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包括翻轉滑道、引導塊等;所述翻轉滑道由橫截面為矩形或者為不閉合的即留有缺口的矩形的中空型材經180°扭轉而成;從磨削工件進口一端至磨削工件出口一端,翻轉滑道恰好經過了180°的旋轉。將翻轉滑道安裝于兩臺磨床之間,其中第一臺磨床磨削工件的正面,第二臺磨床磨削工件的底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磨削工件的自動翻轉,節省了人力資源,同時由于磨削工件排列的間隙可以有效調節,因而可大大減少磨削后高、低腳不良情況的出現,提高了產品質量。(*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一種磨床輔助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通過式的磨削加工處 理過程中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
技術介紹
在軟磁鐵氧體生產過程中,通過高溫燒結而成的工件,通常需要經過正面、 底面的磨削加工,達到工藝要求。磨削過程中,磨完正面后需要人工將磨削工 件翻過來,再進行底面磨削加工。顯然,人工操作需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操 作工手動翻轉時由于手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特別是冬天,手很容易受傷和生凍瘡,影響工人的身體健康;由于工件在高溫燒結后有些輕孩l變形,人工翻轉時, 工件緊靠在一起,磨削加工后容易產生高、底腳,影響質量;另外,因為磨削 加工時需要水冷卻,正面、底面磨削的兩臺磨床之間連接板存在嚴重的漏水現象,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通過式的磨削加工處 理過程中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該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能實現磨削工件的 自動翻轉,節省勞動力,解決磨削加工過程中的漏水問題,同時由于磨削工件 經過翻轉滑道,排列整齊,因而有利于提高磨削質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磨削工件自動翻 轉裝置,包括翻轉滑道、引導塊;所述翻轉滑道由橫截面為矩形的中空型材經 180°扭轉而成,或者由橫截面為不閉合的即留有缺口的矩形的中空型材經180。 扭轉而成;所述引導塊設置于所述翻轉滑道之磨削工件進口一端。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還包括調節板A和調節板B, 所述翻轉滑道的兩端分別設有固定片;所述調節板A和調節板B分別設置于磨 床上并與所述翻轉滑道兩端所設固定片相連接,通過調節所述調節板A和調節 板B的位置來調節所述翻轉滑道的位置。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翻轉滑道設有引導塊一端的固定片是以水平方向 設置的,另一端的固定片是以垂直方向設置的;所述調節板A與設置于磨床上 的固定座相連接,并與所述翻轉滑道一端水平方向設置的固定片相連接。作為一種改進或對上述改進的技術方案的一種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磨削 工件自動翻轉裝置,還包括中間壓條,所述中間壓條與設置于磨床上的另一固 定座相連接,且位于所述引導塊前部的磨削工件上,以防止磨削工件拱起。作為一種改進或對上述改進的技術方案的一種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磨削 工件自動翻轉裝置,還包括接水槽,所述接水槽安裝于磨床上且位于所述翻轉 滑道的下部,使磨削工件攜帶的冷卻水能收集其中。在本實新新型中,翻轉滑道是關鍵部件,它由橫截面為矩形的中空型材經180。扭轉而成,從磨削工件進口一端至磨削工件出口一端,翻轉滑道恰好經過了 180。的旋轉。引導塊的作用在于將磨削工件引入翻轉滑道中。調節板A和調節 板B設置在磨床上,或連接在固定座上,對翻轉滑道進行固定和位置調節。中 間壓條的采用,可使磨削工件排列平整,有效防止快速作業時進口處磨削工件 上拱。而通過接水槽可將磨削工件攜帶的冷卻水收集到一起以便處理利用。本技術實際應用時,將翻轉滑道安裝于兩臺磨床之間,其中第一臺磨 床磨削工件的正面,第二臺磨床磨削工件的底面。當第一臺磨床進行正面磨削 時,自身的推力將工件推進至引導塊,在引導塊的作用,磨削工件排列更為整 齊,并繼續推進至翻轉滑道內。由于翻轉滑道是180。旋轉的,因此經過翻轉滑 道后,在翻轉滑道的出口端,磨削工件已經實現了 180。自動翻轉。磨削工件繼 續推進至第二臺磨床工作區,由第二臺磨床對工件的底面(經翻轉180°后該底 面是朝上的)進行磨削。運行過程中,磨削工件間的間隙、排列的緊密程度可 利用兩臺磨床的速度差來調節。本技術實現了磨削工件的自動翻轉,節省了人力資源;由于磨削工件 排列的間隙可以有效調節,因而可大大減少磨削后高、低腳不良情況的出現; 再則,經翻轉滑道將冷卻水集中,然后借助接水槽回收到磨床中再利用,有效 地節約了水資源。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實際應用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的i丈大圖。圖3為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翻轉滑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引導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調節板A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調節板A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中間壓條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接水槽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包括翻轉滑道l、引導塊2、調 節板A3和調節板B4、中間壓條5、兩個固定片6和接水槽7,還包括兩個固 定座。翻轉滑道1由橫截面為不閉合的即留有缺口的矩形的中空型材經180°扭 轉而成,如圖3;引導塊2如圖4所示,它被焊接在翻轉滑道1之磨削工件進口 一端;翻轉滑道1設有引導塊2—端的側面以水平方向設置一固定片6,另一端 的側面以垂直方向設置一固定片6,見圖3。兩個固定座分別固定在第一臺磨床 的相應位置上,如圖1和圖2;調節板A3和調節板B 4分別見圖5和圖6,調 節板A 3與固定在磨床上的固定座相連接,并與翻轉滑道1 一端以水平方向設置 的固定片6相連接;調節板B4設置于第二臺磨床上并與翻轉滑道1另一端以垂 直方向設置的固定片6相連接;通過調節調節板A3和調節板B4能夠調節翻轉 滑道1的位置。中間壓條5如圖7所示,中間壓條5與固定在磨床上的另一固 定座相連接,且位于引導塊2前部的磨削工件上,以防止磨削工件拱起。接水 槽7如圖8所示,它安裝于第二臺磨床上且位于翻轉滑道1的下部,使磨削工 件攜帶的冷卻水能收集并回流到第 一 臺磨床中再次利用。實際應用時,將翻轉滑道1安裝與兩臺磨床之間,焊接有引導塊2的一端 安裝在第一 臺磨床一側,通過調節板A 3和調節板B 4來調節翻轉滑道1的位置。 首先由人工將磨削工件排列在第 一 臺磨床上,當第 一 臺磨床進行正面磨削時, 自身的推力將工件向引導塊2推進,在中間壓條5和引導塊2的作用,磨削工 件排列更為整齊,并繼續推進至翻轉滑道1內。磨削工件到達翻轉滑道的出口 端時已經實現了 180。自動翻轉。當磨削工件繼續推進至第二臺磨床工作區時, 即由第二臺磨床對工件的底面進行磨削。采用本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不僅節省了人力,節省了水資源,而且提高了磨削工件的質量。權利要求1. 一種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轉滑道(1)、引導塊(2);所述翻轉滑道(1)由橫截面為矩形的中空型材經180°扭轉而成,或者由橫截面為不閉合的即留有缺口的矩形的中空型材經180°扭轉而成;所述引導塊(2)設置于所述翻轉滑道(1)之磨削工件進口一端。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調節板A(3)和調節板B(4),所述翻轉滑道(l)的兩端分別設有固定片(6); 所述調節板A (3)和調節板B (4)分別設置于磨床上并與所述翻轉滑道(1) 兩端所設固定片(6)相連接,通過調節所述調節板A (3)和調節板B (4)的 位置來調節所述翻轉滑道(1 )的位置。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翻轉滑道(1)設有引導塊(2) —端的固定片(6)是以水平方向設置的,另一 端的固定片(6)是以垂直方i^設置的;所述調節板A (3)與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磨削工件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轉滑道(1)、引導塊(2);所述翻轉滑道(1)由橫截面為矩形的中空型材經180°扭轉而成,或者由橫截面為不閉合的即留有缺口的矩形的中空型材經180°扭轉而成;所述引導塊(2)設置于所述翻轉滑道(1)之磨削工件進口一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林鎮,黃峰,
申請(專利權)人: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