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熱軋型鋼生產線的活塞式彈簧液壓缸及其操作方法,該活塞式彈簧液壓缸包括:活塞桿;活塞,設于所述活塞桿的里端;缸體,包括缸筒和密封地設于所述缸筒一端的底座,所述活塞可滑動地設于所述缸筒中,所述底座上設有進油口;壓緊環,密封地固定于所述缸筒另一端的內壁,所述活塞桿的外端密封地穿過所述壓緊環的中心;和螺旋彈簧,套設于所述活塞桿上,且所述螺旋彈簧的一端面抵觸于所述活塞,另一端抵觸于所述壓緊環,所述缸筒的內部為所述活塞進行往復運動的活塞腔,所述進油口與所述活塞腔的底部連通。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解決單回路活塞缸活塞不易縮回等問題,并且結構簡單、使用效果良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液壓缸,尤其涉及一種,屬于冶金裝備
技術介紹
在熱軋型鋼裝備領域,小型線萬能軋機是連接板式機架型式,這一軋機的特點是:軋機橫梁與輥系系統彈跳需要平衡缸托起進行消除。目前,萬能軋機橫梁平衡系統設計為單回路-柱塞式液壓缸平衡系統。這一系統操作程序為:軋機裝完后,操作單回路-柱塞式液壓缸平衡系統,使柱塞式液壓缸升起,托起軋機橫梁與輥系,從而消除軋機橫梁與輥系系統的彈跳。拆卸軋機時,首先操作換向閥,使橫梁平衡缸油腔與油箱連通,在橫梁和輥系重力作用下油缸縮回;然后再進行換輥操作。但是,目前的這一平衡系統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一是橫梁重力作用下油缸無法縮回,需要操作人員使用外力將柱塞縮回;二是橫梁調出后誤操作常常將柱塞缸柱塞被打出,同時造成大量油液外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熱軋型鋼生產線的活塞式彈簧液壓缸,以解決現有單回路-柱塞式液壓缸不易縮回等問題。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熱軋型鋼生產線的活塞式彈簧液壓缸,其包括:活塞桿;活塞,設于所述活塞桿的里端;缸體,包括缸筒和密封地設于所述缸筒一端的底座,所述活塞可滑動地設于所述缸筒中,所述底座上設有進油口 ;壓緊環,密封地固定于所述缸筒另一端的內壁,所述活塞桿的外端密封地穿過所述壓緊環的中心;螺旋彈簧,套設于所述活塞桿上,且所述螺旋彈簧的一端面抵觸于所述活塞,另一端抵觸于所述壓緊環,所述缸筒的內部為所述活塞進行往復運動的活塞腔,所述進油口與所述活塞腔的底部連通。優選地,其中,所述活塞桿與所述活塞為整體結構。優選地,其中,所述缸筒另一端的內壁設有內螺紋,所述壓緊環側面設有外螺紋,所述壓緊環側面的外螺紋與所述缸筒另一端的內螺紋嚙合。優選地,其中,所述壓緊環的側面設有第一密封圈槽,所述第一密封圈槽中嵌入有第一密封圈。優選地,其中,所述壓緊環的內壁設有第二密封圈槽,所述第二密封圈槽中嵌入有第二密封圈。優選地,其中,所述活塞的側面設有第三密封圈槽,所述第三密封圈槽中嵌入有第三密封圈。優選地,其中,所述底座呈橢圓狀結構,且所述底座的兩端設有缸體固定螺栓孔。優選地,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槽和第一密封圈為O型密封。優選地,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圈槽和第二密封圈為O型密封。優選地,其中,所述第三密封圈槽和第三密封圈為V組密封。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所述活塞式彈簧液壓缸的操作方法,其包括:油缸上升步驟,將所述活塞式彈簧液壓缸的進油口與液壓管路連接起來,操作液壓管路中換向閥,使得高壓油液通入所述活塞腔的底部,推動所述活塞上移,同時壓縮所述螺旋彈簧;和油缸復位步驟,操作所述液壓管路中換向閥,使所述活塞腔與回油管路連通,油液在所述螺旋彈簧作用下流回油箱,所述活塞下降。本專利技術能夠解決單回路活塞缸活塞不易縮回等問題,并且結構簡單、使用效果良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2為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為:1、活塞桿; 2、壓緊環;3、缸筒;31、底座;311缸體固定螺栓孔;4、O型密封圈;5、螺旋彈簧;6、進油口;7、活塞;8、V組密封圈;9、0型密封圈。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和圖2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結構,如圖所示,本優選實施例包括活塞桿1、壓緊環2 (也稱為壓緊螺母)、組成缸體的缸筒3和底座31、螺旋彈簧5以及活塞7。具體而言,活塞7設于活塞桿I的里端,即圖1所示的活塞桿I的下端。為了提高結構強度,本優選實施了的活塞7和活塞桿I為一整體結構。底座31密封而堅固地連接于缸筒3的一端,其中,缸筒3呈圓筒狀結構。活塞7可滑動地設于缸筒3中,缸筒3的內部基本為活塞7進行往復運動的活塞腔。底座31的側面設有與活塞腔底部的腔體連接的進油口 6,進油口 6的端部加工有標準內螺紋(管螺紋)以用于和快速接頭配合(當然也可以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想到的其他連接方法),供液壓油流動。壓緊環2呈圓環狀結構,其側面密封地固定于缸筒3另一端的內壁,活塞桿I的外端則是密封地穿過壓緊環2的中心。螺旋彈簧5套設于活塞桿I上,且螺旋彈簧5的一端面抵觸于活塞7,另一端抵觸于壓緊環2,也即螺旋彈簧5套設于位于活塞7和壓緊環2之間的活塞桿I上。為了簡單而牢固的固定壓緊環2于缸筒3的內壁,缸筒3另一端的內壁設有內螺紋(未示出),壓緊環2側面設有外螺紋(未示出),壓緊環2側面的外螺紋與缸筒3另一端的內螺紋嚙合。為了實現上述各部位的密封,壓緊環2的側面和內壁均設有密封圈槽,相應地,壓緊環2側面和內壁的密封圈槽中嵌入有密封圈9和密封圈4 。并且,密封圈9和密封圈4均為O型密封圈。另外,活塞7的側面也設有密封圈槽,且該密封圈槽中嵌入有密封圈8,密封圈8優選為V組密封圈。密封圈4及相應的密封圈槽為三處,且三者之間平行設置,并與活塞桿I配合。密封圈9及相應的密封圈槽為兩處,且兩者之間平行設置,并且缸筒3的內壁配合。更具體地,螺旋彈簧5、V組密封圈、O型密封圈的規格型號根據活塞式彈簧液壓缸工況選定。如圖2所示,底座31呈橢圓狀結構,且底座31的兩端設有缸體固定螺栓孔311,可以通過缸體固定螺栓孔安裝固定螺栓,從而固定本優選實施例。更具體而言,在一具體工況中,活塞7的直徑100毫米,活塞桿I的直徑60毫米,活塞7的行程70毫米,本優選實施例活塞式彈簧液壓缸高度150毫米,缸體3的外徑140毫米,螺旋彈簧5的標準是 10毫米X 80毫米X 70毫米-2左GB/T2089-94B級_D_Zn。在另一具體工況中,活塞7的直徑120毫米,活塞桿I的直徑90毫米,活塞7的行程60毫米,本優選實施例的活塞式彈簧液壓缸高度140毫米,缸體3的外徑160毫米,螺旋彈簧5的標準是 12毫米X 100毫米X 60毫米-2左GB/T2089-94B級_D_Zn。在裝配本優選實施例時,可以采用以下裝配步驟:在活塞7側面的V組密封槽安裝V組密封圈8。活塞桿I和活塞7的整體結構安裝在加工完成的缸體中,并且活塞7在缸筒3的最底端,活塞桿I處于收縮狀態。從缸筒3的上部套入螺旋彈簧5,螺旋彈簧5底部與活塞7接觸。在壓緊環2中內、外O型密封圈槽安裝O型密封圈4、9。壓緊環2外螺紋與缸筒3上部內螺紋旋合在一起,壓緊環2內孔與活塞桿I配合在一起,并且壓緊環2下端面壓住螺旋彈簧5。在進油口 6安裝快速接頭。裝配完畢之后,在將本優選實施例應用于軋鋼生產線時,其操作過程大致如下:一、油缸上升;通過缸體固定螺栓孔311安裝固定螺栓,固定本優選實施例;進油口 6與液壓管路連接起來,操作液壓管路中換向閥,高壓油液通入活塞7底部,推動活塞7上移,同時壓縮螺旋彈簧5。二、油缸復位;操作液壓管路中換向閥,使活塞腔與回油管路連通,油液在螺旋彈簧5作用下流回油箱,活塞7下降。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用于熱軋型鋼生產線的活塞式彈簧液壓缸結構簡單而牢固,伸縮靈活,不會發生難以縮回、柱塞被頂出等問題。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專利技術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所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專利技術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專利技術包含。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熱軋型鋼生產線的活塞式彈簧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熱軋型鋼生產線的活塞式彈簧液壓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桿;活塞,設于所述活塞桿的里端;缸體,包括缸筒和密封地設于所述缸筒一端的底座,所述活塞可滑動地設于所述缸筒中,所述底座上設有進油口;壓緊環,密封地固定于所述缸筒另一端的內壁,所述活塞桿的外端密封地穿過所述壓緊環的中心;和螺旋彈簧,套設于所述活塞桿上,且所述螺旋彈簧的一端面抵觸于所述活塞,另一端抵觸于所述壓緊環,所述缸筒的內部為所述活塞進行往復運動的活塞腔,所述進油口與所述活塞腔的底部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令強,李娜,謝晶,魏光兵,王效軍,
申請(專利權)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