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改進的新式虎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虎鉗不但其轉動夾緊機構一改老式虎鉗的內部螺旋絲桿轉動,拉力夾緊的方式,而且其鉗口的夾緊結構設計也獨特新穎,功能全,加工難度小。此外新設計的虎鉗的轉動夾緊機構及鉗口夾緊結構不但適于一般臺虎鉗,而且還適于機床虎鉗。以本設計方案加工成的虎鉗夾緊速度快,適用范圍廣,實用方便效果好。(*該技術在199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改進的虎鉗。以往常常使用的虎鉗大多是老式結構的,其采用內部螺旋,絲桿旋轉,內、外拉力摩擦,拉力夾緊方式。這種老式結構虎鉗的缺點在于力距長,阻力大使用費力,夾緊工件速度慢。薦于老式結構如此落后,近時期以來,相繼有人研制出了幾種新式結構的虎鉗,而這幾種新式結構的虎鉗,盡管它們對轉動夾緊結構的絲桿,絲母、鉗口結構的夾緊面。夾緊部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提高了夾緊工件的速度,但在其轉動夾緊的方式上仍保持著傳動的旋進方式,鉗口結構改進后雖新穎,但其結構復雜,加工工藝難、費時費力、且功能也不全、不實用。針對上述問題的存在,本技術設計出一種新型的快速夾緊虎鉗,該虎鉗不但其轉動夾緊結構一改老式虎鉗的內部螺旋絲桿旋轉,拉力夾緊的方式,而且其鉗口夾緊結構的設計也別具一格,功能全,加工難度小。進而克服了現有虎鉗所存在的問題,達到了方便實用,快速夾緊,適用范圍廣的效果,實現了本技術的目的。本設計的虎鉗在其結構上,保留了老式虎鉗的固定鉗體(1),移動鉗體(16)及形狀,其改進之處主要有二、一是虎鉗的轉動夾緊機構改進。改進后的轉動夾緊機構主要包括有鋸齒軸(5)、定位座(3)、定位套(17)、旋進軸套(19)及梯形螺母(18);其新設計的鋸齒軸(5)通過定位套(17)的定位后,使其能夠在定位座(3)內的帶有鋸形槽(15)的扁平孔內完成快速退、進動作及快速停止。然后通過轉動扳手(13)使旋進軸套(19)推進,起到微調推力夾緊的作用。二是虎鉗的鉗口夾緊結構改進。改進后的鉗口夾緊結構中的固定鉗口(21)與移動鉗口(20)分別設置了半圓形的燕尾槽及90°半圓形的夾緊滑塊,從而使鉗口對特殊工件和夾緊更加牢固,同時也擴大了虎鉗的適用范圍。以下結合附圖完整、具體地介紹本技術的技術要點附附圖說明圖1為虎鉗的轉動夾緊機構示意圖,附圖2為虎鉗的鉗口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虎鉗的鉗口結構俯視圖,附圖4為虎鉗的鉗口結構中固定鉗口夾緊面示意圖,附圖5為虎鉗鉗口結構中固定鉗口上的夾緊滑塊示意圖,附圖6為虎鉗的鉗口結構中移動鉗口夾緊面示意圖,附圖7為虎鉗鉗口結構中移動鉗口上的夾緊滑塊示意圖。圖中固定鉗體(1),移動鉗體(16),鋸齒軸(5),鋸齒形卡塊(4),定位座(3),鋸齒形槽(15),固定螺釘(14),定位套(17),方形鍵(9),定位鋼球(10),彈簧(11),拔動手柄(12),旋進軸套(19),梯形螺母(18),轉動扳手(13),銷子(6),擋圈(7),彈簧(8),固定鉗口(21),移動鉗口(20)夾緊滑塊(23)、(24)、(26)、(27)、120°橫槽(28)。參照圖1本快速夾緊虎鉗的轉動夾緊機構中除固定鉗體(1)、移動鉗體(16)、轉動扳手(13)的結構形狀與原虎鉗保持不變外,其它部份如鋸齒軸(5)、定位座(3)、定位套(17),旋進軸套(19)、梯形螺母(18)均為新設計的,其中所設計的鋸齒軸(5)的前部為扁平形,其中心為圓形;兩側設有鋸齒形卡塊(4),鋸齒軸的后部有梯形螺紋。所設計的定位座(3)通過螺釘(14)與固定鉗體(1)固聯一體。此外定位座(3)開有一與鋸齒軸相配合的扁平通孔,通孔內設有與鋸齒軸(5)上的鋸齒卡塊(4)相對應的鋸齒形槽(15),當鋸齒軸(5)為水平位置時,其可在定座(3)的扁平通孔內快速退、進,當鋸齒軸(5)為垂直位置時,其鋸齒軸(5)上的鋸齒形卡塊便被定位座(3)扁平孔內的鋸齒形槽(15)卡住定位。然而能夠使鋸齒軸(5)隨時能翻轉成水平或垂直狀態的是定位套(17)的作用,該定位套(17)中間開孔,孔內設有一個與定位套同寬的方形鍵(9),其孔的大小由鋸齒軸(5)后部的軸徑決定;此外在定位套(17)的外圓設有一個撥動手柄(12),手柄內帶有壓力彈簧(11)和定位鋼球(10)。所說的定位套對鋸齒軸的定位作用是通過定位套上的方形鍵(9),拔動手柄(12)完成的。即在實際工作中,定位套的方形鍵(9)是設置在鋸齒軸的梯形螺母槽內,推轉定位套的拔動手柄(12),使定位鋼球(10)連同定位套做90°圓弧位移,從而使定位套的方形鍵推至鋸齒軸翻轉90°即從水平到垂直或從垂直到水平。此外本技術轉動夾緊的微調推力旋進是由旋進軸套(19)與梯形螺母(18)完成的,該梯形螺母設計為右旋螺紋。二者間以螺釘(29)固定,通過轉動扳手(13)做功。此外上述轉動夾緊結構中,所設計的鋸齒軸(5)不僅僅限于只為扁平形即一字形二面帶齒的,而且還可以設計十字形,四面帶齒的;人字形三面帶齒的;從使用的效果看最佳的為扁平形即一字形二面帶齒的,其齒形角度可選擇在30°~90°,2~8mm之間,其以45°、6mm為最佳。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本技術的轉動夾緊機構在實際操作中,當定位套把鋸齒軸定位成水平時,推動扳手,鋸齒軸可以在定位座的孔內作快速退、進;當定位套將鋸齒軸定位成垂直時,鋸齒軸快速動作停止;然后在拔動轉動扳手使旋進軸套開始前進,并起到微調、推力夾緊的作用,移動鉗體的后退則是依靠鋸齒軸后的壓力彈簧(8)的反彈作用,隨旋進軸套后退而后退。另外,從以上所介紹的虎鉗轉動夾緊結構不難看出,此種新設計相對于現有虎鉗結構有了新的進步。這種轉動夾緊結構不僅適用于一般常用的臺虎鉗,而且也適用于機床虎鉗,特別是當機床虎鉗采用本設計的轉動夾緊結構后,就可克服現在機床虎鉗的絲桿轉動,順時針夾緊,內、外兩次摩擦,阻力大,使用費力等一系列問題。進而達到絲桿轉動,順時針壓緊、外部一次摩擦阻力小使用省力的效果。參照圖2,及圖3本技術的鉗口夾緊結構的改進是將固定鉗口(21)的夾緊面設計成平面,并開有一120°橫槽(28),橫槽(28)的作用在于減削外部對鉗體的撞擊力量。此外其夾緊面還設計了一垂直的半圓形雙燕尾槽(22)如圖4,槽內設置了二個90°的半圓形夾緊滑塊(23),(24),滑塊形狀如圖5所示。另外在移動鉗口(20)的改進設計上,將移動鉗口(20)的夾緊面設計為網面,中間同樣也設計了一垂直的半圓形雙燕尾槽(25)如圖6,槽內設置了兩個90°的半圓形夾緊滑塊(26)。(27)如圖7所示。另外本設計的虎鉗兩鉗口即固定鉗口與移動鉗口的兩個夾緊面也可均設計為平面,其每一鉗口的中間均設有一垂直的半圓形單燕尾槽,每個槽內設置兩個90°半圓形夾緊滑塊。以上所述的兩種形式的鉗口夾緊結構,可分別適用于不同的虎鉗,其前者適用于一般臺虎鉗,后者則適用于機床虎鉗。為了給粗加工帶來方便,減少裝夾次數,移動鉗口的上工作面可刻有公制標尺。此外在移動鉗口和固定鉗口的燕尾槽內分別設置的二個90°半圓形夾緊滑塊,在實際工作中是以兩個回轉中心轉動作功的,同時該夾緊滑塊還能夠在燕尾槽內調轉180°使用,當調轉180°后,夾緊滑塊凸出鉗口工作平面,即在鉗口上面又產生一適應夾緊小工件的小虎鉗,其以大虎鉗的開合作功,達到了一變二的的效果,擴大了虎鉗的適用范圍。當移動鉗口(20)與固定鉗口(21)合起時,該虎鉗的一端設設為角度扁咀平砧鐵,平砧鐵上工作面可設有二個圓窩為鉚工所用;另一端設計為三角或圓錐形尖咀砧鐵,以為鈑金工服務,其中間可設有垂直通孔以為修理及彎曲工件提供方便。此外為提高夾緊精度,本虎鉗平臺上面可設二個、側面可設一個螺栓,以用來調整移動鉗體運動間隙,從而保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夾緊虎鉗,它包括有由固定鉗體(1),移動鉗體(16)組成的轉動夾緊機構及由固定鉗口(21),移動鉗口(20)組成的鉗口夾緊結構;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轉動夾緊機構中還包括有鋸齒軸(5)、定位座(3)、定位套(17)、旋進軸套(1 9)及梯形螺母(18),其中:鋸齒軸(5)的前部為扁平形(一字形),兩側設有鋸齒形卡塊(4),鋸齒軸后部設有梯形螺紋;定位座(3)上設有一扁平通孔,孔內設有鋸齒形槽(15);所述的定位套(7)中間開孔,孔內設有一方形鍵(9),定位套外圓設置一個內裝定位鋼球(10)彈簧(11)的拔動手柄(12)。b.所述的鉗口夾緊結構中的固定鉗口(21)夾緊面為平面并開有一個120°的橫槽(28)中間帶有一垂直的半圓形雙燕尾槽(22)槽內裝置兩個90°半圓形夾緊滑塊(23)(24);移動鉗 口(20)的夾緊面為網面,中間帶有一垂直的半圓形雙燕尾槽(25),槽內設置兩個90°半圓形鉗緊滑塊(26)(27);或所述鉗口的緊結構中的固定鉗口與移動鉗口的夾緊面均設計為平面,每一鉗口的中間均設有一垂直的半圓形單燕尾槽,每一槽內設置兩個90°半圓形夾緊滑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海峰,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省科學器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2[中國|吉林]