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卸料提升斗,包括料斗體和用于遮擋料斗體的卸料口的卸料閥門,還包括可轉動的設置在料斗體上的旋轉臂,旋轉臂的一端與料斗體可轉動連接,旋轉臂的另一端設置有卸料閥門,卸料閥門上設置有碰塊,還包括用于擋住碰塊的擋塊。使用時,將料斗體向一個方向移動時,固定不動的擋塊會擋住碰塊,使得碰塊無法繼續移動,那么卸料閥門會從遮擋卸料口的位置移動開,料斗體中的物料就能夠從卸料口中落下,之后,料斗體朝相反的方向移動,卸料閥門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恢復到原來遮擋卸料口的位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自動卸料提升斗的整個工作過程不需要電動推桿等輔助動力零件,并且利用重力作用將卸料閥門復位,實現結構簡單化。(*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卸料提升斗
,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卸料提升斗。
技術介紹
提升斗為將物料運輸機構中的裝料部件。在卸料時,提升斗保持水平狀態,其沒有傾翻動作,可避免提升斗內物料的灑落和起粉塵。請參考圖3,圖3為現有技術中提升斗的結構示意圖。現有技術是在提升斗的料斗體I兩側壁上各安裝有一個電動推桿2,電動推桿2與料斗體I的卸料閘門3鉸接,電動推桿2收縮時,牽引卸料閘門3打開。現有技術中的提升斗由于使用電動推桿2等零件,導致結構相對復雜,制作成本聞。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自動卸料提升斗,以實現結構簡單化,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卸料提升斗,以實現結構簡單化。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卸料提升斗,包括料斗體和用于遮擋所述料斗體的卸料口的卸料閥門,還包括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料斗體上的旋轉臂,所述旋轉臂的一端與所述料斗體可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臂的另一端設置有所述卸料閥門,所述卸料閥門上設置有碰塊,還包括用于擋住所述碰塊的擋塊。優選的,上述的自動卸料提升斗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料斗體上的限位擋銷,當所述旋轉臂與所述限位擋銷接觸時,所述卸料閥門遮擋住所述料斗體的卸料口。優選的,上述卸料閥門為弧形板。優選的,上述旋轉臂包括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所述卸料閥門包括第一卸料閥門和第二卸料閥門,所述第一旋轉臂上設置有所述第一卸料閥門,所述第二旋轉臂上設置有所述第二旋轉閥門,還包括使得所述第一旋轉臂和所述第二旋轉臂反向旋轉的齒輪機構,所述碰塊設置在所述第一卸料閥門上。優選的,上述旋轉臂與所述料斗體的連接處設置有對所述旋轉臂施加使得所述卸料閥門趨向遮擋所述卸料口的作用力的扭簧。優選的,上述旋轉臂包括第三旋轉臂和第四旋轉臂,所述第三旋轉臂與所述卸料閥門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旋轉臂與所述卸料閥門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本技術提供的自動卸料提升斗,包括料斗體和用于遮擋所述料斗體的卸料口的卸料閥門,還包括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料斗體上的旋轉臂,所述旋轉臂的一端與所述料斗體可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臂的另一端設置有所述卸料閥門,所述卸料閥門上設置有碰塊,還包括用于擋住所述碰塊的擋塊。使用時,將料斗體向一個方向移動時,固定不動的擋塊會擋住碰塊,使得碰塊無法繼續移動,那么卸料閥門會在旋轉臂的限制下,朝著與料斗體相反的方向移動,那么,卸料閥門會從遮擋卸料口的位置移動開,此時卸料閘門相對料斗體作圍繞旋轉軸的轉動。當料斗體水平移動一定距離則卸料閘門完全打開,那么料斗體中的物料就能夠從卸料口中落下,之后,料斗體朝相反的方向移動,此處可以理解為復位,那么擋塊不再起到遮擋的作用,那么卸料閥門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旋轉臂的牽引下恢復到原來遮擋卸料口的位置。本技術提供的自動卸料提升斗的整個工作過程不需要電動推桿等輔助動力零件,并且利用重力作用將卸料閥門復位,實現結構簡單化。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卸料提升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卸料提升斗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提升斗的結構示意圖。上圖1-3 中:料斗體1、電動推桿2、卸料閥門3、旋轉臂4、限位擋銷5、碰塊6、擋塊7、扭簧8。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卸料提升斗,能夠實現自身的結構簡單化,降低制作成本。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1,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卸料提升斗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虛線代表的卸料閥門3和擋塊7為卸料閥門3不遮擋料斗體I上的卸料口時的位置,實線代表的卸料閥門3和擋塊7為卸料閥門3遮擋料斗體I上的卸料口時的位置。本技術提供的自動卸料提升斗,包括料斗體I和用于遮擋料斗體I的卸料口的卸料閥門3,還包括可轉動的設置在料斗體I上的旋轉臂4,旋轉臂4的一端與料斗體I可轉動連接,旋轉臂4的另一端設置有卸料閥門3,卸料閥門上3設置有碰塊6,還包括用于擋住碰塊6的擋塊7。使用時,將料斗體I向一個方向移動時,固定不動的擋塊7會擋住碰塊6,使得碰塊6無法繼續移動,那么卸料閥門3會在旋轉臂4的限制下,朝著與料斗體I相反的方向移動,那么,卸料閥門3會從遮擋卸料口的位置移動開,此時卸料閘門3相對料斗體I作圍繞旋轉軸的轉動。當料斗體I水平移動一定距離則卸料閘門3完全打開,那么料斗體I中的物料就能夠從卸料口中落下,之后,料斗體I朝相反的方向移動,此處可以理解為復位,那么擋塊7不再起到遮擋的作用,那么卸料閥門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旋轉臂4的牽引下恢復到原來遮擋卸料口的位置。本技術提供的自動卸料提升斗的整個工作過程不需要電動推桿2等輔助動力零件,并且利用重力作用將卸料閥門3復位,實現結構簡單化。具體的,碰塊6可以直接設置在卸料閥門3上,當然也可以設置在旋轉臂4或者旋轉臂4軸接料斗體I的地方都可以。具體的,上述的自動卸料提升斗還包括設置在料斗體I上的限位擋銷5,當旋轉臂4與限位擋銷5接觸時,卸料閥門3遮擋住料斗體I的卸料口。當卸料閥門3在重力的作用下恢復到原位時,是具有速度慣性的,那么在使用限位擋銷5后,會將卸料閥門3擋在卸料閥門3自身能夠遮住卸料口的位置,不會出現越位的現象。具體的,卸料閥門3為弧形板。那么當卸料閥門3隨著旋轉臂4旋轉時,卸料閥門3與卸料口的間隙會比較小,配合比較緊密。具體的,旋轉臂4包括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卸料閥門3包括第一卸料閥門和第二卸料閥門,第一旋轉臂上設置有第一卸料閥門,第二旋轉臂上設置有第二旋轉閥門,還包括使得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反向旋轉的齒輪機構,碰塊6設置在第一卸料閥門上。此時的卸料閥門3為雙開門式結構,當其中第一卸料閥門或第二卸料閥門任意一個打開時,通過齒輪機構實現另一個的同時打開,此處以碰塊6設置在第一卸料閥門上為例,使用時,將料斗體I向一個方向移動時,固定不動的擋塊7會擋住碰塊6,使得碰塊6無法繼續移動,那么第一卸料閥門會在第一旋轉臂的限制下,朝著與料斗體I相反的方向移動,那么,第一卸料閥門會從遮擋卸料口的位置移動開,同時,第二卸料閥門在齒輪機構的作用下,與第一卸料閥門反向轉動,也從遮擋卸料口的位置移動開,那么料斗體I中的物料就能夠從卸料口中落下,之后,料斗體I朝相反的方向移動,此處可以理解為復位,那么擋塊7不再起到遮擋的作用,那么第一卸料閥門和第二卸料閥門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自身的旋轉臂的牽引下恢復到原來遮擋卸料口的位置。這樣的設置在同樣能打開卸料口的效果下,能夠減小料斗體I的行程,節省操作時間和操作空間。具體的,旋轉臂4與料斗體I的連接處設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卸料提升斗,包括料斗體(1)和用于遮擋所述料斗體(1)的卸料口的卸料閥門(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料斗體(1)上的旋轉臂(4),所述旋轉臂(4)的一端與所述料斗體(1)可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臂(4)的另一端設置有所述卸料閥門(3),所述卸料閥門(3)上設置有碰塊(6),還包括用于擋住所述碰塊(6)的擋塊(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建文,裴儉,
申請(專利權)人:長沙開元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