件201內的匯流條(未圖示)安全地引入到接線盒300內。結合圖1至圖5所示,所述定位板I設有朝向所述層壓件201的背面11、背向所述層壓件201的正面12、自正面12凹陷以定位接線盒300的定位凹陷121、形成在背面11以填充與所述層壓件201相固定的粘著物的收容槽13、貫穿正面12和背面11以供所述層壓件201內的匯流條引出的引線孔14、以及與所述引線孔14間隔設置并貫穿定位板I正面12和背面11的隔熱孔15。所述引線孔14設置于所述定位板I與U型掛鉤2的相鄰位置處。所述引線孔14與隔熱孔15之間設有一隔板17。所述定位板I設有形成在背面11上的凸條16,所述收容槽13自凸條16表面凹陷形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條16沿所述隔熱孔15和引線孔14外側延伸呈U型狀。綜上所述,本技術中接線盒固定裝置100通過設置的掛鉤2固定在太陽能電池組件200的層壓件201的邊緣,然后通過定位板I正面12的定位凹陷121內設置膠水等粘著物準確定位接線盒300,背面11收容槽13內設置粘著物與太陽能電池組件200的層壓件201表面相固定,再通過引線孔14供太陽能電池組件200的層壓件201內的匯流條穿過以連接接線盒300的端子,由此可將接線盒300與太陽能電池組件200方便快捷地安裝固定并連接在一起;另外,通過設置該種接線盒固定裝置100,從而可避免在層壓件201的背板為玻璃材質時對玻璃背板進行開設引線孔;由此使得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200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100使用方便;并且,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組件200及其接線盒固定裝置100結構簡單,方便制造及安裝。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技術的可行性實施例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技術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例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層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組件還包括固定到所述層壓件上的接線盒固定裝置,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設有用以固定接線盒的定位板以及自定位板一側彎折形成的U型掛鉤,所述定位板設有朝向層壓件的背面、背向層壓件的正面、自正面凹陷以定位接線盒的定位凹陷、形成在背面以填充與層壓件相固定的粘著物的收容槽以及貫穿正面和背面以供層壓件內的匯流條引出的引線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層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組件還包括固定到所述層壓件上的接線盒固定裝置,所述接線盒固定裝置設有用以固定接線盒的定位板以及自定位板一側彎折形成的U型掛鉤,所述定位板設有朝向層壓件的背面、背向層壓件的正面、自正面凹陷以定位接線盒的定位凹陷、形成在背面以填充與層壓件相固定的粘著物的收容槽以及貫穿正面和背面以供層壓件內的匯流條引出的引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層壓件為雙玻組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設有形成在背面上的凸條,所述收容槽自凸條表面凹陷形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還設有與所述引線孔間隔設置并貫穿定位板正面和背面的隔熱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線孔設置于所述定位板與U型掛鉤的相鄰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子健,樊梅娜,劉兵,
申請(專利權)人:阿特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