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帶隙基準電壓電路,尤其是一種低靜態功耗的電流模帶隙基準電壓電路,屬于雙極型晶體管(BJT)以及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晶體管集成電路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存在一種如附圖說明圖1所示的傳統帶隙基準電壓電路,包括PNP三極管Ql和Q2,PMOS管Ml、M2和M3,運算放大器0P,電阻R1' R2、R3、R4 ;Q1和Q2的基極和集電極接地,Ql的發射極通過電阻R2與運算放大器OP的同相輸入端及PMOS管Ml的漏極相連并記為節點A,電阻R1跨接在節點A與地之間,Q2的發射極與運算放大器OP的反相輸入端及PMOS管M2的漏極相連并記為節點B,電阻R3跨接在節點B與地之間,運算放大器OP的輸出端與PMOS管Ml、M2和M3的柵極連接,PMOS管M3的漏極記為節點C并通過電阻R4接地,PMOS管Ml、M2和M3的源極和襯底接電源電壓VDD,節點C輸出基準電壓VMf。圖1所示的帶隙基準電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寬長比相同的PMOS管Ml,M2和M3構成等比例電流鏡,即I1=I2=Iy三極管Q2的基極-發射極電壓為:權利要求1.一種低靜態功耗的電流模帶隙基準電壓電路,基于傳統帶隙基準電壓電路,設有PNP三極管Ql和Q2,PMOS管Ml、M2和M3,運算放大器0P,電阻R1' R2、R3、R4 ;PNP三極管Ql和Q2的基極和集電極均接地,PNP三極管Ql的發射極通過電阻R2與運算放大器OP的同相輸入端以及PMOS管Ml的漏極、電阻R1的一端連接,電阻R1另一端接地,PNP三極管Q2的發射極與運算放大器OP的反相輸入端以及PMOS管M2的漏極、電阻R3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靜態功耗的電流模帶隙基準電壓電路,基于傳統帶隙基準電壓電路,設有PNP三極管Q1和Q2,PMOS管M1、M2和M3,運算放大器OP,電阻R1、R2、R3、R4;PNP三極管Q1和Q2的基極和集電極均接地,PNP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通過電阻R2與運算放大器OP的同相輸入端以及PMOS管M1的漏極、電阻R1的一端連接,電阻R1另一端接地,PNP三極管Q2的發射極與運算放大器OP的反相輸入端以及PMOS管M2的漏極、電阻R3的一端連接,電阻R3另一端接地,運算放大器OP的輸出端與PMOS管M1、M2和M3的柵極連接,PMOS管M3的漏極通過電阻R4接地,PMOS管M1、M2和M3的源極和襯底均連接電源電壓VDD,PMOS管M3的漏極輸出基準電壓Vref;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傳統的帶隙基準電壓電路加以改進,去掉電阻R1、R3,在運算放大器OP的同相輸入端及運算放大器OP的反相輸入端與PMOS管M3的漏極之間分別增設電阻R5及R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祝靖,張學永,張允武,宋慧濱,孫偉鋒,陸生禮,時龍興,
申請(專利權)人:東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