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可伸縮把手的斗車,以避免在提升斗車時斗車把手與與其他物體發生干涉,造成斗車傾覆,進而保證施工作業的安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包括車斗、安裝于車斗下方的車輪以及安裝于車斗兩側的兩條桿狀把手,關鍵在于所述車斗的兩側設有把手安裝管,所述把手活動安裝于把手安裝管內,所述把手安裝管的管壁上設有延伸至把手安裝管端部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包括軸向的調整槽和垂直于調整槽的固定槽;所述把手的側面設有與所述安裝槽配合的凸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相比傳統的斗車更適應于提升作業,因此適應性更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機械
,特別涉及到一種用于裝運建筑原料的斗車。
技術介紹
在建筑作業中,人們經常使用斗車來運送砂石、水泥漿等建筑原料。斗車完全依賴人力操作,雖然控制方便、靈活,但是人們無法將斗車連同其上的建筑原料直接輸送至在建的高樓上,必須采用升降機或者繩索等來將斗車提升至所需的樓層,在此過程中斗車的把手容易與其他物體發生干涉,造成斗車傾覆,給高空作業和下方的施工人員帶來危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可伸縮把手的斗車,以避免在提升斗車時斗車把手與與其他物體發生干涉,造成斗車傾覆,進而保證施工作業的安全。本技術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包括車斗、安裝于車斗下方的車輪以及安裝于車斗兩側的兩條桿狀把手,關鍵在于所述車斗的兩側設有把手安裝管,所述把手活動安裝于把手安裝管內,所述把手安裝管的管壁上設有延伸至把手安裝管端部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包括軸向的調整槽和垂直于調整槽的固定槽;所述把手的側面設有與所述安裝槽配合的凸塊。把手可以在把手安裝管內自由移動,而把手側面的凸塊可以沿安裝槽移動,這樣在需要利用把手來推動斗車時,可以將把手自把手安裝管內抽出至合適的長度,然后旋轉把手,使把手的凸塊卡入固定槽內,從而將把手固定,避免在工作過程中把手沿軸向移動。當需要將斗車放入至升降機內提升時,首先轉動把手,使把手的凸塊自固定槽移動至調整槽內,然后將把手退回至把手安裝管內,避免在斗車提升過程中把手與其他物體發生干涉,造成斗車傾覆。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并沿調整槽的軸向呈一定間距排列。設置多個固定槽,這樣就可以按照需要來調整把手伸出的長度,使用更加方便,而且還可以在把手縮回到把手安裝管內時也利用固定槽將把手固定,避免把手在斗車提升時因為斗車傾斜或者晃動而自動伸出,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進一步地,所述車斗的兩側側壁各設有前后排列的兩個通孔,且所述兩側側壁的通孔對稱設置。在需要吊運斗車時,首先將一條繩索依次穿過車斗一側側壁前方的通孔,并繞過車斗前端后,再穿過車斗另一側側壁前方的通孔,然后將該繩索的兩端與吊運的吊鉤固定連接;同樣,再將另一條繩索依次穿過車斗一側側壁后方的通孔,并繞過車斗后端后,再穿過車斗另一側側壁后方的通孔,然后將該繩索的兩端與吊運的吊鉤固定連接;這樣斗車的前后兩端均得到了可靠的固定,保證了吊運時的安全。進一步地,所述車斗側壁在所述通孔的上方設有吊耳,在吊運時,將穿過通孔的繩索先穿過吊耳,然后再將繩索的端部吊運的吊鉤固定連接,這樣繩索在垂直方向上依次穿過通孔和吊耳,可以減少斗車在吊運時的晃動。進一步地,所述車斗側壁在所述通孔的上方設有輔助通孔,在吊運時,將穿過通孔的繩索先穿過輔助通孔,然后再將繩索的端部吊運的吊鉤固定連接,這樣繩索在垂直方向上依次穿過通孔和輔助通孔,可以減少斗車在吊運時的晃動。進一步地,所述車斗的兩側還固定有加強筋或者加強管,以加強斗車側面的強度。本技術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相比傳統的斗車更適應于提升作業,因此適應性更強。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例1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1的伸出狀態下的把手與把手安裝管的配合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1的縮回狀態下的把手與把手安裝管的配合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2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實施例2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的吊運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實例的描述,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包括車斗1、安裝于車斗I下方的車輪2以及安裝于車斗I兩側的兩條桿狀把手3,關鍵在于車斗I的兩側設有把手安裝管4,把手3活動安裝于把手安裝管4內,把手安裝管4的管壁上設有延伸至把手安裝管端部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包括軸向的調整槽5和垂直于調整槽5的固定槽6,其中固定槽6為三個,并沿調整槽5的軸向呈一定間距排列;把手3的側面設有與所述安裝槽配合的凸塊7。車斗I的兩側還固定有加強筋8,以加強斗車側面的強度。如圖2所示,把手3可以在把手安裝管4內自由移動,而把手側面的凸塊7可以沿安裝槽移動,這樣在需要利用把手3來推動斗車時,可以將把手3自把手安裝管4內抽出至合適的長度,然后旋轉把手3,使把手的凸塊7卡入固定槽6內,從而將把手3固定,避免在工作過程中把手3沿軸向移動。如圖3所示,當需要將斗車放入至升降機內提升時,首先轉動把手3,使把手3的凸塊7自固定槽6移動至調整槽5內,然后將把手3退回至把手安裝管4內,并再次轉動把手3,使把手3的凸塊7卡入另一個固定槽6內,避免在斗車提升過程中把手3與其他物體發生干涉,造成斗車傾覆。本實施例設置了三個固定槽6,這樣就可以按照需要來調整把手3伸出的長度,使用更加方便,而且還可以在把手3縮回到把手安裝管4內時也利用固定槽6將把手固定,避免把手3在斗車提升時因為斗車傾斜或者晃動而自動伸出,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實施例2:如圖4、5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的車斗I的兩側側壁各設有前后排列的兩個通孔9、10,且所述兩側側壁的通孔9、10對稱設置,車斗I側壁在所述通孔9、10的上方設有吊耳11、12。在需要吊運斗車時,首先將一條繩索13依次穿過車斗I 一側側壁前方的吊耳U、通孔9,并繞過車斗前端后,再依次穿過車斗另一側側壁前方的通孔9、吊耳11,然后將繩索13的兩端與吊運的吊鉤固定連接;同樣,再將另一條繩索14依次穿過車斗一側側壁后方的吊耳12、通孔10,并繞過車斗后端后,再穿過車斗另一側側壁后方的通孔10、吊耳12,然后將繩索14的兩端與吊運的吊鉤固定連接;這樣斗車的前后兩端均得到了可靠的固定,保證了吊運時的安全。權利要求1.一種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包括車斗、安裝于車斗下方的車輪以及安裝于車斗兩側的兩條桿狀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斗的兩側設有把手安裝管,所述把手活動安裝于把手安裝管內,所述把手安裝管的管壁上設有延伸至把手安裝管端部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包括軸向的調整槽和垂直于調整槽的固定槽;所述把手的側面設有與所述安裝槽配合的凸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并沿調整槽的軸向呈一定間距排列。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斗的兩側側壁各設有前后排列的兩個通孔,且所述兩側側壁的通孔對稱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斗側壁在所述通孔的上方設有吊耳。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斗側壁在所述通孔的上方設有輔助通孔。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斗的兩側還固定有加強筋或者加強管。專利摘要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可伸縮把手的斗車,以避免在提升斗車時斗車把手與與其他物體發生干涉,造成斗車傾覆,進而保證施工作業的安全。本技術的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包括車斗、安裝于車斗下方的車輪以及安裝于車斗兩側的兩條桿狀把手,關鍵在于所述車斗的兩側設有把手安裝管,所述把手活動安裝于把手安裝管內,所述把手安裝管的管壁上設有延伸至把手安裝管端部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包括軸向的調整槽和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伸縮把手的斗車,包括車斗、安裝于車斗下方的車輪以及安裝于車斗兩側的兩條桿狀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斗的兩側設有把手安裝管,所述把手活動安裝于把手安裝管內,所述把手安裝管的管壁上設有延伸至把手安裝管端部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包括軸向的調整槽和垂直于調整槽的固定槽;所述把手的側面設有與所述安裝槽配合的凸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世金,
申請(專利權)人:廖世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