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雙樞軸剎車夾器,適用于與一剎車輸入裝置及一剎車線連接并配合動作,其包含:一個第一卡鉗臂、一個第二卡鉗臂,及一對稱連接該等卡鉗臂的橋接裝置,該橋接裝置包括一個第一橋接件與一個第二橋接件,該第一橋接件具有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一軸件,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第二本體及一第二軸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分別通過該第一軸件與該第二軸件互相連接,該剎車線的一端與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其中一個連接,該剎車線的另一端與該剎車輸入裝置連接。當使用者驅動該剎車輸入裝置并帶動該剎車線時,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彼此相對接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主要揭示一種剎車夾器,尤指一種雙樞軸剎車夾器。
技術介紹
在自行車領域中,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與更佳的安全性,剎車一直以來都是高級車種展現其技術力的首要零件之一。在快速行駛的狀態下,急速剎車時所帶來的扭力對于剎車零件而言是一大沖擊,為了克服強大的扭力,研發者多以增加剎車夾器的剛性來作為對策。而在高級車種的應用上,如何達成輕量化的目標也是研發者面對的挑戰之一。因此,如何增加剎車夾器的剛性并進行輕量化便成為研發者展示其技術力的最好平臺。現有的雙樞軸剎車夾器包含一個第一卡鉗臂與一個第二卡鉗臂,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分別連接于一個一體成形的橋接件兩端。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分別對稱地連接于一個搖臂連桿。當現有的雙樞軸剎車夾器動作時,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彼此相對接近而夾掣。在剎車的反作用力被傳導至現有雙樞軸剎車夾器固定于車體的支點的過程中,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會同時受到扭轉負載與彎曲負載,因此,現有的雙樞軸剎車夾器在急剎時常會因為承受突如其來的強大扭力而發生彎曲或斷裂。在制造現有的雙樞軸剎車夾器時,若選用的材料剛性不足或是鍛造方法失當,常會導致該現有的雙樞軸夾器自其第一卡鉗臂或是第二卡鉗臂斷裂或產生形變,使得車手暴露于剎車失靈的風險中。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雙樞軸剎車夾器,利用一橋接裝置承受剎車時所產生的扭力,使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僅受到彎曲力,不會因為同時受到彎曲力與扭力而產生變形。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雙樞軸剎車夾器,與一剎車輸入裝置及一剎車線連接并配合動作,該雙樞軸剎車夾器包含: 一第一卡鉗臂; 一第二卡鉗臂;及 一橋接裝置,對稱連接該等卡鉗臂,并包括一第一橋接件與一第二橋接件,該第一橋接件具有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一軸件,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第二本體及一第二軸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分別通過該第一軸件與該第二軸件互相連接; 該剎車線的一端與該第一卡鉗臂和該第二卡鉗臂的其中一個連接,該剎車線的另一端與該剎車輸入裝置連接。進一步地,其中該第一卡鉗臂樞接于該第一軸件,該第二卡鉗臂樞接于該第二軸件,該第一軸件成形于該第一橋接件或該第二橋接件一端,該第二軸件成形于該第一橋接件或該第二橋接件另一端。進一步地,其中該第一卡鉗臂具有一搖臂連桿,該第二卡鉗臂具有一頂抵部,當該剎車輸入裝置牽動該剎車線時,剎車線牽動該第二卡鉗臂,使該第二卡鉗臂轉動并帶動該頂抵部頂抵該搖臂連桿,使該搖臂連桿轉動,使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互相接近以進行夾掣。進一步地,還包括一個彈性件,該彈性件裝設于該第一軸件與該第二卡鉗臂之間。進一步地,其中,該彈性件包括兩端部及一圈部,該兩端部分別頂抵于該第一軸件與該第二卡鉗臂,該圈部供第二軸件穿設。進一步地,其中,該頂抵部是自該穿孔向第一卡鉗臂延伸,該搖臂連桿是自該通孔向第二卡鉗臂延伸。本專利技術因該橋接裝置能有效地分散原本集中作用于同一位置的扭力及彎曲力,故可避免于高速剎車時發生卡鉗臂變形或斷裂的危險。此外,現有的一體形式的橋接裝置由本專利技術中較薄的組合式橋接裝置所取代,故可有效地減少重量,進而達到輕量化的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雙樞軸剎車夾器一實施列的立體外觀 圖2:為本專利技術雙樞軸剎車夾器的立體分解 圖3:圖1中3-3剖面圖,表示車輪位于本專利技術雙樞軸剎車夾器的該第一與第二卡鉗之間以及剎車線連接于該第一卡鉗與該連接單元,其中車輪與剎車線以虛線表示; 圖4:為圖3的延續,表示該本專利技術雙樞軸剎車夾器夾掣于車輪; 圖5:圖1中5-5剖面 圖6:為圖5的延續,表示該本專利技術雙樞軸剎車夾器夾掣于車輪; 圖7:圖5中7-7剖面圖。圖中,10.第一卡鉗臂, 101.搖臂連桿; 102.通孔,11.調整螺絲; 12.第一剎車片,20.第二卡鉗臂; 201.穿孔,202.頂抵部; 21.連接臂,22.連動端; 23.墊圈,24.固定件; 25.第二剎車片,30.橋接裝置; 31.第一橋接件,311.第一本體; 312.第一軸件,32.第二橋接件; 321.第二本體,322.第二軸件; 40.彈性件,41.端部; 42.圈部,50.鎖固單元; 501.鎖固栓,502.鎖固端; 51.鎖固件,60.襯套; 601.穿設部,602.擋止部; 61.定位環,70.剎車線。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專利技術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如圖1至圖7,為本專利技術雙樞軸剎車夾器,適用于與一剎車輸入裝置(圖未示)及一剎車線70連接并配合動作,該雙樞軸剎車夾器包含一個第一卡鉗臂10、一個第二卡鉗臂20、一個橋接裝置30、一個彈性件40、一個鎖固單元50、兩個襯套60及兩個定位環61。該第一卡鉗臂10包括一裝設于該第一卡鉗臂10頂端的調整螺絲11、一自該第一卡鉗臂10向外延伸的搖臂連桿101及一形成于該第一卡鉗臂10上的通孔102。該第二卡鉗臂20包括形成于該第二卡鉗臂20上的一穿孔201、一自該第二卡鉗臂20向外延伸的頂抵部202、一自該第二卡鉗臂20頂端延伸的連接臂21、一裝設于該連接臂21的連動端22、一可供裝設于該連動端22的墊圈23及一供固定該墊圈23的固定件24。該第一卡鉗臂10與該第二卡鉗臂20分別裝設一個第一剎車片12與一個第二剎車片25,該第一剎車片12與該第二剎車片25彼此對稱。該搖臂連桿101自該通孔102向該第二卡鉗臂20方向延伸。該頂抵部202自該穿孔201向該第一卡鉗臂10方向延伸,并與該搖臂連桿101可分離地互相頂抵。該連接臂21自該第二卡鉗臂20向該第一^^鉗臂10方向延伸并于遠離該第二卡鉗臂20的一端設置該連動端22供裝設該墊圈23及該固定件24。該剎車線70通過該調整螺絲11后,其一端裝設于該連動端22與該墊圈23之間,并通過該固定件24固定于該連動端22。該剎車線70的另一端連接于該剎車輸入裝置。該橋接裝置30對稱連接該第一^^鉗臂10及該第二卡鉗臂20,其包括一個第一橋接件31與一個第二橋接件32。該第一橋接件31具有一個第一本體311及一個第一軸件312,該第二橋接件32具有一個第二本體321及一個第二軸件322。該第一本體311及該第二本體321的一端分別延伸出該第一軸件312及該第二軸件322。該第一軸件312穿設于該通孔102,該第二軸件322穿設于該穿孔201。該等本體311、321未延伸出該等軸件312、322的一端則與非自其延伸出的該等軸件312、322的另一端相連接。該彈性件40裝設于該第一軸件312與該第二卡鉗臂20之間。該彈性件40包括二位于兩端的端部41,及中間撓曲形成的至少一圈部42。該等端部41分別頂抵于該第一軸件312與該第二卡鉗臂20,該第二軸件322穿設于該圈部42。該鎖固單元50包括一鎖固件51、一延伸至自行車體的鎖固栓501及可供該鎖固件51鎖固的鎖固端502。該鎖固件51穿設于該第一軸件312并將該第一軸件312鎖固于該鎖固端502,如圖7所示,該雙樞軸剎車夾器以此固定于自行車體上。該等襯套60包括一穿設部601與一擋止部602。該穿設部601穿設于該穿孔201中,并通過該擋止部602擋止于該穿孔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樞軸剎車夾器,與一剎車輸入裝置及一剎車線連接并配合動作,其特征在于,該雙樞軸剎車夾器包含:一第一卡鉗臂;一第二卡鉗臂;及一橋接裝置,對稱連接該等卡鉗臂,并包括一第一橋接件與一第二橋接件,該第一橋接件具有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一軸件,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第二本體及一第二軸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分別通過該第一軸件與該第二軸件互相連接;該剎車線的一端與該第一卡鉗臂和該第二卡鉗臂的其中一個連接,該剎車線的另一端與該剎車輸入裝置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7.27 US 13/191,5491.一種雙樞軸剎車夾器,與一剎車輸入裝置及一剎車線連接并配合動作,其特征在于,該雙樞軸剎車夾器包含: 一第一卡鉗臂; 一第二卡鉗臂;及 一橋接裝置,對稱連接該等卡鉗臂,并包括一第一橋接件與一第二橋接件,該第一橋接件具有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一軸件,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第二本體及一第二軸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分別通過該第一軸件與該第二軸件互相連接; 該剎車線的一端與該第一卡鉗臂和該第二卡鉗臂的其中一個連接,該剎車線的另一端與該剎車輸入裝置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樞軸剎車夾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卡鉗臂樞接于該第一軸件,該第二卡鉗臂樞接于該第二軸件,該第一軸件成形于該第一橋接件或該第二橋接件一端,該第二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克里斯多福偉海格,
申請(專利權)人: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