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包括變頻器及其控制面板,變頻器連接有主芯片電路和第一射頻芯片及其天線,變頻器的采集信號端和控制信號端分別與主芯片電路相連,主芯片電路與第一射頻芯片相連。控制面板包括單片機和與其分別相連的鍵盤、液晶顯示器和第二射頻芯片及其天線。第一、二射頻芯片通過其各自的天線相互傳輸數據。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的優點在于:實現了變頻裝置的實時無線遠程控制,其控制范圍廣,可靠性高,能耗低,確保對變頻裝置的安全操作。其控制面板無須通過內部連線連接變頻裝置,既可以嵌入變頻柜的柜門上,也可以隨時取下攜帶,方便用戶用于多塵、礦井下等特殊場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控制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變頻裝置的控制方式基本是通過控制柜上的手動操作按鈕,通過PLC、電腦上位機或自身組網使用RS232或者RS485實現對變頻裝置的控制。需要將控制面板直接安裝在變頻裝置上,或者使用柜門安裝組合件,將控制面板安裝在變頻器的柜門上。目前,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大量的具有通信和計算能力的傳感單元構成的智能測控網絡系統,它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微電子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現代網絡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等,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數據傳輸服務,本質上是一種數據網,節點的計算和通訊能力較強,是新興的交叉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當今信息領域的研究熱點。現有變頻裝置只能使用帶連接線的控制面板,存在連接線的使用壽命及可靠性問題,還不能實現遠距離操作,或者需要應用GSM或CAN通信技術才能實現網絡遠程控制,更不能實現對變頻裝置的實時控制,其控制效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針對現有技術的上缺陷,如何將變頻裝置與無線網絡遠程控制技術進行有效結合,即無線傳感器網絡以監控接駁變頻裝置為主要對象,當前還是一個待研究的領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其控制面板無須通過內部連線連接變頻裝置,既可以嵌入變頻柜的柜門上,也可以隨時取下攜帶,同時可以實現對變頻裝置的實時控制,控制范圍廣,可靠性高,能耗低,使用方便,確保對變頻裝置的安全操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包括變頻器及其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活動嵌入變頻器的柜門上,或者取下攜帶在操作人員身邊,其中,所述變頻器連接有主芯片電路和第一射頻芯片及其天線,所述變頻器的采集信號端和控制信號端分別與所述主芯片電路相連,所述主芯片電路與所述第一射頻芯片相連;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單片機和與其分別相連的鍵盤、液晶顯示器和第二射頻芯片及其天線,第一、二射頻芯片通過其各自的天線相互傳輸數據,所述控制面板設有獨立電源;所述單片機執行的控制序列包括:步驟I,I/O端口初始化;步驟2,完成射頻芯片配直;步驟3,完成射頻心片地址設直;步驟4,打開定時器;步驟5,判斷按鈕是否按下,如果是,執行步驟6 ;否則,執行步驟9 ;步驟6,進行按鈕編碼;步驟7,通過SP I接口,按時序將數據寫入射頻芯片;步驟8,啟動發射;步驟9,判斷定時器是否到,如果是,返回步驟5 ;否則,重復執行本步驟。所述主芯片電路執行的控制序列包括:步驟I,I/O端口初始化;步驟2,完成射頻芯片配直;步驟3,完成射頻心片地址設直;步驟4,輸出I/O中斷使能;步驟5,打開定時器;步驟6,完成運行信號顯示;步驟7,判斷定時器是否到,如果是,返回步驟6 ;否則,重復執行本步驟。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其中所述單片機執行的控制序列步驟8中,啟動發射的控制序列包括:置高TRX_CE和TX_EN,激發射頻芯片的ShockBurstTM發送模式:自動開啟射頻寄存器,將數據打包、發送,當數據發送完成時,AUT0_RETRAN被置高,射頻芯片不斷重發,直到TRX_CE被置低,發送過程完成,自動進入待機模式。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其中所述主芯片電路和單片機分別采用型號為msp430fl49的芯片,所述射頻芯片分別采用型號為NRF905的芯片。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其中所述控制面板獨立電源采用兩只5號電池。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由于在現有的有線控制面板基礎上,設置了超低功耗單片機、低功耗射頻芯片、鍵盤、液晶顯示器和獨立的電池電源,實現了變頻裝置的實時無線遠程控制,其控制范圍廣,可靠性高,能耗低,確保對變頻裝置的安全操作。同時,其控制面板無須通過內部連線連接變頻裝置,既可以嵌入變頻柜的柜門上,也可以隨時取下攜帶,不再局限于操作臺上,方便用戶用于多塵、礦井下等特殊場所,適用具有危害性、不宜或不可人工操控、不便或不允許線控、不具備通訊網絡的特殊場所采用。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的方框圖;圖2為主芯片電路和單片機的電路原理圖;圖3為射頻芯片的電路原理圖;圖4為鍵盤的電路原理圖;圖5為液晶顯不器的電路原理圖;圖6為電源的電路原理圖;圖7為單片機的控制流程圖;圖8為主芯片電路的控制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在現有的有線控制面板的基礎上,結合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設計具有遙控系統的變頻裝置。下面以實例說明本專利技術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本專利技術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包括變頻器及其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可以活動嵌入變頻柜的柜門上,或者取下攜帶在操作人員身邊。 參照圖1,變頻器連接有主芯片電路和第一射頻芯片及其天線,變頻器的采集信號端和控制信號端分別與主芯片電路相連,主芯片電路與第一射頻芯片相連。控制面板包括單片機和與其分別相連的鍵盤、液晶顯示器和第二射頻芯片及其天線。第一、二射頻芯片通過其各自的天線相互傳輸數據。結合參照圖2,主芯片電路和單片機分別采用型號為msp430fl49的芯片,結合參照圖3,第一、二射頻芯片分別采用型號為NRF905的芯片。結合參照圖6,控制面板設有獨立電源,采用兩節5號電池供電。控制面板采用了超低功耗的單片機、具有多種工作模式的射頻芯片和帶中文字庫的液晶顯示器,方便用戶進行操作。結合參照圖2,單片機為具有16位超低功耗、高性能類型的混合信號控制器,在1.8V-3.6V電壓下工作,顯著地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適合于電池供電。同時,適合通過外圍模塊應用在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中。結合參照圖3,射頻芯片工作在433MHz的ISM頻段,多種低功率工作模式,能耗非常低。以IOdBm的功率發射時,工作電流僅有30mA,接收時工作電流只有12.5mA,待機模式下電流僅為12.5 μ A,符合節能設計要求。結合參照圖4,通過鍵盤將相應控制信號送入單片機的I/O 口,經過單片機處理的信號通過其SP I 口輸出到第二射頻芯片。單片機協調整個系統的正常工作,同時對第二射頻芯片進行設置以確定其工作模式、工作頻率、傳輸速率等參數,輸出信號經過第二射頻芯片的處理發送至接收方。結合參照圖5,液晶顯不器供電電壓為3V,工作電流為0.3mA,適合3V電平的低功耗環境,其顯示范圍為122X32點陣。控制面板控制收發端的具體連接是:當主芯片電路Pl 口接收到按鍵的P r O、enter,shi f t、j og、up、down、run、s top 輸入信號時,通過 P 4.1-P 5.4各引腳輸出相應電平,由D B O-DB 7各引腳并行輸出數據。R / W讀寫控制引腳分別控制液晶顯示器。如果按鍵信號需要讀寫變頻器內部數據時,通過P 2.2- P 3.3引腳使用S P I接口操作射頻芯片,這時射頻芯片會發射相應數據。在發送相關數據后,主芯片電路使射頻芯片處于接收狀態。同時,P 3.4- P 4.0輸出相應高低電平,提示變頻器當前所處的不同狀態。控制面板的軟件包括液晶驅動與顯示控制、射頻芯片配置與控制和按鍵處理。為提高系統可靠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可移動控制面板的變頻裝置,包括變頻器及其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活動嵌入變頻器的柜門上,或者取下攜帶在操作人員身邊,其中,所述變頻器連接有主芯片電路和第一射頻芯片及其天線,所述變頻器的采集信號端和控制信號端分別與所述主芯片電路相連,所述主芯片電路與所述第一射頻芯片相連;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單片機和與其分別相連的鍵盤、液晶顯示器和第二射頻芯片及其天線,第一、二射頻芯片通過其各自的天線相互傳輸數據,所述控制面板設有獨立電源;所述單片機執行的控制序列包括:步驟1,I/O端口初始化;步驟2,完成射頻芯片配置;步驟3,完成射頻芯片地址設置;步驟4,打開定時器;步驟5,判斷按鈕是否按下,如果是,執行步驟6;否則,執行步驟9;步驟6,進行按鈕編碼;步驟7,通過SP?I接口,按時序將數據寫入射頻芯片;步驟8,啟動發射;步驟9,判斷定時器是否到,如果是,返回步驟5;否則,重復執行本步驟。所述主芯片電路執行的控制序列包括:步驟1,I/O端口初始化;步驟2,完成射頻芯片配置;步驟3,完成射頻芯片地址設置;步驟4,輸出I/O中斷使能;步驟5,打開定時器;步驟6,完成運行信號顯示;步驟7,判斷定時器是否到,如果是,返回步驟6;否則,重復執行本步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書琴,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珠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