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輥套式鋼板行星軋機,屬于鋼板軋制機械領域,其特征是左右牌坊和上下橫梁構成封閉式機架。在機架水平中心線的上下部對稱布置由液壓缸平衡的上下支承輥,并由主電機經齒輪座、上下萬向接軸進行傳動。以弧面支撐各工作輥并裝于支承輥面各軸向弧形槽內的輥套裝置,共有三種類型:滑動軸承直接裝于輥套體內弧面上;在輥套體和工作輥之間以及過渡輥道內,用保持架將多個滾柱首尾相連;數個滾柱通過左右軸承座裝于輥套體兩端。工作輥兩端通過軸承座圈和支承輥相固定。在兩支承輥與上下橫梁之間裝有上下輥套梁,在上下橫梁和上下輥套梁之間,裝有奇數列上下斜楔及其調整裝置。優點是克服了事故多和只生產窄板帶等缺點,并用于板坯連鑄連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鋼板軋制機械
,具體涉及一種輥套式鋼板行星軋機。
技術介紹
鋼板行星軋機以其軋制變形量大(壓縮率可達90、8%)、軋制力小(約為一般軋機的1/5 1/10)等獨特優點,自1950年第一臺軋機建成后,在世界曾風靡一時,先后共建了約40臺,其中我國也有近10臺。但由于該軋機實際生產中事故較多(如行星工作輥及其軸承破損率高,上下工作輥常產生不同步等)、作業率低,難以形成生產能力,因此到目前為止,除極少數軋機維持生產外,皆處于停產狀態,使本來看好可用于板坯連鑄連軋的愿望自然也不能實現,另外,該軋機受工作輥強度的限制,僅能用于生產寬度較小的板帶材產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輥套式鋼板行星軋機,可有效地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有由左右牌坊與上下橫梁構成的封閉式機架、安裝在封閉式機架內的上下工作輥、上下支承輥及其主傳動系統,其結構特征是如圖1、2所示,由左右牌坊9、9'和上下橫梁1、1'連接構成封閉式機架,在機架的水平中心線(即軋制線)的上下部位,對稱地布置有上下工作輥7、7'、上下支承輥6、6'和上下輥套梁5、5',上下支承輥6、6'通過兩端的上下軸承座12、12'安裝在左右牌坊9、9'的窗口內,在上下支承輥6W的一端,通過上下萬向接軸15、15^與齒輪座16和主電機17相連接。在上下支承輥6、6'兩端同側的上下軸承座12、12'之間裝有左右平衡液壓缸14、14'。在上下橫梁1、Ii和上下輥套梁5、5'之間分別裝有S個(S為奇數)可作橫向移動的上下斜楔2、2',每個上下斜楔2、2'的大端通過與其相固定的上下螺桿4、4'分別與安裝在上下橫梁1、Γ的上下傳動箱3、3'相連接 ,上下傳動箱3、3'通過上下螺桿4、4'帶動對應的上下斜楔2、2,作水平移動。上下工作輥7、7'的兩端通過軸承裝于和上下支承輥6、6'輥身兩端面相固定的上下軸承座圈13、13^的對應孔內。上下支承輥6 W的輥面上均布有η個(η為正整數)半徑相同的半圓形的軸向溝槽,在軸向溝槽內安裝有上下輥套裝置8、8',上下輥套裝置8、8'由輥套體18和直接接觸工作輥7輥身的滑動軸承19組成,見圖3、4所示為輥套裝置I型結構。所述的輥套裝置另一種II型結構是如圖5、6所示,輥套體18'和工作輥7之間的輥道與每兩個輥套體18'之間安裝有固定于支承輥6上的過渡輥道22共同構成循環輥道,并把裝入循環輥道內的所有滾柱20,按一定間距用保持架21首尾連接起來。 所述的輥套裝置III型結構是如圖7、8所示,每個輥套體18的兩端各自安裝有左右軸承座圈24、24',使每個滾柱20'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裝入左右軸承座圈24、24'的對應孔內,和工作輥7輥身相接觸的每個滾柱20'之間及其與輥套體18內圓弧面之間均互不接觸,工作輥7的受力通過各個滾柱20'、左右軸承座圈24、24'和輥套體18傳給支承輥6。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由左右牌坊9、9'和上下橫梁1、Γ連接構成的封閉式機架、上下輥套裝置8、8'、上下輥套梁5、5'結構以及斜楔調整裝置可用于對鋼板熱、冷軋機和矯直機的改裝上。本專利技術優點及積極效果是: 1、在各工作輥和支承輥之間加設輥套后,可帶來如下優點:①工作輥同時得到了兩個方向的支承,可有效提高彎曲強度;②工作輥的軸承不再承受軋制力,可延長使用壽命工作輥的長度可按需要加長,以加大可軋板帶材的寬度;④可適當減小工作輥直徑和增加輥數,以降低軋制力和軋制沖擊振動。、上下支承輥直接帶著工作輥進行公轉,工作輥依靠與軋件間的摩擦力實現自傳,如此既省去了原來工作輥的保持圈及其傳動裝置,又由于齒輪座對上下支承輥的傳動,更容易保證上下工作輥的同步。、對支撐輥加設了以上下橫梁為依托的輥套梁和斜楔調整機構,既提高支承輥的強度,還能更精確地進行彎輥調整,以提高板形精度,并能兼顧軋輥的壓下調整,可省去專用壓下裝置。、該軋機可用于板坯真正意義的連鑄連軋,并為鋼板的行星冷軋提供了可能。、本專利所涉及的輥套裝置、上下輥套梁、斜楔調整裝置和封閉式機架等相關結構,均可移植于鋼板熱、冷軋機和矯直機,使之成為全新的機型,同樣能取得簡化彎輥裝置、提高板形精度、省去專用壓下裝置等效果,并能省去或者減小、減少成本較高的支承輥,降低設備成本和能耗,尤其對于特大型寬厚板軋機其效果將更加顯著。附圖說明圖1為圖2中的K向視圖及局部剖視圖 圖2為圖1中的A— A剖面圖 圖3為圖4中的B— B剖面圖 圖4為圖3中的A— A剖面圖 圖5為圖6中的D— D剖面圖 圖6為圖5種得C一C剖面圖 圖7為圖8中的F— F剖面圖 圖8為圖7中的E— E剖面圖 圖中 1、1' 一上、下橫梁,2、2' 一上、下斜楔,3、3' —上、下傳動箱,4、4' 一上、下螺桿,5、5' —上、下輥套梁,6、6' —上、下支承輥,7、7' —上、下工作輥,8、8' —上、下棍套裝置,9、9' 一左、右牌坊,10—板還,11、11' 一上、下斜鍵對,12、12' —上、下軸承座,13、13' —上、下軸承座圈,14 一平衡液壓缸,15、W —上、下萬向接軸,16—齒輪座,17—主電機,18、18'、18 —輥套體,19一滑動軸承,20、20' —滾柱,21—保持架,22—過渡棍道,23—壓圈,24、24' —左右軸承座 具體實施例方式、軋制主傳動的實現:如圖1、2所示,齒輪座16的輸入軸連接主電機17,兩輸出軸通過上下萬向接軸15、15'分別與上下支承輥6、6'相連接。由于上下工作輥7、7'通過上下輥套裝置8、8'和上下軸承座圈13、13^安裝在上下支承輥6W滾面上的圓弧槽內,故上下支承輥6W的轉動自然帶著上下工作輥7、7,進行同步公轉。上下工作輥7、7,的自轉則依靠與板坯10的摩擦力來實現。因此當啟動主電機17轉動時,通過齒輪座16和上下萬向接軸15、15'帶動上下支承輥6、6'及其工作輥7、7'進行相向同步轉動,一旦板坯10由送料輥(附圖中未示出)送來,即會被上下工作輥7、7'軋制成板帶材。、軋輥撓度以及輥縫大小和軋制線標高調整的實施: 由上下斜楔2、2'、上下螺桿4、4'和上下傳動箱3、3'(含傳動螺母及其電機)等組成的上下斜楔2、2'調整裝置,根據上下支承輥6、6'和上下工作輥7、7'的撓度、輥縫和軋制線標高的調整要求,不同程度地啟動各列的電機,即可通過上下傳動箱3、3'和上下螺桿4、4'帶動上下斜楔2、2' 進行水平移動,利用上下斜楔2、2'的斜面作用,并以上下橫梁1、Ρ為依托,即可實現調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輥套式鋼板行星軋機,它包括有封閉式機架、上下工作輥、上下支承輥及其主傳動系統,其結構特征是由左右牌坊(9、9′)和上下橫梁(1、1′)連接構成封閉式機架,在機架的水平中心線(即軋制線)的上下部位,對稱地布置有上下工作輥(7、7′)、上下支承輥(6、6′)和上下輥套梁(5、5′),上下支承輥(6、6′)通過兩端的上下軸承座(12、12′)安裝在左右牌坊(9、9′)的窗口內,上下支承輥(6、6′)的一端,通過上下萬向接軸(15、15′)與齒輪座(16)和主電機(17)聯接,在上下支承輥(6、6′)兩端同側的上下軸承座(12、12′)之間裝有左右平衡液壓缸(14、14′),在上下橫梁(1、1′)和上下輥套梁(5、5′)之間分別安裝有S個(S為奇數)可作橫向移動的上下斜楔(2、2′),每個上下斜楔(2、2′)的大端通過與其相固定的上下螺桿(4、4′)分別與裝在上下橫梁(1、1′)的上下傳動箱(3、3′)相連接,上下傳動箱(3、3′)通過上下螺桿(4、4′)帶動所對應的上下斜楔(2、2′)作水平移動,上下工作輥(7、7′)的兩端通過軸承裝于和上下支承輥(6、6′)輥身兩端面相固定的上下軸承座圈(13、13′)的對應孔內,上下支承輥(6、6′)的輥面上均布有n個(n為正整數)半徑相同的半圓形的軸向溝槽,在軸向溝槽內安裝有上下輥套裝置(8、8′),上下輥套裝置(8、8′)由輥套體(18)和直接接觸工作輥(7)輥身的滑動軸承(19)組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輥套式鋼板行星軋機,它包括有封閉式機架、上下工作輥、上下支承輥及其主傳動系統,其結構特征是由左右牌坊(9、9')和上下橫梁(1、廣)連接構成封閉式機架,在機架的水平中心線(即軋制線)的上下部位,對稱地布置有上下工作輥(7、7')、上下支承輥(6、6')和上下輥套梁(5、5'),上下支承輥(6、6')通過兩端的上下軸承座(12、12')安裝在左右牌坊(9、9')的窗口內,上下支承輥(6、6')的一端,通過上下萬向接軸(15、15')與齒輪座(16)和主電機(17)聯接,在上下支承輥(6、6')兩端同側的上下軸承座(12、12')之間裝有左右平衡液壓缸(14、14'),在上下橫梁(1、廣)和上下輥套梁(5、5')之間分別安裝有S個(S為奇數)可作橫向移動的上下斜楔(2、2'),每個上下斜楔(2、2,)的大端通過與其相固定的上下螺桿(4、4')分別與裝在上下橫梁(1、廣)的上下傳動箱(3、3')相連接,上下傳動箱(3、3')通過上下螺桿(4、4')帶動所對應的上下斜楔(2、2,)作水平移動,上下工作輥(7、7')的兩端通過軸承裝于和上下支承輥(6、6')輥身兩端面相固定的上下軸承座圈(13、13^ )的對應孔內,上下支承輥(6W )的輥面上均布有η個(η為正整數)半徑相同的半圓形的軸向溝槽,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恒昌,張坤,
申請(專利權)人:張恒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