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揭露一種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包含具有其中形成至少一個手術儀器進入端口的頂端的主體構件;自所述主體構件向下延伸預設長度的保護管;設置于所述保護管的下端部分,被自由地變形及復原的支撐環構件;以及縱向的沿著所述保護管固設于預設位置以經由折迭動作纏繞所述保護管而調整所述保護管的長度的調整環構件。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設置于保護管的調整環構件的長度可簡易的調整,且可確保保護管的牽引力。此外,由于上段部分可旋轉并分離,可使手術作適當的治療,且避免手術時間的延遲,使得內視鏡手術可順利進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設置于手術孔中,以于內視鏡手術期間導引各手術儀器進入腹腔,且特別涉及一種可簡易且穩定的設置于手術孔中,其中保護管的長度可簡易的控制,且于必要時手術儀器進入端口可分離或轉動的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藉此以順利的執行內視鏡手術。
技術介紹
一般而言,由于腹腔內視鏡手術(也被稱為最小侵入式手術)的手術孔(手術窗口)的尺寸相對于傳統的剖腹手術很小,腹腔內視鏡手術具有的優點為術后傷痕較美觀,傷口疼痛減輕,且僅需較少恢復時間而縮短了住院治療期間,使得病人較快的回到日常生活。因此,近年來,除了癌癥手術,腹腔內視鏡手術被使用于大部分的病癥。所謂內視鏡手術,是利用稱為套針的插管手術裝置在病人的腹部穿孔,其中至少一個套針將插入腹部,并 且各種手術裝置,例如尾鋏、切割裝置、內部器官抽取裝置及內視鏡攝影機將藉由套針導入腹部的手術部分,以執行各種手術,例如膽囊切除術、膽石移除、闌尾切除術,以及一般手術。同時,近年來,藉由利用許多上述的套針,內視鏡手術執行于肚臍部分而不必切割腹部,以減少病人腹部留下的傷痕,使得病人快速的恢復。一般而言,手術需要于病人肚臍穿孔,傷口愈合后不易暴露于外且肉眼不易辨識出此傷口,使得目前內視鏡腹部手術頗受歡迎。為執行此種外科手術,根據手術的類型,10至12厘米的手術孔將穿孔于肚臍,且安裝用于導引多種手術工具進入腹部中的手術工具導引器于此手術孔中以供使用。然而,相關技術的手術工具導引器因容易與其腹部的安裝位置分離或經常于手術期間漏泄氮氣而延長了手術過程。因此,本專利技術人洞悉此問題且發展一種手術工具導引器,以防止導引器分離,進而確保手術進行順利,此專利技術已申請于2009年3月27日并獲得專利權(韓國專利號:10-915882)。于圖13中顯示了本申請人已取得專利權的手術工具導引器。在手術工具導引器I中,提供使各種手術工具進入的工具入口 3于本體2的上部,具有安裝的彈性且藉由手術孔上部支撐的安裝環4安裝于本體2的呈開放狀的底面的端點,且在本體2內部的縱向上,支撐環5設置于本體2的外部,它被定義為安裝環4與本體2的外側重迭以于通過手術孔而將它導引入腹腔時,根據腹壁厚度而對應安裝環4支撐本體2。根據所申請專利的手術工具導引器I,如圖14所示,位于手術孔上側的安裝環4向上折迭而呈現支撐環5懸浮于腹腔中的狀態,使得安裝環4根據腹壁厚度而定位于腹部上偵牝以牢固地拉緊本體2。因此,在手術中,手術工具導引器I不易與手術孔分離,且本體2可牢固地維持于支撐環5與安裝環4間。然而,盡管有上述優點,上述申請的專利在應用上仍有許多問題存在。首先,由于在本體2環繞支撐環5之后,安裝環4提供于本體2的終端部分,即使在支撐環5懸浮于腹腔中的狀態中安裝環4被包覆,也只有介于支撐環5與安裝環4之間的本體2的部份被牢固地拉緊,并且由支撐環5延伸進入手術儀器進入端口 3的本體2的部份可能無法充分地拉緊。 因此,在支撐環5通過手術孔導入腹腔的狀態中,適當的調整本體2的長度是困難的。因此,當所安裝的本體2過長(亦即,由手術孔至手術儀器進入端口的長度過長),在藉由自腹腔取出支撐環5以調整本體2的長度之后重新導引支撐環5進入腹腔將有困難。進一步的,由于擴張手術孔的牽引力不足,受限于必須確保手術儀器進入的空間以及視野,將使得手術無法順利進行。進一步的,由于手術儀器進入端口 3為一體成形且固定的與本體2 —起形成,在手術儀器導引入腹腔之后,手術儀器的位置可能無法改變,使得手術儀器的位置無法根據手術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因此,當必須控制手術儀器的位置時,必須將手術儀器由腹腔取出以調整位置之后,再度通過手術儀器進入端口以將手術儀器導入腹腔,相當不便。此外,當安裝手術工具導引器之后,在手術中要移除大尺寸的內臟抽取裝置時,若不移除所安裝的手術工具導引器,不可能將內臟抽取裝置由腹部移出。進一步的,由于介于導入手術儀器的手術儀器進入端口 3與腹部之間的距離過長,使得手術進行困難且距離的控制不易。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致力于解決上述問題,且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在安裝狀態中可簡易控制保護管的長度且可確保擴張手術孔的牽引力的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本專利技術亦提供一種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其中的手術儀器進入端口可于水平方向旋轉,且于必要時可分離,使得手術儀器進入端口可適當的根據手術情況調整。本專利技術亦提供一種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其中上管體通過管體連接單元連接至下管體或與下管體分離,使得上管體可于必要時分離,而內臟抽取裝置亦如此,且導引器的長度可根據病人情況或手術環境輕易的調整,使得手術可順利進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態樣提供一種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包含:主體構件,主體構件具有其中形成至少一個手術儀器進入端口的頂端;保護管,保護管自主體構件向下延伸預設長度;支撐環構件,設置于保護管的下端部分,支撐環構件被自由地變形及復原;以及調整環構件,調整環構件縱向的沿著保護管固設于預設位置以經由折迭動作纏繞保護管而調整保護管的長度。主體構件包含:上蓋,上蓋具有其中形成至少一個手術儀器進入端口的頂端;以及軌道環構件,軌道環構件連接至保護管以支撐上蓋,使得上蓋能夠水平的旋轉。更進一步的,還提供一種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包含:上蓋,上蓋具有其中形成至少一個手術儀器進入端口的頂端;軌道環構件,軌道環構件支撐上蓋,使得上蓋能夠于水平方向旋轉;保護管,連接至軌道環構件且向下延伸預設長度;支撐環構件,設置于保護管的下端部分,支撐環構件被 自由地變形及復原。偶接環構件形成于保護管的下端部分,連接至偶接環構件的偶接構件形成于軌道環構件的下端部分,并且軌道環構件及保護管為可拆卸地相互連接。軌道空間部分形成于軌道環構件中,并且軸端自上蓋的下端伸出且容納于軌道空間部分中,使得軸端可滑動地于水平方向旋轉。此外,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還包含密封環構件,密封環構件容納于軌道空間部分中且設置于軌道空間部分中的軸端的上方及下方。此外,還提供一種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包含:上管體,上管體具有其中形成至少一個手術儀器進入端口的上端部分;下管體,下管體具有其中設置有被自由地變形及復原的支撐環的下端部分;以及管體連接單元,用以可拆卸地耦合上管體及下管體。管體連接單元包含:上環構件,固設于上管體的下端部分;以及下環構件,固設于下管體的上端部分;并且,在上環構件與下環構件嵌合的狀態下,下環構件向外折迭以同時纏繞上管體及下管體而使得上管體及下管體相互連接。下環構件具有較上環構件的縱向長度長的縱向長度。有益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可簡單的通過包含于保護管中的調整環構件的折迭操作控制在安裝狀態下保護管的長度,并通過調整長度而牢固的拉緊保護管,以確保足夠的牽引力。更進一步的,由于手術儀器進入端口可于水平方向旋轉,在手術過程中,若有必要調整手術儀器的位置時,藉由旋轉上蓋即可執行適當的手術處理,而不需將手術儀器由腹部移出。此外,當需要由腹部取出內臟抽取裝置時,僅需藉由分離上管體,即可將內臟抽取裝置可由腹部取出,而不需拆卸整個內視鏡儀器導引端口。詳細的說,當分離上管體,若下環構件仍被纏繞,手術孔擴張而使得內臟抽取裝置具有可簡易抽取的較大尺寸。更進一步的,當上管體及下管體相互連接,通過下環構件的纏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午男,
申請(專利權)人:徐午男,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