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動-液壓可變閥門升程系統。更特別地,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以根據發動機操作條件來實現非對稱閥門升程的電動-液壓可變閥門升程系統。
技術介紹
內燃機通過在被吸入燃燒室的空氣介質中燃燒所述室中的燃料來產生動力。通過凸輪軸操作進氣閥以便于攝入空氣,并且當所述進氣閥打開時,空氣被吸入所述燃燒室。此外,通過所述凸輪軸操作排氣閥,并且當所述排氣閥打開時,燃燒氣體從所述燃燒室中被排出。所述進氣閥和所述排氣閥的最佳操作依賴于發動機的旋轉速度。換言之,所述閥門的最佳升程或最佳打開/關閉正時依賴于發動機的旋轉速度。為了實現這樣的依賴于發動機的旋轉速度的最佳閥門操作,已進行各種研究,如多數凸輪和能夠根據發動機速度改變閥門升程的可變閥門升程(VVL)、能夠改變閥門的打開/關閉正時的可變閥門正時設備(VVT)、EHV (電動-液壓閥門升程)的設計。適用于內燃機的常用EHV設備具有對于每一個汽缸而言相同的進氣閥的閥門升程。目前,GDI(汽油直噴)發動機已在全世界使用,并且所述⑶I發動機可以通過將燃料直接注入汽缸來提高壓縮比并且可以抑制爆震。然而,在所述GDI發動機中,流入汽缸的空氣并不充足,因此,空氣-燃料混合困難,并且可能過度產生有害廢氣。為了解決所述缺點,用于每一個汽缸的非對稱閥門升程是有效的。然而,為了使每一個汽缸的進氣閥升程不同,對于每一個閥門而言,需要有兩種獨立的EHV,并因此原理可能是復雜的并且生產成本可能增加。公開于本專利技術背景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專利技術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液壓閥門升程系統,其包括:驅動凸輪;泵活塞外殼,主腔室形成于所述泵活塞外殼中;泵活塞,所述泵活塞配置在所述泵活塞外殼中并且根據所述驅動凸輪的操作而往復運動;泵活塞彈性構件,所述泵活塞彈性構件配置在所述泵活塞外殼中并且向所述泵活塞提供回復力;配置在每一個汽缸上的第一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和第二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第一油控閥門;第一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一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所述主腔室和所述第一油控閥門;第二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所述第一油控閥門和所述第一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第三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三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所述主腔室和所述第二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的一端根據所述第一油控閥門的操作而與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選擇性地流體連通,并且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與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和第二油控閥門,所述第二油控閥門配置在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上,并且選擇性地連通所述第二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和所述蓄能器,其中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根據所述第二油控閥門的操作 ...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2.07 KR 10-2011-01305141.一種電動-液壓閥門升程系統,其包括: 驅動凸輪; 泵活塞外殼,主腔室形成于所述泵活塞外殼中; 泵活塞,所述泵活塞配置在所述泵活塞外殼中并且根據所述驅動凸輪的操作而往復運動; 泵活塞彈性構件,所述泵活塞彈性構件配置在所述泵活塞外殼中并且向所述泵活塞提供回復力; 配置在每一個汽缸上的第一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和第二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 備; 第一油控閥門; 第一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一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所述主腔室和所述第一油控閥門; 第二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所述第一油控閥門和所述第一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 第三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三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所述主腔室和所述第二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 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的一端根據所述第一油控閥門的操作而與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選擇性地流體連通,并且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 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與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和 第二油控閥門,所述第二油控閥門配置在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上,并且選擇性地連通所述第二電動-液壓閥門升程設備和所述蓄能器, 其中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根據所述第二油控閥門的操作而與所述第三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液壓閥門升程系統,其中: 所述第一油控閥門和所述第二油控閥門同時使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和所述第三油控液壓管線選擇性地流體連通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或者 所述第一油控閥門和所述第二油控閥門相繼使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和所述第三油控液壓管線選擇性地流體連通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液壓閥門升程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油控閥門包括: 油控閥門外殼,所述油控閥門外殼與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和所述第一油控液壓管線連接;和 柱塞,所述柱塞能夠滑動地配置在所述油控閥門外殼中,并且在所述柱塞上形成柱塞液壓管線, 其中根據所述柱塞的操作,所述柱塞液壓管線流體連通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和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或者流體連通所述第二油控液壓管線和所述第一油控液壓管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液壓閥門升程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油控閥門進一步包括: 線圈,所述線圈選擇性地移動所述柱塞;和柱塞彈簧,所述柱塞彈簧安裝在所述柱塞的一個端部并且向所述柱塞提供回復力。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液壓閥門升程系統,其中所述蓄能器包括: 蓄能器外殼,所述蓄能器外殼與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流體連通; 蓄能器活塞,所述蓄能器活塞配置在所述蓄能器外殼中,并且根據接收提供自所述第四油控液壓管線的油而能夠滑動;和 蓄能器彈簧,所述蓄能器彈簧配置在所述蓄能器外殼中并且向所述蓄能器活塞提供回復力。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液壓閥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在椿,催炳永,郭永弘,李源埈,孔鎮國,禹秀亨,
申請(專利權)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