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散熱裝置組合結構,是在散熱基座上組合多個散熱鰭片與固定條,散熱基座的金屬座體表面間隔設有多個定位槽;多個散熱鰭片的金屬片體一端分別朝下插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各散熱鰭片的厚度小于相對定位槽的寬度;多個固定條平放壓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并且其位于相對散熱鰭片的一側(cè),各固定條設為朝下壓縮的擠壓變形體,使擠壓變形體具有側(cè)向擴張部,以擠迫固定于定位槽及其相對散熱鰭片一側(cè)之間,達到牢固緊迫定位功效,并且方便制作、加工與量產(chǎn)。(*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散熱裝置組合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散熱器在散熱基座上沖壓組合多個散熱鰭片與固定條。
技術介紹
傳統(tǒng)的電子暨電氣產(chǎn)品用散熱器是利用鋁作為底板的基材材料,并以擠制、鍛造或切削的方式來制作散熱器的底板,最后再將散熱鰭片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底板上。由于焊接所使用的焊接材料會增加底板與散熱鰭片之間的熱傳阻抗,而影響散熱器的整體散熱效能,再加上焊接材料具有污染環(huán)境的鉛(Pb)成分,已漸漸被禁止使用。此外,由于芯片的運算速度不斷的提升,預計芯片的運算速度到達3.0GHz時,勢必需要散熱性能更佳的基材以及更有效的方式來制作散熱器,其中以純銅或銅合金的散熱器將成為未來的主流產(chǎn)品。現(xiàn)有技術還可利用模鍛的方式來制作散熱器100,如圖1和圖2所示,散熱器100的底板110與散熱鰭片120并非一體成型,因此利用模鍛的方式將散熱鰭片120的反折部122鑲嵌于底板110的溝槽112。如圖所示,首先將各散熱鰭片120的反折部122分別配置于底板110的溝槽112上,因散熱鰭片120的反折部122寬度略小于溝槽112的寬度,故散熱鰭片120的反折部122未能直接鑲嵌固定于溝槽112之中,而必須利用擠壓刀具(圖未示)置入于相鄰二散熱鰭片120之間,以朝下沖壓底板110表面擠壓形成槽脊114,而使槽脊114受壓產(chǎn)生塑性變形,并且由刀具兩側(cè)向外推擠至溝槽112,因此鄰近的溝槽112受到推擠,使得散熱鰭片120的反折部122鑲嵌于溝槽112中。現(xiàn)有利用模鍛方式來制作散熱器100,使散熱鰭片120與底板110之間的熱傳導性能大幅提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shù)毒咭愿蟮耐饬D壓槽脊114,并使槽脊114的塑性變形量增大時,受擠壓的槽脊114因為無法完全宣泄至溝槽112的兩側(cè),反而會推擠至溝漕112的底部,導致散熱鰭片120受到向上推擠的作用,而改變其深度,并且溝槽112的底部與散熱鰭片120之間會留下空隙,進而影響散熱鰭片120與底板110的導熱效果。此外,刀具因沖擊力道增加,刀具的刀鋒相對地受損更嚴重,反而縮短刀具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裝置組合結構,其利用各固定條壓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及其散熱鰭片之間,并且各固定條成為朝下壓縮的擠壓變形體,使擠壓變形體形成側(cè)向擴張部,以擠迫固定于定位槽及其相對散熱鰭片一側(cè)之間,達到牢固緊迫定位功效,并且方便制作、加工與量產(chǎn)。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散熱裝置包含有:一散熱基座,其金屬座體表面間隔設有多個定位槽;多個散熱鰭片,其金屬片體一端分別朝下插置于相對散熱基座的定位槽內(nèi),各散熱鰭片的厚度小于相對定位槽的寬度;多個固定條,平放壓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并且其位于相對散熱鰭片的一側(cè),各固定條設為朝下壓縮的擠壓變形體,使擠壓變形體具有側(cè)向擴張部,以擠迫固定于定位槽及其相對散熱鰭片一側(cè)之間。依照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該散熱鰭片與固定條彼此可為不同的金屬材。又,該散熱鰭片與固定條彼此斷面可為不同的厚度。依照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該固定條的斷面可設為矩形、圓形、多角形或橢圓形。通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具體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利用各固定條壓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及其散熱鰭片之間,并且各固定條成為朝下壓縮的擠壓變形體,使擠壓變形體形成側(cè)向擴張部,以擠迫固定于定位槽及其相對散熱鰭片一側(cè)之間,達到牢固緊迫定位功效,并且方便制作、加工與量產(chǎn)。附圖說明圖1為現(xiàn)有散熱器沖壓組合前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現(xiàn)有散熱器沖壓組合結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散熱裝置組合結構的示意圖。圖4為圖3的散熱基座、散熱鰭片與固定條的分解圖。圖5為圖4的散熱鰭片插置于定位槽的示意圖。圖6為接續(xù)圖5將固定條放置于定位槽內(nèi)的示意圖。圖7為接續(xù)圖6沖頭準備朝下沖壓固定條的動作圖。圖8為接續(xù)圖7沖頭朝下沖壓固定條成為擠壓變形體的動作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現(xiàn)有技術)100、散熱器110、底板112、溝槽114、槽脊120、散熱鰭片122、反折部(本技術)10、散熱器1、散熱基座11、金屬座體12、定位槽2、散熱鰭片21、金屬片體3、固定條31、擠壓變形體32、側(cè)向擴張部4、沖頭41、沖壓端。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技術為達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出可行實施例,并且配合附圖說明如下:首先,請參閱圖3至圖6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技術散熱裝置10主要用于電子暨電氣產(chǎn)品以進行散熱。本技術的散熱裝置10是在散熱基座I上組合固設多個散熱鰭片2與固定條3,并且散熱基座1、散熱鰭片2、固定條3可選用鋁、鋁合金、銅、銅合金、銀合金等高導熱材料;其中:該散熱基座I的矩形金屬座體11表面間隔設有多道開口朝上的定位槽12。多個散熱鰭片2可各設為矩形金屬片體21,其一端分別朝下插置于散熱基座I的相對定位槽12內(nèi),各散熱鰭片2的厚度小于相對定位槽12的寬度,并且散熱鰭片2與固定條3彼此可設為不同的金屬材料,進一步,散熱鰭片2與固定條3彼此斷面可設為不同的厚度。多個固定條3分別平放壓置于散熱基座I的相對定位槽12內(nèi),以及其位于相對散熱鰭片2的一側(cè),而各固定條3的斷面可設為矩形、圓形、多角形或橢圓形等形狀。通過上述,將固定條3設為朝下壓縮的擠壓變形體31,使擠壓變形體31形成具有一或兩側(cè)向擴張部32,以擠迫固定于定位槽12及其相對散熱鰭片2 —側(cè)之間。請參閱圖3至圖6,在實際組合過程中,將多個散熱鰭片2的金屬片體21 —端分別朝下插置于散熱基座I的相對定位槽12內(nèi),并且多個固定條3分別平放壓置于散熱基座I的相對定位槽12內(nèi),以及其位于相對散熱鰭片2的一側(cè),此時,將沖壓設備沖頭4的沖壓端41朝下沖壓固定條3 (參閱圖7),使固定條3成為朝下壓縮的擠壓變形體31 (參閱圖8),并且擠壓變形體31具有一或兩側(cè)向擴張部32,以擠迫固定于定位槽12及其相對散熱鰭片2 —側(cè)之間,達到牢固緊迫定位功效,并且方便制作、加工與量產(chǎn)。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技術,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技術精神范疇,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可作的各種簡易變化與修飾,均仍應含括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散熱裝置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散熱基座,其金屬座體表面間隔設有多個定位槽;多個散熱鰭片,其金屬片體一端分別朝下插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各散熱鰭片的厚度小于相對定位槽的寬度;多個固定條,平放壓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并且其位于相對散熱鰭片的一側(cè),各固定條設為朝下壓縮的擠壓變形體,使擠壓變形體具有側(cè)向擴張部,以擠迫固定于定位槽及其相對散熱鰭片一側(cè)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散熱裝置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散熱基座,其金屬座體表面間隔設有多個定位槽; 多個散熱鰭片,其金屬片體一端分別朝下插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各散熱鰭片的厚度小于相對定位槽的寬度; 多個固定條,平放壓置于散熱基座的相對定位槽內(nèi),并且其位于相對散熱鰭片的一側(cè),各固定條設為朝下壓縮的擠壓變形體,使擠壓變形體具有側(cè)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潘信杏,
申請(專利權)人:潘信杏,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