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包括護欄、護欄支柱、地袱和與地袱連接的多個并列布置的預制鋼梁構件,預制鋼梁構件包括頂板和底板,頂板和底板之間焊接有多個加勁板,位于最外邊兩端的加勁板的外側均分別焊接有腹板,底板的下面焊接有兩個限位鋼板,頂板和底板的寬度兩側均焊接有定位鋼板;相鄰的預制鋼梁構件之間設有混凝土預制蓋板。本發明專利技術防護設施可以有效的減少施工工程中對橋下的既有交通運行狀況的影響,不但易于錨固且易于安裝、穩定性好;另外,混凝土預制蓋板可以將多個預制鋼梁構件形成緊密結合的整體,可以避免發生落物墜落于橋下的現象,在保證了施工安全的同時也保證了橋下的通行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尤其涉及針對跨越重點構筑物(鐵路、公路)上方橋梁中央分隔帶處的防撞及防落物設施。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我國公路交通運輸的發展,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日趨飽和,服務水平逐漸降低,部分四車道的高速公路已不能滿足交通量的增長需求,因此對其進行改擴建,由四車道加寬為六車道或八車道,提高其通行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橋梁在現代高速公路中占有較大比重,且橋梁加寬存在技術復雜、實施難度高、對現狀交通影響大的特點,因此橋梁加寬改造成為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的重點。在橋梁加寬改造中,針對既有中央分隔帶處的地褓、防撞護欄通常采用將既有地褓、防撞護欄拆除重建的方式作為其優選方案。當橋梁跨越重點構筑物(鐵路、公路)時,其防撞護欄及地褓的拆除必將會對橋下通行的鐵路、公路的安全產生很大的影響。如不對橋梁處采用相應的防撞、防護措施會對橋下的既有交通運行狀況帶來很大的影響。工程建設中,經常會有多處的跨越重點構筑物(如鐵路),凡是在跨越重點構筑物處均均需設置防撞,每處防護的長度基本上為30多米,如果采用整體拆除方式,則施工難度很大,且安全防護也很難保證,因此,為了保證橋下通行交通狀況的安全,需要采取相應的防撞、防護措施。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可以減少對橋下的既有交通狀況的影響,并能明顯提高對橋下重點構筑物的安全防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一種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予以實現的技術方案是:包括護欄、護欄支柱、地褓和與所述地褓連接的多個并列布置的預制鋼梁構件,所述預制鋼梁構件包括頂板和底板,所述頂板和底板之間焊接有多個加勁板,位于最外邊兩端的加勁板的外側均分別焊接有腹板,所述底板的下面焊接有兩個限位鋼板,所述頂板和底板的寬度兩側均焊接有定位鋼板;相鄰的預制鋼梁構件之間設有混凝土預制蓋板;所述預制鋼梁構件與地褓之間設有第一連接組件,所述護欄支柱的側面焊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與頂板之間設有第二連接組件。本專利技術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其中,所述第一連接組件和第二連接組件均為螺栓連接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構造設置可以有效的減少施工工程中對橋下的既有交通運行狀況的影響,并通過焊接形成整體的預制鋼梁構件,不但易于錨固且易于安裝、穩定性好;另外,混凝土預制蓋板可以將多個預制鋼梁構件形成緊密結合的整體,可以避免發生落物墜落于橋下的現象,在保證了施工安全的同時也保證了橋下的通行安全。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的立面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的平面示意圖;圖3是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圖4是圖1中B處局部放大圖;圖5是圖1中所示預制鋼梁構件的立面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預制鋼梁構件的平面示意圖;圖7是圖5中C處局部的立面放大圖;圖8是圖5中C處局部的平面放大圖。圖中:1-橋面鋪裝層,2-地褓,3-第一連接組件,4-腹板,5-第二連接組件,6_預制鋼梁構件,7-混凝土預制蓋板,8-鋼板,9-頂板,10-底板,11-加勁板,12-限位鋼板,13-定位鋼板,14-護欄,15-護欄立柱,16-支撐板。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一種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包括護欄14、護欄支柱15、地褓2和與所述地褓2連接的多個并列布置的預制鋼梁構件6,圖1和圖2中I所示位置為橋面鋪裝層。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預制鋼梁構件6由焊接在一起的頂板9、底板10、多個加勁板11、腹板4、限位鋼板12和定位鋼板13構成。即該預制鋼梁構件包括頂板9和底板10,所述頂板9和底板10之間焊接有多個加勁板11,位于最外邊兩端的加勁板11的外側均分別焊接有腹板4,所述底板10的下面焊接有兩個限位鋼板12,所述頂板9和底板10的寬度兩側均焊接有定位鋼板13,如圖7和圖8所示;如圖2所示,相鄰的預制鋼梁構件6之間設有混凝土預制蓋板7 ;所述預制鋼梁構件6與既有構造物地褓2之間設有第一連接組件3,所述第一連接組件3為螺栓連接件,其中連接螺栓31為后植入連接螺栓,地褓內設有擴底孔32,如圖4所示;所述護欄支柱15的側面焊接有支撐板16,所述支撐板16與頂板9之間設有第二連接組件5,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第二連接組件5也是螺栓連接件,連接時最好在螺栓帽51的下面再設一層鋼板8,如圖3所示,圖中52為鎖緊螺母。所述預制鋼梁構件各鋼板間采用焊接工藝形成整體,其通過限位鋼板12可限制整體預制鋼梁構件的橫向移動,同時通過底板10與地褓2間的連接螺栓限制其縱向移動;在各個節間處設置預制鋼梁構件6后通過第一連接組件與既有地褓2連接,混凝土預制蓋板7置于各預制鋼梁構件6之間,從而形成防落物體系;另外,通過第二連接組件5將頂板9與護欄立柱15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防撞體系。實施例:橋梁處設置的地褓長度為30m,其高度30cm,其寬度為lm,所采用的混凝土標號為C30,預制鋼梁構件的頂板采用厚度分別為20mm和IOmm的鋼板焊接組成,預制鋼梁構件的底板采用厚度分別為20mm和IOmm的鋼板焊接組成;在頂板與底板的對應位置處預留40mmX26mm的連接螺栓孔,以保證連接螺栓穿過頂板和底板,以形成錨固;腹板、加勁板、限位鋼板均采用厚度為12mm的鋼板;定位鋼板采用30mmx30mm的定型方鋼;預制鋼梁構件與地褓采用M24后植入螺栓予以連接錨固;預制鋼梁構件與波形護欄立柱采用M24地腳螺栓錨固。本專利技術安裝簡便、措施可靠。本專利技術的施工過程是:加工頂板9、底板10、腹板4、加勁板11、限位鋼板12和定位鋼板13后,將它們按照圖示位置和結構焊接拼裝為預制鋼梁構件6。將既有現狀的護欄立柱15及護欄14拆除,將預制鋼梁構件6就位后進行打磨以保證表面平整,無明顯坑槽、缺損。在預制鋼梁構件6就位位置處進行標定以確定其準確位置,對既有地褓2進行鉆孔,并鉆出擴底孔,采用吊裝設備使預制鋼梁構件6就位,并植入連接螺栓31。將混凝土預制蓋板7置于預制鋼梁構件6的各個節間處,并在縫隙處采用砂漿予以勾縫填平,從而形成防落物體系。將護欄立柱15置于頂板9預留的螺栓孔處,并采用連接螺栓予以連接,后將護欄就位于護欄立柱處,從而形成防撞體系。盡管上面結合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宗旨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變形,這些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包括護欄(14)、護欄支柱(15)和地袱(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地袱(2)連接的多個并列布置的預制鋼梁構件(6),所述預制鋼梁構件(6)包括頂板(9)和底板(10),所述頂板(9)和底板(10)之間焊接有多個加勁板(11),位于最外邊兩端的加勁板(11)的外側均分別焊接有腹板(4),所述底板(10)的下面焊接有兩個限位鋼板(12),所述頂板(9)和底板(10)的寬度兩側均焊接有定位鋼板(13);相鄰的預制鋼梁構件(6)之間設有混凝土預制蓋板(7);所述預制鋼梁構件(6)與地袱(2)之間設有第一連接組件(3),所述護欄支柱(15)的側面焊接有支撐板(16),所述支撐板(16)與頂板(9)之間設有第二連接組件(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的橋梁防護設施,包括護欄(14)、護欄支柱(15)和地褓(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地褓(2)連接的多個并列布置的預制鋼梁構件(6),所述預制鋼梁構件(6)包括頂板(9)和底板(10),所述頂板(9)和底板(10)之間焊接有多個加勁板(11),位于最外邊兩端的加勁板(11)的外側均分別焊接有腹板(4),所述底板(10)的下面焊接有兩個限位鋼板(12),所述頂板(9)...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景,何玉寶,丁雪松,張洪海,謝斌,楊潔,張四國,李焱,陸華臻,張一卓,何文飛,呂耀秀,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