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
技術介紹
河北邢臺市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發現煤、鐵礦石、藍晶石等38種礦產,其中藍晶石儲量全國第一,作為中國最大的高純藍晶石生產基地,每年約產生100萬噸藍晶石尾礦。這些藍晶石礦如隨意排放不但造成資源的流失,而且會大面積覆沒農田,淤塞河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因此必須妥善處理。由于玻璃纖維具有強度大、耐高溫、獨特的電絕緣性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等優異的性能,在復合材料、增強橡膠、磨擦材料、墻體材料、耐高溫織物、電子和電氣材料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玻璃纖維工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已成為世界玻璃纖維第一生產大國,在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以藍晶石尾礦為原料制備玻璃纖維的意義首先它完全符合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其二,可較大的降低成本。由于有些資源匱乏,加上原料供應商壟斷肆意哄抬價格,大部分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以藍晶石尾礦作原料,無需粉磨,價格低廉,可大大的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其三,本項目可催生新技術、新應用的開發。如以其他尾礦為原料制備玻璃纖維;其四,除上述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外,合理地開發應用藍晶石尾礦制備玻璃纖維亦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由于我國人均玻纖耗量遠比美國低,玻璃纖維行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開發國內市場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申請號為201110063126.X的專利技術專利提出了一種利用藍晶石尾礦制造微晶玻璃的方法,該方法以藍晶石尾礦為主要原料,原料經混均,熔制,水淬,研磨,壓制成型后進行熱處理,自然冷卻后制得微晶玻璃。本專利技術與上述報道不同,針`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以藍晶石尾礦為主要原料制備玻璃纖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的質量百分比為:藍晶石尾礦50%~70%、長石2%~3%、石灰石8%~12%、純堿10%~20%、石英砂6%~10%、螢石3%~5%,組合物中各個組分的質量百分比之和為100%;上述原料干混1小時,倒入坩堝中,于1200~1400℃下熔制2~5小時后形成玻璃熔體,再經拉絲,得到玻璃纖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興國,沈毅,李紅生,馬京明,陳發策,張忠明,鄭德海,蘇作為,趙少帥,
申請(專利權)人:邢臺興國藍晶石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